吕晓
东莞市大朗镇教育管理中心 523770
【内容摘要】
面对教育新形势,东莞市大朗镇坚持立德树人、育人为本,坚持育德和育心相结合,以“一盘棋”思维,坚持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上下齐抓同发力,软硬兼顾供保障,内外并修抓内涵,家校共育聚力量,构筑全方位立体格局,推进心理教育科学发展。在2020年东莞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场会上,该镇作为先进镇街面向全市作经验介绍,形成具有大朗特色的心理教育样本。
【关键词】 新形势 心理健康教育 大朗样本
【正文】
中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特别是面对社会竞争的压力,他们在学习、生活、自我意识、情绪调适、人际交往和升学就业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扰或问题,而且呈现上升态势。笔者所在的东莞市处于珠三角经济发达地区,是闻名世界的制造业名城,工厂林立,商贸发达,来自在全国各地的外来人口众多,人口结构复杂,家长素质参差不齐,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势更为严峻。大朗镇有公办学校15所,民办学校11所,学生7万多人。近年来,该镇积极面对教育新形势,按照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广东省教育厅关于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规范指引》等三个文件的通知等心理健康教育文件精神,构筑全方位立体格局,推进心理教育科学发展。在12月17日举行的2020年东莞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场会上,该镇作为先进镇街面向全市作经验介绍。
一、上下齐抓同发力
“上下齐抓”,一方面在体制机制上“上下齐抓”,另一方面是在教学形式上“上下齐抓”。
在机制体制方面。一是抓好上层规划。该镇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准确把握大方向,坚持立德树人、育人为本,坚持育德和育心相结合,以“一盘棋”思维,坚持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统筹管理全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学校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到学校整体发展规划,积极探索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科建设、课程设计和活动组织。二是抓好基层落实。该镇成立全镇心育教研小组,构建了“镇级-教研小组-学校”三级心育教研体系,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发展任务,运用先进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优先规划大朗一中、宏育小学、中心小学等一批学校开展创建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工作,以点带面,推进全镇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发展。2020年11月,该镇中心、新民、实验、长塘、崇文、鸣凤小学等6所学校成功创建第六批“东莞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
在教学形式方面。一是抓好线上教育。充分利用“互联网+教育”,邀请国家高级心理咨询师郝东老师开设多场心理健康线上课程,疫情期间开通教育系统疫情援助心理热线24 小时在线,提供心理辅导 265 次,建立“一对一”跟踪心理援助学生台账186 份。联合大朗医院开展大朗镇支援湖北抗疫英雄事迹线上报告会,邀请援鄂医生向全镇师生讲述他们的抗疫经历,作为“复学第一讲”,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和责任担当,点击率达32万。二是抓好线下教育。树立“从学生生活中来,到学生心底中去”的心育课堂理念,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发挥课堂教学主阵地作用,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了解心理调节方法,认识心理异常现象,掌握心理保健常识和技能。与中国散裂中子源合作,在全市率先开展“开学第一讲”、科普日等科学家进校园系列活动,播下一颗颗崇尚科技的种子,增强学生生涯规划的意识与能力。
二、软硬兼顾供保障
“软硬兼施”是指硬件设施和人才队伍建设。
“软”:加强队伍建设。2019年,该镇面向华中师范、华南师范大学等招聘了11名专职心理教师,实现全镇公办学校配置专职教师。目前,全镇设置专职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员1名,专职心理健康教师23名(公办17名,民办6名),兼职心理教师28名,打造出较高水平的心育队伍。其中,有硕士研究生7名,本科生16名,成为该镇心育工作的中坚力量。
“硬”:强化硬件配置。
早在2018年,该镇就主动摸索心理健康教育,镇委镇政府投入450万元,为全镇11所公办学校建设标准心理辅导室(黄草朗、培兰、三星、巷头因改扩建暂缓建设),各学校心理室都配备了接待室、沙盘室、个体辅导室、团体辅导室、情绪宣泄室以及心理档案室等,也配置了音乐按摩放松椅、心理测量系统、打印机、专业心理健康书籍等设施设备,不少老师和孩子评价“学校这个地方温馨又舒服”,夯实了心育工作的发展基础。
三、内外并修抓内涵
提高教师素养要内外兼修,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是如此。
对内强化专业水平。该镇坚持邀请专家,对全镇中小学校长、主任、级组长、班主任、科任老师等各层面人员进行培训,举办了大朗镇中小学班主任、心理教师心理育人能力提升研修班,着重提升解决学生情绪调适、人际交往、师生冲突、家校合作等各种问题的能力。今年,该镇创新开展教师周末成长课堂,针对不同教师需求,安排了20个主题供教师选择参加,其中也涉及师德、提升自该等方面的课程。同时,今年市局组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A证、B证、C证三级培训,该镇自设培训专场,近1000名教师参加,估计也是人数最多、范围最广的镇街之一。该镇老师在心育的各类比赛中,取得佳绩。如蓝艳玉老师获得2019年东莞市第四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技能大赛初中组一等奖;苏树东老师指导的剧目《好朋友》在2016年东莞市中小学校园心理剧大赛中获得小学组特等奖;陈敏媚老师撰写的《一年级新生入学适应系列团体辅导活动》获广东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优秀成果团体心理辅导方案二等奖,市级一等奖。在东莞市2020年中小学家庭教育指导与心理健康教育优秀案例评选中,该镇有4篇获一等奖,3篇获二等奖,10篇获三等奖,获奖质量和数量居全市前列。在全市优秀心理健康教育和家庭教育案例研讨会上,该镇4名一等奖作者参会,大朗一中陈媛老师作为心理老师代表作案例分享,走上了全市心育舞台。
对外积极学习交流。该镇积极与省市心理健康教育专家交流,如省教育厅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专家、东莞理工学院心理中心主任苏亚玲副教授等,也给了该镇很多宝贵意见。积极同镇文明办、妇联、团委、卫健等单位加强对青少年工作的探讨合作。如,今年与镇妇联、卫健、社区(村)分别在13个公办小学合作开展了预防性侵、青春期心理、白衣天使进校园等讲座活动,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助力。同时,该镇在本镇教育系统也注重交流学习,把心理专兼职教师分成4组,每月常规性开展心育教研活动,充分调动了全体心理老师的积极性。
四、家校共育聚力量
家校共育是构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关键环节。该镇积极探索新路子,“两结合”“两请进”,创新家校共育新方子。
全覆盖与校特色相结合。家教电影教育是该镇坚持了多年的做法,在各班级推行,覆盖面广,很受家长欢迎。譬如,在今年的心理教育活动月中,该镇组织全镇家长观看新加坡家庭教育电影《小孩不笨》,对端正家长教育思想、缓解疫情期间的亲子冲突问题起着很大的作用。该镇制作了富有针对性的观影导语,让家长在诙谐搞笑的电影场景和对话中受到深刻的感悟和教育,反思平时在家庭教育中常见的过度控制、家庭暴力、唯成绩论、亲子沟通等错误教育观念和行为。这两项家庭教育工作案例,分别获得东莞市中小学家庭教育指导一等奖和二等奖。与此同时,该镇注重打造特色家校共育品牌,该镇与第三方签订“家庭教育品质提升”合作协议,以崇文小学、三星小学、长塘小学一、二年级为试点,量身定制家庭教育实施方案,开展家校共读课程,并对试点父母成长进行持续跟进和具体的指导,使教师、家长与孩子连成一线。
系统与典型教育相结合。该镇把家庭教育贯穿在孩子成长过程,学制六年,孩子毕业,家长结业,两代人同进学堂,家校两种教育并驾齐驱。譬如,一年级学生一入学,学校专门举办新生入学讲座,指导家长为新生做什么,摆正扶与放的关系;六年级要毕业,学校举办小学毕业生家长讲座,指导家长帮助孩子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迎接新的挑战。
把家长“请进课堂”。家长沙龙在“学习金字塔”理论的支持下,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家长围绕主题深度讨论,共同寻求有效的教育方法,实现家长的团队学习、主动学习和参与式学习。目前,“班级主题家长沙龙”模式已在全镇20多所学校全面铺开,形成具有大朗特色的家校共育新模式。
把专家“请进家庭”。邀请刘斌、石长青教授坚持对家庭教育讲师团学员进行培养,举办家庭教育微视频比赛,推广“互联网+家庭教育”工作,带动长塘、宏育、水口、新民等14所小学参与一年级家长持证上岗项目。今年疫情期间,邀请了国家高级心理咨询师、东莞市心理咨询师协会副会长郝东老师开展家庭教育及心理健康系列线上课,全镇近8万名师生家长观看学习,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其中,第一场家庭教育讲座,吸引了大朗4.5万名家长观看学习,是大朗教育史上最大规模家长会。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导实施手册》[M].教育科学出版社:北京,2017.
[2]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的通知(教基一[2012]15号)
[3]张润林.《学校家庭教育指导工作手册》[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
作者简介:吕晓,男,48岁,东莞市大朗镇教育管理中心德育专干、家庭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员,广东省心理健康教育A证教师,东莞市家庭教育先进个人,东莞市优秀少先队辅导员,曾主编《聆听花开的声音》班主任工作案例集,所负责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全市作经验介绍。个人理念:教育抛除浮躁,回归常识,守住学生的长处,守住优秀经验,守住传统常识,像农夫一样把工作做得扎实、有效,满足学生成长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