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人文管理的实践与探索

发表时间:2021/3/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1月(中)32期   作者:王引科
[导读] 《浅谈人文管理的实践与探索》以“只要把教师当家人,教师才会把学校当家庭”这一论断展开论述,

         王引科
         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县城关镇西街小学 721400
         摘要:《浅谈人文管理的实践与探索》以“只要把教师当家人,教师才会把学校当家庭”这一论断展开论述,从建立健全人文化的学校管理制度、搭建和创设教师发展平台、人文化关怀三个方面论述了人文管理的实践和探索,最后进一步强化了论断,表达了坚持人文管理的决心。体现了校长的博大胸襟和对老师的爱心。
         【关键词】:人文管理 教师 心理 幸福感
         一、建立健全人文化的学校管理制度,激发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美国心理学家哲学家詹姆士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制度管理是学校管理中必不可少的一种管理方式,好的制度必然是充满人性和温情的,能极大的激发每位老师工作的积极性和热情,而不是冷酷的和严苛的,让人望而生畏的。青年学者张程在他的书里《制度与人情》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西方资本主义兴起的时候,原始积累的一大来源是奴隶贸易,从非洲往美洲贩卖黑人,由于奴隶商贩是提前支付船主运输费,船主为了多赚利润,尽可能的往船里多装奴隶,而少装食物,所以等奴隶运上美洲海岸时,往往有四分之三死掉了,奴隶商贩损失很大。后来,奴隶商贩根据抵达目的地后存货的奴隶数量付费,大大提高了奴隶的存活率。这就是制度的力量。
         一个好的制度能大大的激发人工作的积极性和工作的创造力,让人生活愉悦。而一个坏的制度会压制人的创造性、积极性,还会让人生活得非常郁闷、非常忧郁,甚至让人生活在恐惧中,损害人们的身心健康。一个制度如果只有惩戒、没有激励,谈不上好制度。只有惩戒的制度做到60分和做到100分是一样的,对于多数人来说,恐怕只会做到60分了,不能最大限度的激发人的创造性和工作的潜能。美国心理学家戴尔.卡耐基曾说过,一个好的制度是没有惩戒的制度。所以,我们制定的制度多是以激励为主,极少有惩戒。一个好的制度必须要有执行力,要有可操作性,否则只会是摆设,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制定制度时,首先做好制度修订稿,然后广泛征集和听取广大教职工的意见和建议,再做修改,再征集广大教职工的意见,直到所有老师都没有了意见,才最好定型,这样一来,就相当于老师自己为自己制定制度,岂有不守制度之理?这样就使每一项制度落到了实处,制度的操作性和执行力大大提高。在各项制度修订中,我们加强了激励的力度,比如在《教师奖惩制度》中,我们增加了以下几项:1. 在教育教学中成功转化了学困生,促进了该生发展的教师重奖;2.在教育教学中做出兢兢业业,突出贡献的老师重奖;3.在教育教学中用心钻研,有发明创造的重奖;4.获得省、市、县各级奖励的重奖;5.在教育教学中积极与家长沟通,最大可能的促进了学生成长的教师重奖……,这些制度的制定,大大激发了广大教职工工作的积极性和和创造性。只有教师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才能培养出具有创造力的学生
         二、搭建和创设各种平台,鼓励和发展教师专业成长。
只有具有专业素养和能力的教师才能教出优秀的学生。在培养和发展教师专业技能和素养方面我们从未放松过。我们鼓励教师不断坚持学习,天天学习,向书本学习,向别的教师学习,更要向学生学习。教师肩负着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使命,而现代社会是一个知识更新日新月异的时代。必须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学习,学习专业知识,学习课程理念,学习教学方法。锤炼自身过硬的教育教学能力。

为此,我们邀请名师来我校上课,更新老师的教育教学理念;每期开展“同课异构”赛教课活动,开展“一课两上”听评课活动,锤炼教师的教育教学基本功;鼓励教师参与“一师一优课”网络晒课活动,鼓励教师参与县、市、省级教学能手评选活动,在校内老中青教师结对子互帮互学,青年教师借鉴了老年教师的教学经验,老年教师领略了青年教师的教学活力和充满时代气息的教学理念,共同取得了进步和发展。 同时,我们积极抓好校本研修工作,每期向各位老师征集教育教学过程中成功的案例,整理存档,算是我们的校本教材。还在教师中开展微课制作比赛活动,还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读四本以上的书,并写出读后感,通过这些努力,近年来,我校获得市、县级“教学能手”称号的人数明显增加,老师们教育教学的能力普遍得到了提高,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常态。马克思说过:“能给人以尊严的只有这样的职业,在从事这种职业时,我们不是作为奴隶般的工具,而是在自己的领域内独立的进行创造。”专业能力的提高,使老师们工作时感到“行有余力”,少了许多烦恼,多了愉悦的体验,体验到职业的幸福感。
         三、关心爱护教师,激发教师的工作潜能和和敬业奉献的意识
         苏霍木林斯基说过:“教育是人与人心灵上最微妙的相互接触。”教育艺术的全部在于如何关爱学生,在我看来,这种爱更是一种传递,只有学校管理者把爱给予了老师,老师才会有更多的动力把爱传递给孩子们,也才会培养出富有爱心的孩子们。只有校长把教师当家人,教师才会把学校当家庭。
          “感人心者,莫过于情”。教师教书育人,要用真挚的感情去感染教育学生。校长管理学校,也同样需要用真挚而丰富的感情去感化激励教师。校长要重视与教师的情感交流。凡事都有失败与成功,学校工作也不例外,校长能以坦荡之胸、包容之心,宽容教师工作中的失误,更能感恩于教师的成绩。关心教师的疾苦,“感于心而动于行”。学校的成绩、荣誉都与每位教师的努力工作是分不的。作为一校之长,坚持经常性与教师沟通交流,了解他们内心的需要,当某位教师有困难时,尽力去帮助他们,让他们感受到组织的关怀。
         在我常态化与老师的沟通交流中,我发现,一些教师因为在教育教学这个岗位上工作久了,产生了一些厌烦情绪,看到调皮捣蛋的孩子“烦”,看到学生歪歪扭扭的作业“烦”,听到学校头绪繁多的工作“烦”,没有良好的心理状态,怎么会有高效率的工作呢?对此,我们经常性邀请心理咨询师对老师进行心理调适,帮助老师克服职业倦怠情绪,建立良好的工作认知,保持最佳的工作状态,既提高了工作效率,也有利于身体的健康。
         教师的工作是繁杂的,业务提高学习、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家校沟通、课题研究、试卷分析、学生心理辅导、学困生转化,还有政治学习,扶贫等等,长期处于伏案工作状态的老师,极易患上颈椎病和腰椎病,我深刻认识到这一点,鼓励老师们多参加体育锻炼,每期要求工会组织教职工运动会,通过运动会提高广大教师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提高了锻炼技巧,尽最大努力保障每位教师的健康。当今社会流行一句话“没有健康,一切都是零。”何谈工作?
         目前,我校正在搞基础设施建设,待建成后,我目前有三大设想,一是改善教职工灶,专人管理,保证营养,保障供给,能让多数老师从繁杂的家务中解脱出来,一心一意投入工作,把学校打造得有家的味道;二是在条件许可、时机成熟的情况下,我将在学校设立健身房,让老师们能经常性坚持健身,把学校打造得更具吸引力;三是在教师、办公室等地方安装空调,让学校即使再炎热的夏季也具有春天的温度,这些也许很遥远,但至少代表了我竭力提高家人幸福指数的愿望,我也会为此不懈努力
         以上就是我校积极实施和探索人文管理的几点做法和设想,我始终坚信“只要把教师当家人,教师才会把学校当家庭”这一朴素的道理,也只有为老师们创造了舒适的坏境,使老师们心理愉悦,身体健康,老师们才会高效率的工作,热情的培养祖国的下一代,让“爱”光大。我坚信,我坚持。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