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山歌作为小学语文阅读校本课程资源的探究

发表时间:2021/3/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1月(中)32期   作者:黄娟
[导读] 基于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理念

         黄娟
         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东兰县武篆镇中心小学,广西河池547402
         【摘要】基于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理念,探讨了小学语文阅读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策略,以便有机整合学校语文阅读课程资源与壮族民歌语言艺术资源,开发有价值的语文阅读校本课程。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校本课程;资源;壮族山歌;研究

         小学语文阅读校本课程主要旨在满足学生的阅读学习需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自主选择。课程开发的意义在于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小学语文阅读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对现有小学语文课程资源的补充、拓展和均衡配置,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更好地满足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需要。本文主要从壮族民歌的艺术形式、语言特点和思想内涵三个方面,探讨在小学语文阅读校本课程中整合壮族民歌的意义和途径,以期最大限度地挖掘小学语文阅读校本课程资源。
一、在小学语文阅读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中融入壮族山歌的意义
         从课程资源开发的方向来看,“课程资源利用的优势”是每一位语文教师应树立的课程开发理念。这意味着自然风光、地方条件、历史遗迹、民间风貌、国内外时事、日常生活中的各种词汇等可以成为校本语文阅读课程开发的资源。作为自治地方的“国家示范学校”,我校深入研究壮族民歌的语言艺术,引导学生演唱和诠释壮族民歌优美的语言,体验壮族民歌所描绘的丰富内涵。
(一)壮族山歌是壮族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表现形式
         壮族是人口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之一。壮族民歌作为一种优秀的民族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歌唱形式从古代的简单口头到口头,再到今天盛大的歌唱会。歌曲内容包括民间故事、祭祀仪式、生活劳动、自然风光等,内容丰富真实,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不仅如此,壮族民歌和扎实的社会工作具有丰富的教育功能,壮族民歌的开发成为中文阅读资源,可以使学生感受到壮族人民对生命的热爱,对生命的热情,对民族精神的启迪,民族精神、艺术和人文的高度凝聚现在的多元化。
(二)壮族山歌是建设校园人文精神的助推器
         小学语文校本阅读课程的开发离不开学校的精神核心——校园文化。校园文化建设是校园人文精神建设的实现形式,校本课程开发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在此之前,我校在校本课程开发中创建并融入了“桃李世界”校园文化品牌,为学校形成自己的教育特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桃李世界”源于我校的校园文化品牌,源于壮族文化,植根于学校的沃土,在那里延伸出独特的“桃”元素。围绕这一文化理念,学校开展了多种多样的文化表现,开设了形象生动、色彩丰富的校本课程,将这一独特的校园文化引入课堂和学生的生活实践。
二、壮族山歌中可开发利用的小学语文阅读资源探究
(一)扩大语言积累,内化形成语感
         壮族人善于歌唱,以歌唱的形式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这是基于现实生活中的生产、习俗和人情实感。壮族民歌源于生活,口口相传,是壮族人民集体生活智慧和民族情感的结晶。歌曲简洁明快,语言质朴。

壮族人民辛勤劳动所自然捕捉到的场景,他们在山水间即兴唱出的美丽风景,他们在婚丧喜事中表现出的民俗风情,所有这些浓缩的歌词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中的一个新鲜的朗读文本。
(二)涉猎语文知识,学会实践运用
         壮族民歌作为一种传统的抒情方式,通过各种自发的创造来表现情感和意义,这是常见而不常见的。不难发现,歌词的文本在表达上运用了多种艺术表现手法,自然生动。为了避免过于直接地表达情感,歌词运用了大量细腻而深刻的手法表现,如比兴;为了表现激烈的战斗和演唱场面,巧妙地运用了生动的修辞手法,如排比;为了塑造歌唱者机智的形象,恰当地运用了语言描写等细节描写方法。《潜意识》创作的这种文本是自然的,但也因为它使用了当地的俚语,当地的传说,故事和人文地理知识,所以观众可以立即理解它。
三、壮族山歌作为语文阅读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原则
         语文阅读校本课程开发是学校课程开发的有机组成部分。在语文阅读校本课程开发的理念中,壮族民歌的整合主要应遵循理性、整体性、特色性、开放性和实用性五个原则。目前,大多数中小学对校本阅读课程的开发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在开发过程中,如何合理整合引进的壮族民歌相关资源,真正获得课程开发的积极意义,实现课程的有效性,是中小学校面临的关键问题。具体问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学校作为课程开发的主体,能够在整合过程中贯彻新课程改革标准的精神和要求,但所采用的评价体系不够完善和全面,语文教师作为课程开发的生力军,愿意参与课程开发的研究、开发和实施。
(一)合理性原则
         任何学科的校本课程都需要注重学生的兴趣导向,注重理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课程资源的开发,课堂陈述的形式也可以多种多样。例如,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探索和情景解读;学生代表做研究报告和展示才能;学校一级举行艺术表演和主题活动;壮族民歌甚至可以作为文化元素存在于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帮助普及和推广该课程。
(二)整体性原则
         壮族民歌作为壮族文化本身的血液,在育人方面具有很强的作用。语文阅读校本课程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目标,而课程资源的开发不仅要注重语文素养,还要整合有利于全面培养学生文化素养的资源,打破各学科之间的传统界限,这也是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
(三)特色性原则
         壮族民歌作为广西的名片,蕴含着壮族的民族特色和精神脊髓。在校本课程的语文阅读开发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壮族民歌的多样性和创造性,结合广西民族风情、学校园林文化、教师自身的专业知识、资源灵活开发和利用,给学生营造熟悉的环境、和谐的氛围,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精神以及文化自信心。
结束语:
         以壮族民歌为语文阅读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对象,充分考虑当地和我校的教学现状,充分开发壮族民歌的实用部分作为课程资源,以达到预期的教育教学目标。在小学教学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开发的课程应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不能因为民族文化的机械渗透而放弃校本课程的原有功能,也不能因为阅读教学而改变民族文化的原貌,使语文阅读课成为文化知识课。
参考文献:
[1]黄滟. 壮族山歌作为小学语文阅读校本课程资源的探究[J]. 广西教育, 2019(41).
[2]曹静. 基于传统文化的小学语文校本课程探究[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 2019(9).
[3]张菁. 基于传统文化的小学语文校本课程探究[J]. 读与写(上,下旬), 2020, 017(003):116.
[4]韦连生. 小学语文校本课程开发初探[J]. 孩子天地, 2020, 000(006):P.93-94.
[5]赵银燕. 探究式习作校本课程资源的思考与实践[J]. 课程教育研究, 2018(50):96-9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