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家杰
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昭平县古袍中学,广西贺州546814
摘要: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化学学习过程中的化学现象,教师将进行相关的化学实验。但是当我们做一些化学实验时,我们会产生一些污染空气的物质或气体。近年来,中国提出了“清水绿山”、“绿色发展”等可持续环境保护理念,体现了中国对环境的重视。为了响应国家的号召,教师不仅要保证课堂教学质量,而且要让学生在讲授化学课程或实验课程时树立绿色环保的理念。
关键词:初中化学;绿色化学;课堂教学;融合探究
引言:
初级中学化学作为一门新兴的接触性课程,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使学生对化学感兴趣,而且要激发学生探索化学的愿望。在化学教学中要向学生灌输“绿色化学”的理念,培养学生的化学环保意识。除了学习知识外,学生还可以了解绿色环保和可持续性在社会各个领域的重要性,从而通过课堂学习深入实践可持续绿色理念。
一、课程深化
初级中学化学主要研究物质之间的反应。当物质发生不同的反应时,就会产生不同的新物质,有些产品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例如二氧化硫。教师在教授初级中学化学知识时,亦应注意绿色环保知识的穿插。关于绿色化学,初级中学教材中有很多观点。在学习这一部分时,教师应对这些知识进行补充和渗透,使学生了解绿色化学的意义。
比如在学习在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节的内容就是爱护水资源。水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必需品,水作为一种化学资源,也是化学反应的重要物质。水资源大部分是海水,人们日常饮用的水是淡水,但淡水在世界上所占的比例很小。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水的日常需求不断增加,但工业废水的任意排放、农药和化肥的不合理使用加剧了淡水危机。在此背景下,教师可以引导自然学习方向,保护水资源,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水对于日常生活的重要性,通过告诉学生如何有效利用水资源,运用新技术,化学技术改造,改变生活用水习惯等方法,使水资源得到保护。在学习化学知识的过程中,教师运用相关的专业知识,真正将环保绿色环境融入到日常教学中。听了老师的讲解后,学生明白了水污染对整个生态环境的严重性,遵循了老师的思想,无形中树立了绿色化学的思想。
二、实验深化
在初级中学学习化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但要详细讲解化学,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亲手进行一些与学习有关的化学实验。进行化学实验不仅是教师检查学生课堂理论知识掌握情况的一种方式,也是学生亲身感受绿色化学对环境的重要性的一种方式。为了使这一环节顺利进行,教师应该对实验进行相应的改进。
例如在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三制取氧气的章节中,其中一种方法是通过氧化氢生成氧气,在实验过程中需要使用二氧化锰作为催化剂进行实验。在实验中,催化剂不起反应物的作用,也不参与反应,但是二氧化锰的数量很难让学生理解。
催化剂的用量可能会造成化学品的过多浪费,但用量过少会导致实验放慢浪费上课时间的速度,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在实验中应该将二氧化锰分成颗粒,这样反应后才能被去除,下次实验才能进行,避免了实验室浪费现象。
而在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第五单元课题一中,二氧化硫是由氧气和硫磺反应生成的。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二氧化硫是一种有毒的污染性气体,因此必须在实验后完成对尾气的处理。而根据二氧化硫(SO2)的性质,可以使用氢氧化钠溶液与尾气进行反应,化学反应:2NaOH+SO2=Na2SO3+H2O。在实验中一定要根据实际的情况来对实验进行适当的更改,在完成课堂正常教学的过程中,践行绿色化学的理论。
三、信息深化
社会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无疑对教师的教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教师在学习初级中学化学时,可以将课程与现代电子信息技术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时更好地将绿色化学的知识和理念深化到他们的心中。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电子屏幕在学生面前展示一些污染环境、浪费资源的实验,使学生不必亲自动手,就能观察实验的每一个细节。同时为了保证学习效率,绿色环保理念的学习。然而,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学生更有可能通过自己的理解来完成化学学习,而教师则在某些方面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一些问题。在这种学习模式下,学生可以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理解课堂内容。同时,教师不再需要强调学生对保护环境的必要性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这种学习效果和深层认知无疑更好、更成功,值得教师适当采用。
四、实践深化
对于刚接触化学的初级中学学生,教师在课堂上多次强调绿色化学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并进行了相关的实验。但就像这样,学习效果并不完美。学生可能有这种相关意识,但他们不能很好地记住它,然后把它应用到生活中。因此,如果条件允许,可以确保安全,老师可以把教室延伸到校园。通过围绕学生的具体、丰富的实例和学生之间的充分讨论,学生可以亲身体验为什么要实施绿色化学以及如何实现绿色化学的课堂学习效果。丰富而有趣的课外活动不仅能激发学生探索化学知识,而且提出了一些有益于社会的环境改善方法,将绿色化学的理念转化为个人实践。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对绿色化学的概念有了更深的理解。化学与生活的相互联系也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化学知识。
五、结束语
看似远离日常生活的化学污染,实际上,周围有一些小东西。贯彻环境保护和绿色化学的理念,有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教师在化学课堂上向学生推广绿色化学理论,也是为了让每一代人都把绿色化学的理念传递下去,以便在课堂上理解、体验、理解和实践绿色化学。让学生在实验中更多地关注自己的行为,提高学生对绿色化学的认识。教师应改进教学模式,倡导绿色环保,使社会的未来更加美好。
参考文献:
[1]覃信玲.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理念的研究[J]. 百科论坛电子杂志, 2020, 000(004):636-637.
[2]蒋干星. 基于绿色化学理念的高中化学教学实践探讨[J]. 读天下(综合), 2020, 000(012):P.1-1.
[3]张浩. 绿色化学理念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 中国校外教育, 2019, 000(009):66,71.
[4]黎江. 绿色化学理念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J].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20, 014(011):22-23.
[5]刘加艳. 绿色化学理念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 读与写(教师), 2019, 000(004):P.247-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