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双绮
湖南常德临澧第一中学 湖南省 常德市 415200
摘要:高中阶段是学生思维,情感和个性发展趋向于成熟的关键时期。因此,高中教师应当注重加强学生的德育教学,在心理教学中引入道德教育,以调节学生的道德素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从而为学生的未来铺平正确的道路,并防止他们因不必要的想法而误入歧途。由于时代的进步,高中教师也必须适应新形势的变化,告别传统的教育观念,紧跟新形势的脚步,积极探索和创新德育教学方法,优化当前高中德育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新形势;高中德育;积极探索;策略探究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社会制度的转变,国民的思想道德水平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而我国教育事业的德育教育也需要与时俱进。教师应该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摒弃传统僵化的德育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积极渗透德育教学活动,促使学生能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受到德育教学熏陶,从而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在新形势下高中德育工作的基础上,本文对当前的教学现状进行了总结和分析,提出了针对性的改革策略,以此来优化高中德育的教学现状。
一、高中德育教学的现状
尽管随着新课程改革大力倡导素质教育,促使德育教学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同时也推动了我国德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但是,当前我国的高中德育教学工作仍旧存在着诸多问题亟待解决,以下就是高中德育教学所普遍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一)学校对于德育教学缺乏重视
1、缺乏完善的德育管理体系
目前,基本上所有高中学校都有专门的德育教学管理部门。从调查数据上看,各学校都普遍缺乏健全的管理体系,进而导致许多高中德育教学体系的运行不够顺利,进而大大降低了高中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此外,当前我国的教育事业还没有形成系统化的德育教育局面,目前每所学校的德育工作都由德育负责人来进行统筹,而班主任、辅导员和德育课程老师进行辅助工作。但是,大部分高中教师都不具备良好的德育教育观念,使得其他学科的教师也无法积极参与德育教学的有机融合,从而使得基础教育和德育教育没有很好地融合在一起,这也促使高中德育教学队伍略显薄弱。
2、对德育教育的错误认识
与其他学科相比,德育更注重个人品质和思想道德的培养,而不是理论知识的记忆。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更多的高中教师都将教学目标放在了提升学生的学校成绩上,全身心地为了让学生能够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被一所好大学录取等。因此,学校的德育教育课程安排较少,几乎没有与德育相关的教学活动。此外,还有大多数父母认为,德育完全是学校的责任,家长并不用参与学生的德育。从而导致高中生无法接受积极有效的德育教学指导,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3、德育教学形式较为落后单一
从高中德育的教学内容来看,课堂教学是开展德育教学的主要渠道,教学形式也是提高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关键因素。但是,纵观现阶段的高中德育实践教学可以发现,大部分高中德育教学的形式和内容都相对陈旧,抽象,笼统,缺乏新概念和新示例的有效创新,并与社会经济发展背道而驰。许多教师在开展德育教学活动时,只会注重消极防范和纠正错误,而不是培养学生的自我激励和养成良好的习惯,从而导致高中德育教学处于“传统,空泛,封闭”的状态,进而使得高中德育教学逐渐沦为形式化。
(二)社会众多因素对于德育教学的影响
高中是学生逐渐从青少年过渡到成人的过程。在业余时间,大部分学生都会或多或少地接触一些社会上的成年人或是通过社交网络结交不同行业的人,但是其中也会有不良的社交氛围,进而会影响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的养成。另外,随着当今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学生在使用互联网时会受到来自世界各地的新闻的影响,他们的道德观念容易混乱。如今,中国正在飞速发展,西方一些国家已经提出一些敌对思想,试图利用科学技术力量从我国抢走人才,进而一些错误的政治观念就会导致当代年轻人对国家政治和文化的理解出现混乱,因此,开展高效良好的德育教学工作势在必行。
(三)家庭因素对于德育教学产生的影响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也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的影响力在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上也起着重要作用,所以父母的言行举止直接影响着子女的道德素质。因此,家庭教育中的不良因素是造成学生素质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例如,一些父母行为不端,爱说脏话以及总是表现出粗鲁的举止,都会在潜移默化中给学生带来消极的影响。再加上有些父母只注重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而忽略了对于学生道德素质的教育培养,所以导致一些家长认为教育只是学校的事,放宽了家庭的严格纪律,造成了家庭教育的空白。一些父母在外面工作了很长时间,他们的孩子没有良好的家庭监督,老师也无法与学生家长沟通学生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情况,从而无法进行高效的德育教育。另外,还有一些父母处于两种极端情况,一种是他们过度宠爱自己的孩子,另一种家长会对学生十分严厉,甚至还有部分学生经常遭到殴打和责骂等。从长远角度来看,这只会造成越来越严重的消极后果。
二、新形势下高中德育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明确德育教学目标,完善德育教学体系
要想构建高效的德育教学工作,就需要学校和教师能够认识到德育教学的重要性,进而能够明确德育教学目标是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为前提,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进而能够在此基础上完善德育教学体系。此外,教师必须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学生的心理问题和学习问题区分学生的层次,要求学生从能够最基本和最实际的事情入手,防止思想道德教育出现肤浅和虚假的现象。德育教育的过程,就像人类的许多心理过程一样,是“知识-感觉-意义-行动”向上发展的进化过程。只有研究了不同年龄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个性化特征,才能确定相应的德育目标、内容和方法,有助于提高德育的有效性。其次,教师还要将思想政治课与学校德育教学紧密结合,思想政治课属于德育范畴,必须与学校德育工作紧密结合,这是提高德育的必要措施,拒绝“应试教育”理念将两者分开。最后,学校必须要求全体师生提高对德育教学的认识并坚持德育的首要地位,充分理解高中教育中德教育所占据的首要地位。
(二)拓展实践德育教学,提升德育教学效率
虽然学校德育教学活动固然重要,但是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学校教育活动的基本形式之一,也是促进德育教育发展的重要教育手段。因此,教师应积极为学生创造各种具有实践探究意义的德育教学活动,以此来测试学生的适应能力,提升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因此,高中教师在开展德育教学活动时必须确保所设计的活动具有可操作性,感染力和持续性的特征。通过多样化的德育实践活动,能够有效感染学生,并促使学生从中获得启发,以此来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和人格品质。此外,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德育实践活动还可以提升学生的社会价值,学校是社会的一部分,教师应向学生传播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当学生面对复杂的社会时,他们可以用设定坚定的原则和底线来约束自己。德育教学不仅要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观,而且要为学生塑造健康的心理素质。从而当学生面对矛盾和挫折时,他们可以采取正确的态度,并采取合理的方法来解决它们。
(三)加强家校合作德育,促进学生建立成长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所以家庭教育对于学生的身心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高中教师必须要加强家校合作德育教学,要求学生家长必须以身作则,加强对于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和法治观念的教育,为学生营造一个积极和谐以及舒适愉悦的家庭教育环境。当然,如果仅仅依靠家庭进行德育教育,仍然无法确保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修养,所以仍然需要学校德育教学的有效配合。这就要求学校能够与学生家长积极沟通与交流,让学生家长能够掌握正确的德育教育观念和家庭教育方式,通过学校与家庭的有机结合,全面提高高中德育教学的整体水平,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基于新课程改革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高中教育工作者必须要明确德育教学的重要性,进而能够摒弃传统落后的教学观念,积极创新和改革德育教学方法,实现德育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有效结合,并将学校,家庭和社会相结合建立起全面的教育体系,规范学生的日常言行,促使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帮助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浅谈高中德育教育的现状及对策[J]. 范国儒. 中华少年. 2017(33)
[2]关于高中德育教育中道德体验的有效运用分析[J]. 戴栋焱,王建国. 考试与评价. 2016(12)
[3]姜玉君. 关于目前中学德育实效性的几点反思[J].现代教育科学,20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