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丹
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东兰县武篆镇中心小学,广西河池547402
摘要:语文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而且要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改善学生的思想状态。语文是学生渗透红色教育的最佳途径之一,从小学语文课程开始渗透红色教育,对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自豪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本文主要探讨小学语文渗透红色教育的价值和有效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红色文化;渗透策略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学语文,就是学做人。”由此可见,语文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给学生,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教给学生生活的真谛。红色教育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战争和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之后的诞生,在改革实践过程中,为党和国家的先进性及其载体地位作出了贡献,小学语文教材中对学生进行的爱国主义教育,包括许多关于红色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的优秀文章,如语文教材中的《雷锋叔叔,你在哪里》、《延安,我把你追寻》、《小英雄雨来》、《狼牙山五壮士》、《毛主席在花山》等,这些文章就是小学语文开展红色教育,对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精神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红色教育的有效策略
语文教学在渗透红色教育中起着重要作用。小学语文教学虽然没有直接体现红色教育,但是通过各种革命前辈的先进实例,将红色教育融入语文教学之中。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也有责任和义务让学生了解和尊重语文学习过程中的革命,感受和接受红色教育,继承和弘扬其中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
(一)发挥环境的熏陶作用,多途径营造红色教育氛围
环境是一种潜在的教育力量,具有一种春风雨露的能力。学校和教师应充分利用环境潜在的教育力量,建设校园文化和班级文化,将红色教育纳入校园文化和班级文化建设之中。例如,学校可以在课外时间演奏革命歌曲,举行红歌比赛。班主任可以在课堂上张贴革命烈士的画像,组织学生如期举行红色故事演讲比赛。在红色教育的氛围下,小学生的思想情感会自然地受到影响和感染,红色教育的价值会更容易实现。
(二)以语文教材为主体,充分挖掘和整合教材中的红色
语文教材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红色教育的重要载体,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充分发挥语文教材的作用,挖掘和整合红色教育资源,有效渗透语文教学中的红色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提高学生的个性。首先,教科书是分类整合的。语文教材中的文章可以按照一定的标准、主题、风格或表达技巧进行分类。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的红色教育条款也不例外。要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上实施红色教育,并取得相应的成效,教师必须找准切入点,整合以红色教育为主题的红色教育诗文等文章,使学生对红色教育有更深的思想认识。其次,扩大教材内容的范围。革命时代已经过去,许多学生很难想象当时的情况,只能依靠语言来理解情感。因此,教师必须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和感官,通过多种途径让学生真实感受当时的情况,更好地实现红色教育的价值。
(三)多途径延伸红色教育,让学生身体力行
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体会红色精神。课堂教学不是红色教育的唯一途径,与之有关的社会实践活动也是进行红色教育的有效方法。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听得再多也不如亲身体验来得深刻。因此,教师需要根据红色教育的需要,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博物馆和红色革命基地。同时,还可以组织学生到敬老院探望老人,实践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将举行革命故事和诗歌朗诵会。故事和诗歌猛击采取比赛游戏的形式,帮助学生了解红色的故事,学校和班级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革命故事和诗歌朗诵,学生通过游戏前的准备,可以在别人面前现场展示图形,同时,为演讲者,也是一个革命英雄主义者,红色精神的完美方式。利用课外阅读开展红色教育。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一部分。一方面,教师可以安排学生阅读与红色教育有关的文章或短篇小说,还可以与家长合作,引导学生阅读以红色教育为主题的文章。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红色教育的价值
首先,红色教育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中,有助于培养小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小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的未来。小学语文教材中包含了大量的红色教育资源,这些红色教育资源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蕴含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红色教育,可以帮助小学生树立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进而让小学生把祖国的崇高理想深深地埋在心底。其次,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红色教育,有助于提高小学生的人格素质,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由于小学生年龄偏小,辨别是非的能力不强,更需要教师的指导,帮助他们形成健全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红色教育蕴含着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无私奉献等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这些精神是小学生道德教育的不竭源泉。
红色教育的渗透不应局限于课堂,而应与课外学习相结合。我们可以适当地开展一些教学实践活动和语文主题活动,实施红色教育。例如,组织学生观看红色电影,学生可以从电影中联想到来之不易的生活现实,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写下印象,进行演讲比赛,在红色教育的实践活动中。总之,在语文教学中,红色教育是不断渗透的,做到“默默滋润一切”,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唯物主义观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成为新一代的理想道德、文化和纪律。
结束语:
小学语文教学是渗透红色教育的最佳途径之一,教师应充分认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红色教育的价值,充分发挥环境的影响,以语文教材为载体,多渠道拓展红色教育渠道,让红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生根发芽。
参考文献:
[1]毛晓玲.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红色文化的渗透[J]. 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 2018, 000(003):107-108.
[2]周叔佑. 红色文化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的实践策略[J]. 新一代:理论版, 2018, 000(024):P.135-135.
[3]刘飞燕. 浅谈红色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J]. 新课程(教研版), 2018, 000(010):235.
[4]邱树芬. 润物细无声——红色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 信息周刊, 2019, 000(022):1-1.
[5]肖妙娟. 红色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 新一代:理论版, 2019, 000(023):P.107-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