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浩勋
重庆市兼善中学蔡家校区,400707
摘要: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对外部事物尚未形成成熟的认知,需要教师进行指导和帮助,这也是初中德育教育的重要意义所在。如何通过德育教育帮助学生疏通情感、发展人格品性,需要教师从核心素养的角度出发,对初中德育教育内容进行整合和调整,纠正德育教育过程中的偏离问题,让学生通过德育学习得到更全面的发展。本文将主要探讨核心素养角度下如何更好地开展初中德育教育。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德育;教育优化
引言
在开展初中德育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认识到核心素养的重要性,从核心素养的角度出发,优化德育教育的质量以及效率。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能力,但是,单纯依靠应试教育是难以培养出一个具备良好的核心素养能力的人才,在这其中正确的做法就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因此如何让学生更好地接受德育教育,从而让学生形成良好的核心素养就成了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一、核心素养概述
从核心素养的角度开展教育,指的是学生要能够通过学习获得可以适应终身发展以及社会需要的必备品格和能力。具体来看,培养核心素养的重点在于让学生能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使他们既具备一定的文化基础,也能够实现自主发展。核心素养包括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习能力、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领域。核心素养的各个模块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在不同的情境中,核心素养的训练也是不同的,教师要能够将核心素养教育和初中德育教育的实际内容结合起来,在教学方案设计上,将核心素养教育融于细节,从而起到优化教学效果的作用。
二、核心素养角度下初中德育教育的原则
(一)德育教育要注重整体性
德育影响的是学生全方面,因此教师要避免德育教育和家庭、社会的割裂。以“育人”为主要目标,让学生能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整体性的德育教育,让学生能够获得多方面核心素养的培养。
(二)德育教育要有层次性
核心素养培养要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坚定思想方向,这一目标的达成需要各个阶段教育的紧密衔接。所以,初中德育教育工作者们要能够分析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身心特征以及知识水平,根据层次性特征开展教育,从而让德育教育能够循序渐进地开展。
(三)德育教育要具备长期性
核心素养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给予足够的重视,不仅要立足于当下开展教学,也要让学生能够形成一定的学习自觉和约束能力,从而开展自我教育。考虑到德育教育的长期性特征,可以让教师在教学时做好充足的准备,立足于长远,而不是只看见眼前教学的时效性。
(四)德育教育的渗透性
德育教育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可以和很多其他学科相互渗透和相互影响。教师基于核心素养开展德育教育时,要能够使德育教育和不同学科结合在一起,通过知识的互相渗透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吸收率,起到优化德育教育的目的。
三、核心素养下优化初中德育教育的相关策略
(一)树立立德树人思想,充分发挥出课堂的引领作用
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接受德育教育的主要平台就是课堂,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德育意识,并让学生认识到德育学习的重要性。
开展德育教育时,教师也要注重运用理论知识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例如在《增强生命的韧性》教学过程中,可以先让学生说一说在自己的记忆中,有哪些不愉快的事件,这些事件对自己的成长产生了哪些影响,自己又是怎样面对它们的,从而让学生了解到人生难免有挫折,遇到困难时要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谈一谈感受,加强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理解以及认知,引导学生进入到知识和实际生活的情境连接中,帮助学生认识到在面对困难时要以积极的态度解决问题。在学生分享和发言的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鼓励,让学生融入德育课堂,激发学生的德育学习热情。教师还要注重挖掘学生精神情感层面对于文章的共鸣,有利于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
(二)注重校园社团活动的开展
依托校园文化开展德育教育能够构建出和谐自由民主的校园氛围,运用环境的力量带动学生德育学习能力的提升。教师可以在校园中组织诗歌社团或机器人制作等兴趣社团,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参与到这些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中。处于社团中的学生自主性更强,愿意围绕自己喜欢的问题深入学习,教师可以从学生的这些兴趣中挖掘他们的毅力、眼界等来开展德育教育,培养学生坚韧不拔、自强自立的良好品格。教师也可以对校园社团活动进行指导,让学生在社团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团结协作,与他人共同提升。这种基于德育教育发展核心素养,推进校园活动的教学方式,对开展全身心教育来说有着重要意义。校园活动并不意味着只能在学校的范围内开展,一些社团活动也可以延伸到社会范围中,如让学生参与到社区实践志愿者服务之中。参与社会的相关活动中,能够帮助学生拓宽视野,认识到目前社会所存在的问题,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对于促进学生品德以及思想构建,树立积极的社会意识来说都是大有裨益的。
(三)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也是提升学生素质的有效方式,初中学校要根据所在区域的特色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利用当地的历史文化资源开展爱国主义宣传以及教育,可以通过现代化科技手段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例如,学校可以针对德育有教构建专门的新媒体平台,运用微信、QQ、微博等多元化渠道,向学生征集爱国主义小故事或进行爱国精神宣讲,制作互动性节目等等。这些更符合学生认知特点,也更能为学生所接受的宣传方式,能够有效唤醒学生的爱国意识,加强学生的核心素养构建。
(四)教师要做好德育教育的楷模,以身作则
基于核心素养开展德育教育工作时,教师也要注重发挥出自身的榜样作用,注重自己的言谈举止,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这样学生才能够更好地提升德育核心素养。相反,如果教师在教学时讲得头头是道,但是自己的言行举止却和讲授的内容完全相反,容易给学生带来迷茫的感受,甚至带来更为严重的负面影响。教师也要成为学生正面的道德楷模,例如,在教育学生热爱劳动时,日常生活中教师就要参与到劳动的过程中,也要对学生诚实友善,一视同仁,学生在感觉自己被尊重的前提下,对德育学习的热情会更高,更愿意接受教师的教诲,这有利于德育教育结果的优化。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之下,家长关注的不再仅仅是学生的学业情况,还有学生的身体素质情况。这一改变,使得学校对素质教育更为重视,初中体育教学成为了关注的重点。纵观当前的初中体育教学现状,都或多或少存在着不足与弊端。究其原因,就是因为教师只是在一味地强调如何提升初中生的体育技能,而将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放在一旁置之不理,甚至采取直接忽视的态度。没有意识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一味的将努力放在可直接看到的体育成绩上,对于相对隐形的德育教育,看的不是那么重要,要想提升初中生的综合素质,就要加强初中体育教师对于德育教育的重视。在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要注重核心素养,通过德育教育提升学生的素养。
参考文献
[1]坚持多层次多形式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J].谢恒锋.??西江教育论丛.?2002(02)
[2]物理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的意义与实践[J].黄晓冬.??西南科技大学高教研究.?2003(03)
[3]谈初中英语课堂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J].陆琦.??校园英语.?201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