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野下高中数学信息化教学探究

发表时间:2021/3/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33期   作者:窦春晓
[导读] 现代信息技术,正在对传统的课程理念、课程内容、课程实施以及课程资源产生深刻的影响。
        窦春晓
        广西北流市第二中学 537417
        摘要:现代信息技术,正在对传统的课程理念、课程内容、课程实施以及课程资源产生深刻的影响。传统的计算机辅助教学概念,根本不能涵盖信息技术对人类教育的深刻影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正在开辟一个崭新的研究领域。在这种整合中必将引入先进的教学理念,以及与之相应的新的教学目标、方法及评价手段。本文试就高中数学新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有效性等几个问题进行探讨,并将我们课题组在研究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理论上的思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数学;信息化;教学探究
        1.高中数学新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有效性的含义“
        高中数学新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有效性”是指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丰富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对高中数学新课程内容进行重组创作和信息化处理,使信息技术有机地与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资源以及课程实施等融为一体,成为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从而利用信息技术来营造一种新型的教学环境;在这种环境下师生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有效的方法,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上获得整合、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2.信息技术应用于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2.1信息技术应用于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主观问题
        首先,信息技术的快速计算、快速成像容易阻碍学生对数学的深入理解.现在的一些数学教学软件中已经将数学知识按程序编好,学生在操作时只需输入几个数字,问题就解决了.这样确实省时省事,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考虑,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却得不到锻炼,不能将隐含在运算过程中的数学概念、原理及公式表达出来.学生的基本技能得不到锻炼,从而影响其动手计算和画图能力的培养.其次,信息技术的使用容易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作为信息技术重要组成部分——多媒体的一大优势就是信息量大,但频繁使用就会使学生感到应接不暇.很多教师在利用数学课件时,往往只重视它的工具性,强调课堂教学的科学化、技术化,而忽视教学的人性化.数学本身具有抽象性,但过多运用信息技术就会剥夺学生思考的过程,减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只会感到科学技术的魅力,却失去了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最后,信息技术的使用减少了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2.2信息技术应用于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客观问题
        信息技术自身存在的客观问题.计算器、计算机有着强大的计算功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在Excel中多于15个数字的数既不能用数,也不能用图像表示,在使用计算机计算或计算大数的乘方时也存在同样的问题,这就使得教师设计课件或让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运算都受到一定限制.数学是一门对精确度要求很高的学科,这就对制作课件的软件要求也很高.有时当教师应用软件制作课件时会觉得它的精确度不是很高,因而对信息技术的信赖程度有所下降.但事实上,精确度高的软件对使用者的计算机应用水平要求也高.
         2.3信息技术应用于高中数学教学中出现问题的解决策略
        计算机自身的缺陷和一些教师的错误理解会使信息技术应用于高中数学教学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清醒地看待信息技术,克服其不利因素,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使其为高中数学教学发挥最大的作用.
        2.4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要合理运用信息技术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要注意内容的选择性、程度的适度性、方式的辅助性.信息技术的优越性不可低估,但也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用信息技术,作为高中数学教师,应该对适合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内容加以精选.就高中数学内容而言,代数中的函数图像和性质,三角函数特别是正、余弦函数的图像变换,数列极限的有关应用,某些含参数的方程和不等式问题,复数运算的几何意义;立体几何中异面直线间的距离,二面角的平面角问题,球的表面积公式的探求,多面体和旋转体的截面问题;解析几何中两直线的位置关系,直线与圆锥曲线,圆锥曲线与圆锥曲线之间的位置关系等内容,还有一些数形结合的习题等都是利用信息技术制作课件的好素材.在程度上,课件应主要针对某些教学难点或重点来设计,紧扣教学内容,切忌只追求课件外观的精美而忽视其内容的充实,要以教学内容和要求为依据,将完美的外在形式与实用的内容有机结合.此外,不要采用“满堂灌”的形式,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整个高中数学课堂,避免给学生造成“贪多嚼不烂”的情况.
         2.5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要防止信息污染
        信息技术可以展示给学生的信息多种多样、丰富多彩,如果不加限制、不加思考地就把所有的信息统统展示给学生,那么就会使学生主次不分、思维混乱,造成的信息污染会使学生无所适从.尤其是各种网络的开通,学生可以接触的信息资源更多,有益的、无益的信息都会直接呈现给学生.所以,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各种情况,选择与教学有关的内容展示给学生.此外,还应教会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信息,从根本上防止信息过滥造成的影响.
        2.6在应用信息技术时要强调教师不可替代的地位作用
        信息技术虽然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但必须承认教学活动的核心是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也就是说,教师作为整个教学工作的灵魂,是信息技术的驾驭者,他的作用是信息技术所无法取代的.我们不能在教学中盲目滥用信息技术,只有客观合理地使用信息技术、积极探索其与数学课程的整合方法,才能使高中数学课程教学永远充满活力,立于不败之地.
        结语
        总之,高中数学新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有效性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我们不断地去实践、探索和总结。最后引用教育部部长助理、基础教育司司长李连宁的一段话作为本文的结束语。“不应当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学习的对象,而应当作为学习的工具,要努力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实现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
        参考文献:
        [1]陈昌平.有关中小学数学课程教材改革与建设的一些思考[J].数学教学,2003,(6).
        [2]章剑卫,姚灶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电化教育,200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