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班级管理中有效的育人策略

发表时间:2021/3/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33期   作者:奚剑华
[导读] 小学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小学是培养孩子人格雏形的阶段
        奚剑华
        江西省浮梁县第一小学  333400
        摘要:小学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小学是培养孩子人格雏形的阶段,小学管理者在小学教育中的作用可谓举足轻重。本文主要研究小学管理者如何进行有效的班级管理策略,针对班级工作中一些就教学现状展开探讨,介绍了小学管理者管理策略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几点提升管理者管理效率的建议。
关键字:小学;班级管理;有效策略
一、小学班级管理的重要性
        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在6-12岁,年岁较小,对事物的认知和思考能力比较幼稚、单纯,基本是没有认知能力和判断是非的能力。小学阶段的学生大多比较活泼好动,遵守班级管理规则的意识较弱,也因着各自家庭的成长环境,自我意识较强。对于小学生来说,难以遵守班级规则,因为管理者对班级的有效管理将对其成长和学习的影响可以说是广泛而深远的。小学生普遍对于老师有一种畏惧心理,这种心理的产生最开始是源于陌生,再加上老师一般都是不苟言笑,严厉以及不亲近感会让小学生对其产生一种排斥的心理,当对老师熟悉之后,小学生又会露出他们的“本性”,不管是哪种情况都不利于班级管理,这种情况的长期存在不会使目前的小学教育水平任何提高,阻碍了学生在小学教育中的发展。小学管理者责任重大,需要将班级管理好和建设好,形成比较好的学习生活氛围,这样的环境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这种班级氛围和很多因素有关,但都有和管理者有着直接的关系,如何将这些工作内容开展的更加高效,成为每个管理者必须要思考的问题。
        新时代是富裕时代、信息时代、开放时代,所以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学生能够接触到的信息变得纷繁复杂,这也就导致学生的学习成长情况变得更加难以掌握,以往的单调简单的教育管理策略已经不再适用,这就意味着管理者需要改变观念,结合当下情况,创新工作方法。班级管理工作需要符合素质教育发展的需求,创新管理方法,在班级秩序管理的基础上,还要加强小学生的心理素质管理,以此保障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为学生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小学班级管理的有效策略
1.淋漓尽致的发挥班主任的领导作用
         班主任对于班级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小学生各方面都比较单纯和稚嫩,班主任在学校成为和学生接触最多,对他们影响最大的人,班主任在学生心目就是他们的“家长”。所以班主任在工作过程中要方方面面关爱学生,小学阶段的学习成绩的名次好坏不是特别重要的,班主任绝对不能以成绩好坏区别对待学生,这种做法会影响学习困难的学生的成长。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对待每位学生不仅是学习还有生活都要不偏不倚。
         班主任要起到班级带头作用,做好自身的表率,树立一个好的榜样。班主任还需要协调好各科任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班级管理不只体现在对学生的管理上,也体现在各科老师的维系上。班主任的行为会对小学生产生直接的影响,也会对各科任老师产生影响,这就要求小学班主任必须树立一个好的榜样形象,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负责好班级事务,做一个责任心强的班级领导者。班主任要时刻提醒自己的工作职责和职业道德,在工作和生活中都必须能够产生正面的影响,在自己做好的基础上,还要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为小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和正确价值观的形成打好基础。对于学生要适当的给予肯定和表扬,让他们树立自信,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2. 沟通艺术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
        良好的师生沟通可以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小学生的认知能力还不成熟,各方面发展还比较稚嫩,对于事情的是非曲折的还不能完全的做出判断,所以与其沟通上面存在一些困难,与其沟通的语言不能过于深奥难懂,要符合其年龄阶段和心理特点,过深过浅都容易出问题。

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教师在沟通上讲究技巧和艺术,说出既能对学生有正确引导又能让学生听得懂的话。这种沟通艺术可以打破师生之间年龄的鸿沟,建立情感的桥梁。这种沟通艺术是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班级氛围的基础。
        对于小学生来说,对其影响最大的除了家长就是班主任了,班主任对其成长和学习的影响可以说是广泛而深远的。这就要求班主任和学生之间建立一个融洽的关系,让教师感受到学生的爱戴和尊重,也让学生感觉到班主任的爱护和关心。目前的教学中,学生普遍对于教师总有一种畏惧心理,班主任尤为如此,这种心理的产生就是由于教师在沟通上缺乏艺术和技巧,让学生对其产生一种排斥的心理,也会对教师的教学安排产生反感和厌倦。这种情况的长期存在不会使目前的小学教育水平任何提高,阻碍了学生在小学教育中的发展。教师要转变自身角色,增强沟通艺术。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进行沟通,以朋友的角色与学生打成一片,对学生付出更多的关心和照顾,这种付出不仅仅体现在教学上,也要体现在生活上。积极主动的与学生沟通,多对学生进行鼓励教育,让学生更多的走进自己了解自己。一点一点的建立彼此之间更融洽的师生关系,这种沟通艺术可以为接下来的教学管理做好铺垫。
        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沟通变得顺畅了,教师开展的教学活动就可以更加流畅的进行。不仅如此,教师还可以更好的获取到教学开展的真实情况和每一点细节,更好的了解学生的情况,可以更有针对性的部署下一步的教学任务。有艺术的沟通可以使班级管理的工作效率变得更高,可以更加及时的发现班级的矛盾并且解决矛盾。可以让教师和学生的认同感都变得更加强烈。
3. 从学生的视角看世界
        小学生难教,不能单纯地认为他们“不懂事”。很多时候,小学生没有办法“守规矩”,因为他们还没有被制约过,对很多行为事物不清楚是什么意思,没有固定的想法,往往表达出当时最真实最直接的行为。教师常常用成人的视觉去看待小学生,因此容易忽略了他们可贵的地方。小学教育阶段不是一个过度注重学习课本知识的阶段,而是注重认知世界的阶段,管理者不能根据小学生在学习成绩上的表现去做定义和下结论。每个人的成长节奏是有差异的,教师不要吝啬自己的赞美与鼓励,也不应该用成人的观念对他们过度苛责。小学生就像一张白纸,有无限的可能,教师应该给予他们无限可能的机会,而且小学生也特别敏感,不适当的一些举措会对他们产生一辈子的影响。教师应该多从学生的角度去包容和引导他们,在他们面对困难的时候要耐心的去帮助他们,接纳每一个学生,关心他,愿意去了解每个学生不同的脾性和特质。教师应该做到乐意重新从小学生的观点看世界,去仔细观察他们接受信息的情况,给学生足够宽阔的成长空间。
        4. 情感教育,让学生活的有滋味
        小学生的天性是玩耍,是对世界的好奇,因为懵懂无知,所以具有完全的可塑性。从小学教育就引导学生去感知热情与理想,可以为以后成长打基础,让学生成长之后的人生过得更有意义和充实,也会让他们以后更有生活的目标。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的时候要与各科任老师进行良好的沟通,提高教学效率,齐心协力树德育人。特别是艺术性的课堂,不容忽视。因为艺术是人类可以用来表达情绪的有利工具。新时代的学生之所以早熟,是因为社会的信息加剧他们的成长,让他们少了原本属于他们的快乐时光,教师加强情感教育,也会打破一直以来学生和教师之间的隔阂,拉近彼此的距离。
三、总结
        小学管理者在进行班级管理的时候,不仅将重心放在班级建设,也要心系学生们的生活、生理及思想健康上。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实施有效管理策略,起到核心作用,形成专有的班级管理风格,还要实时做出调整,以适应学生不断成长的身心。始终从学生发展角度出发,关注好学生学习成长,注重每个学生的培养,心系学生,不遗余力,加强每个学生的学习及兴趣爱好等的培养,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新时期小学管理者提高班级管理方法探究[J].李华强,王新芳.中国校外教育.2017(0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