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帆
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市实验小学银溪校区325600
摘 要:如今在新课改的教育大环境下,社会各界对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需要小学生有充足的数学基础知识和良好的计算水平。在小学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数学这门学科的整体水平,但对于小学生来说,这也是数学学习方面的一个困难点。本文将针对“如何在小学数学计算课堂上有效性”这个问题来探讨研究方法,并给出相应策略。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有效性
数学计算问题一直是小学数学教学课程中不易学习的部分,从小学生在学习计算题的整体情况来说,他们的解答计算是比较薄弱的。这就要求小学教师要着重关注他们的计算题解题能力,并找到合适的方法去讲解有关计算题的内容,另外小学计算能力的提升对与学生的数学总成绩影响较大,需要数学教师高度重视数学计算教育的有效性,让学生能够更好的把课堂上所学到的计算技巧成功地运用到计算问题的解答之中,以此来培养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
1当前小学数学计算教学存在的问题概述
1.1只进行基础的计算技巧教学
学生的计算能力差,除了学生自身的问题,还有就是老师在课堂上教授的方法出现了严重偏差。部分小学教师认为在数学计算课堂中只需要对基础的计算技巧进行教学,之后再让学生进行反复训练就可以了。这种反复训练的模式虽然有效,但是也容易让学生形成思维定势,会使学生一直采用固有的解题思路,无法在计算方法的应用上实现创新,老师教授固有的计算解题思维直接影响着学生在计算题解题过程中的思路与想法。老师在为学生解答计算题的时候,局限于让学生记忆算法规则和固定技巧的应用,缺乏对学生独立思考的引导。
1.2学生对于计算学习的兴趣降低
学生进入小学阶段学习,会表现出好动、好奇、对一切事物感觉新鲜的举动,因此多元化的课堂教学方式就显得尤为重要。传统的数学计算课堂授课模式已经难以适应当代课程改革的大环境。例如,曾经很多小学数学老师过重的看待教材施学、题海战术的学习方式,过于依赖课本教学。然而让学生大量的进行数学计算会致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下降。学生对教材是缺乏兴趣的,所以很难激发学生对数学计算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乐中学”,这是教育的意义,也是学校教育的追求。在教学中找到和引进更多学习方法,提升课堂学习效率,让学生数学计算学习效果提升更加明显。
2提升数学计算教学有效性的措施
2.1注重培养学生对数学计算举一反三的能力
在小学计算课堂上,数学教师要主动去培养学生对数学计算举一反三的能力,通过对一个数学计算问题的讲解,主动引导学生找出在其他计算题型之中的相似之处,通过联想记忆的数学学习方式让本班学生对数学计算知识灵活应用。同时小学数学教师可以也通过这种数学教学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数学计算思辨能力,让学生在数学计算题的解题过程中,可以对课堂上学习的数学计算技巧一个更灵活的应用,并且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可以发现新的计算规律。
2.2注重学生的计算解题规范和解题习惯
从小学生身心状况的发育来看,他们对事物的认知能力尚未发育完全,所以学生在小学时期养成的数学计算习惯可能会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受教育阶段。学生在这个阶段的计算解题规范与习惯都需要受到教师的高度重视,老师在计算课程教学的过程中,要关注他们的解题习惯以及解题过程的规范性,养成一个良好的解题习惯有助于提升学生在计算题解题的正确率,计算过程的规范可以帮助学生更全面的考虑计算问题,防止学生粗心大意。学生如果想要迅速找到解题的关键以及提高做题的速度和正确率,就必须要有规范的计算过程。老师在课堂上进行讲课的时候必须要侧重的向学生传递这些信息,对学生计算的规范书写进行严格把关。
提醒学生在小学阶段要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让学生自身在解题过程中要注重答题的规范性,在演草纸上的计算也需要注重规范书写,不能草草了事,这样可以有效地避免计算失误,提升学生计算解题正确率。
2.3培养学生数学计算观察能力
数学计算观察能力就是学生在面对一道数学计算题时的反应能力和对数学相关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小学数学教师在对学生的数学计算技巧进行教学时,要善于提醒学生发现相关知识的内在联系,在数学计算课堂中要注意对数学计算技巧的串联讲解,让学生独立思考发现数学计算题中的规律和解题技巧。研究发现,学生对于自己思考获得知识记忆程度远大于从外部获取而来的,所以要在课堂上培育学生主动思考能力和数学观察能力,让学生在学习数学计算知识的过程中,通过教师的引导在不同的数学计算技巧中发展的相同特征,从而让学生在自身内部构建出数学模型,从而对数学计算技巧有一个更系统性的串联和在计算题方面有一个灵活的应用。
2.4将学生放置计算题讲解的主导地位
如今随着新教学理念的普及,现代化小学数学计算课堂应该采取与传统计算课堂相反的教育模式,把学生放置在主体地位,让学生掌握课堂主动权。例如在小学计算课堂的教学中采用问题教学法,数学教师可以将计算题发放给学生,让学生在课下进行问题分析讨论,通过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对解题技巧的应用进行思考,并要求在课堂上对其他学生进行讲解,通过这样的学习模式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氛围,还可以让学生自身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计算解题思路,培养学生数学计算的思维概括能力。如果学生想要课堂上有一个很好的展示效果,就需要学生课下仔细钻研这类题型,完全理解明白相关解题思路,也能更好地培训学生对计算应用技巧的熟悉度。
2.5将数学计算与应用题的解题结合
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将数学计算与应用题的解题联系起来,把日常生活中的具体实际融入到计算教学中,为学生设置一些贴近于生活的应用题型,以此把计算问题具体化,提高数学计算的教学效率,慢慢消除学生对数学计算题的恐惧与抵抗心理,提高学生对解计算题的兴趣。小学数学教师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创建实际情景对学生进行教学,通过实际情景的创设引出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让学生来主动思考,增强他们对这个问题的代入感,同时教师就可以通过这种实践导入本章数学知识学习的主要内容,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计算思维能力。
2.6利用数学游戏跟踪训练
小学数学教师对学生进行详细的计算知识讲解,学生具体对这些课堂计算知识进行理解,只是让数学计算这门课程的学习成功了一半,学生对这部分计算知识的跟踪练习和应用同样重要。“只学不练”的数学学习模式对于学生来说效率还是很低的,虽然有些学生在课堂上对教材上的数学计算有了一个很好的理解和记忆,但是没有对其进行练习,由于小学生思维的跳跃性和活跃性,没有一个循环往复的练习学生还是很难对这些知识得到很好的应用。教师可以通过运用游戏的方式去让学生们更容易理解和参与到计算中,培养学生的计算思考反应能力,这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式,例如,在学生整数四则计算之后,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进行计算接龙,教师预先准备这一范围内的计算题型,在游戏接龙的过程中让学生进行快去解答。通过这样的方式既有利于学生对整数四则知识的应用和练习,也便于教师发现学生在本章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并在之后的课堂学习中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
3 结语
在小学数学计算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老师们需要做到的就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在新课程改革的时代背景下,针对小学数学计算这一方面,老师们需要用现代化和趣味性的教学方式传达学生数学计算知识,只有让学生真正的融入小学数学课堂之中去、提升学生对于数学计算兴趣和计算课程的有效性,才能真正的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
参考文献:
[1]赵建平.论新课改下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有效性[J].考试周刊,2019(90):64-65.
[2]高振宏.浅谈新课改下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有效性[J].课外数学,2020(04):121-123.
[3]郑丽萍.论新课改下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有效性[J].现代交际,2011(08):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