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成长:德育评价的课程探索

发表时间:2021/3/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1月(下)32期   作者: 郑科伟 朱诗琼 孙添耀
[导读] 为了学生更好地成长,学校教育应将学生置于中心

         郑科伟 朱诗琼 孙添耀
         浙江省宁波市五乡中学   315100

         【摘要】为了学生更好地成长,学校教育应将学生置于中心,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设计主题式德育课程,培育自律的人;设计体验式活动课程,培养自信的人;设计沉浸式反思课程,培育自省的人。
         【关键词】德育课程;学生成长;立德树人

         一、引言
         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以课程为载体,建构新型生态德育关系,实现学生生命成长是学校德育对立德树人的现实遵循(欧健,朱德全,2020)。真实、有效、可靠的德育课程是改进各级教育实践和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关键,是建立高绩效教育系统的核心。
         宁波市五乡中学遵循德育课程框架设计的理想原则:将学生置于中心。后疫情时代,该校“创造2021”团队正式上线腾讯课堂,10个中心辐射400余个家庭,2021届全体家长与学生深度参与了主题为《学情分析·迎考建议》的高三学生家校联系会,内容包括年段主题讲话,学科冲刺学法指导,班级学情分析与迎考建议。这是该团队举办的第三次主题家长学校。回首前两次:高一聚焦《起点·进步·收获》,高二锁定《清晰规划·锐意进取》。
         学校以多元课程为点,以学生成长为线,铺开了德育评价的面。现以2021届学生的德育评价为例,谈谈五乡中学的多维课程深度探索。
         
         二、课程设计与实施
         (一)主题式德育课程,培育自律的人
         针对现今普遍采用的“添加式”德育课,五乡中学着眼于学生“道德知识”增加到“德育素养”提升的转变:顶层设计整合主题式德育课程。课程主题涵盖生命自觉、团队建设、学力提升、信念教育、价值观塑造等,注重学生的德行修养,为其终生发展提供必要的德育支撑。除了重视显性的德育课程外,学校还整合了隐性的德育课程,比如学校行政、师生关系、同伴互动、校规班规、活动仪式等因素,这些潜在的德育课程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某种道德发展的转变。同时,学校有效挖掘了家长学校在德育课程中的育人点,形成有效合力。高一《想说爱你不容易》,高二《冲突的出口》,高三《你可能不懂高三》。
         主题德育渗透还体现在学习仪式感的营造上,比如,每次的休学式、开学式都会选定主题,以培育自信学习的人为目标。高一的数字回眸总结德育学习成果;高一的休学式展望假日生活的缤纷色彩:生命底色、生活特色、学习成色;高二的开学式领悟学力提升的本质;高三的开学式根植朴实的梦想:起跑高三,矢志前行。
         多维度、主题化、立体式的德育涵养课程是学校为立德树人目标达成贡献的五乡中学智慧。
         (二)体验式活动课程,培养自信的人
         经验性主题式德育课程是起始点,体验式活动课程是生长点。在“以人为本”的理念倡导下,德育课程以“立德”“育人”为基本目的,强调以生活为基础,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为学生的生命成长服务。学校深知在具体的课程学习中,只重视间接经验的获得而忽视真切的直接体验,必将违背生态发展的德育理念。学校开设了国防国防军事训练、主题研学日、“相约星期五”情商养成班、文明创校园游园会、校园微电影拍摄等活动。


         以“相约星期五”情商养成班为例,每周五利用一节课的时间,入选的学员先就主题思考细化的问题,以研讨和小论文的形式参与角色转换的探讨。主题涉及《谈父母的忽视》《谈与父母吵架》《谈父母的养老》《谈负面情绪》《谈坚毅人格》《谈成长型思维》等。学员提交的主题小论文总字数超十万字,两期共42名顺利结业,助力学生在成长收获情商和逆商。德育课程的学科逻辑热衷于在本质中探究道德规律,在具体的课程学习中,只重视学生间接经验的习得,而五乡中学情商养成班的课程逻辑则是强调学生真切的直接经验,强调思考亲子关系、人生成长的直接体验,达到“双商”的相对均衡。
         学校注重情商的培育,更注重玩商的培养。起始年级,提升学生对校园文化的认同感,以趣味团建项目调节紧张的学习氛围,使其更好地融入校园生活,“青春Young团建,文明创校园”主题游园会应运而生。研学时,创新引入了“五个一”的内容:一度风雅,一种记忆,一番味道,一次浸润,一份报告。组织评选了“我最喜爱的短视频”“我最喜爱的合影”“我最触动的照片”和“最有价值的研学报告”。
         蕴含独立个体直接经验的体验式活动课程,是五乡中学为培养自信的人所做的有益尝试。
         (三)沉浸式反思课程,培育自省的人
         沉浸式反思是达成有效自省的必经环节。在高二分班、升入高三的关键时刻,学校组织全年级学生就特定目标全方位参与反思课程。各年级各有侧重。高二年级完成《忆往昔点滴,展未来景致》分析表。高三年级完成《自我评估与未来展望》分析表,共分四个篇章。也就是,第一篇章:全面回顾高一、高二阶段学习的得失,客观回答“进五乡中学时的自我期待是什么?”“为实现这些期待做了哪些尝试?”“制约实现这些期待的主观因素是什么?”这三个问题,结合学习内容,重点剖析学习心态,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的优点与不足。第二篇章:理性分析高考志愿填报及各分数段投档、录取情况,结合兴趣特长与学习能力,详细制定合理的高考目标。客观评估优势科目与劣势科目,慎重提出切实可行的培优补差方案。第三篇章:和班主任、任课老师和同学唇齿相依,统一战线,肯定班里超级赞的具体做法,对自己坦诚,对同学真诚,对未来忠诚,借鉴别班的成功经验,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助推我班从“好”向“更好”进阶。第四篇章:仔细谈谈可行“断舍离”,保留高效的学习方式,改进低效及无效的学习行为,严谨地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以上环节引导学生真情实感,字迹端正,认真对待。
         沉浸式反思课程是学校在认知层面,实践层面乃至制度层面对学生“走心”的学业规划。
         三、结语
         任何新模式或新系统等构想的“落地”必须借助课程这一重要中介的力量。随着基础教育课程不断改革,许多学校将德育工作进行了整体化、系统化、特色化设计,形成学校的德育校本课程(张均帅,郭文雅,2020)。三年的高中生涯,五乡中学的德育教育希望给予学生的不仅仅是一种自律、自信、自省的自我成长,更希望通过开展有广度、有深度、有温度的德育课程,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更宽广的平台,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参考文献:
         [1]欧健,朱德全.中学生态整合式德育课程:意涵与建构[J].中国教育学刊,2020(4):79-84.
         [2]张均帅,郭文雅.“服务学习”德育课程中学生评价的有效实施[J].中国德育,2020(17):52-5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