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发表时间:2021/3/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1月(下)32期   作者: 黎彩虹
[导读]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我们的音乐课堂教学模式也在发生变化,

         黎彩虹
         连南瑶族自治县三江镇中心小学  
                  
         摘要: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我们的音乐课堂教学模式也在发生变化,微课走进了小学音乐教学的课堂,成为教师们喜闻乐见的教学手段。微课的时间较短,主题突出、容量较小,可以给音乐课堂教学带来许多便捷,同时在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开阔学生视野、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等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音乐;微课;运用研究
         所谓微课,主要以音频、视频、PPT、动画等多种信息技术集成的多媒体为表现形式,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境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微型新型课程。微课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逐渐进入小学音乐课堂,给音乐课堂教学带来许多便捷。教师在充分享受微课教学带来的便捷的同时,一定要重视微课教学手段的优化,使之能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如何让微课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发挥更好的作用呢?下面结合个人的教学实践与研究,谈谈个人的一些看法。
         一、运用微课导入新课,激学生兴趣
         导入新课的方法多种多样,而运用微课导入也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教师可以结合教材要求,采用贴近小学生生活的题材,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制作一些导入新课的微课,这样既可以创设情景,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在学习花城版五年级上册的《踏雪寻梅》这一课时,我把踏雪寻梅的典故录成微课,加上优美动听的古筝配乐,微课中教师简述踏雪寻梅的典故,视频中呈现雪过天晴、大地一片白雪皑皑,腊梅竞相开放、小桥流水、诗人骑着驴悠然自得地观赏美景的景象。在导入新课的时候,这个微课可以让学生了解踏雪寻梅的典故,感受歌曲的时代风格和高雅意境。在引导学生对歌曲表现的画面展开美好而富有情趣的想象的同时,学生对歌曲的创作背景有了清晰的认识,参与课堂活动的热情迅速高涨起来,很好地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情和兴趣。
         二、运用微课突破难点,提升音乐素养
         大部分小学生都爱好音乐,孩子们对音乐的渴望溢于言表,但对于我们山区的小学生来说,他们缺乏很多生活经验与音乐体验,对许多音乐知识,孩子们的认知水平是非常有限的。而微课教学能起到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通过欣赏微课的方式让学生学到音乐知识,把音乐书上枯燥乏味、难懂的音乐知识简单化,达到明确分析学习重点,轻松突破教学难点的目的。
         如在学习花城版三年级上册第九课《音名与键盘》时,由于本课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是认识音名,通过学会在键盘上弹奏《我有一只小羊羔》重点了解C、D、E,3个音在琴键上的位置。这对于学过钢琴、电子琴等键盘乐器的学生来说并不难。但山区的小学生学过键盘乐器的是寥寥无几的。课堂上教师给每一个学生直观讲解键盘乐器需要一定时间。况且,如果老师担任了好几个班级的教学任务的话,要把这个教学难点讲上好几遍,无疑是一种负担。这样一来,微课就可以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教师可利用微课通过键盘演奏的动态效果给学生进行详细的解说,通过图文和视频,对如何在键盘上找到C、D、E的位置,以及如何弹奏《我的小羊羔》进行详细讲解,让学生更直观地学到枯燥、难懂的音乐知识。通过这种直观的教学模式,学生能更好地把握住知识重点,教师也可轻松地突破教学难点。不仅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达到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的目的。


         三、运用微课辅助教学,提高学习效率
         恰当地运用微课使之能更好地为教学服务,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是小学音乐教师的目标。这需要教师平时多钻研教材,对教学内容和设计有比较全面而具体的了解,不能只是为了营造动态的学习环境就毫无目的地滥用微课。在什么内容适合运用知识点的讲解类型的微课,什么内容适合教学环节的设计类型的微课,也需要教师能够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作出判断,仔细斟酌,这样才能对微课的运用把握准确。
         如花城版一年级上册《感知音乐的力度(一)》这一课,教学目标有以下几点:学唱歌曲《是谁在敲》《我们歌唱》;认识力度记号“f”和“p”, 能区别出它们所表现声音效果的不同;培养学生良好的视谱习惯,在演唱中遇到强弱记号时能正确地用声音表现出来。在做“如何敲门更好”的拓展活动中培养学生讲文明、懂礼貌的好习惯。为了提高学习效率,可制作教学环节类型的微课,分成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运用微课引导学生认识力度要素。本课第一次出现力度要素,所以在微课中先带领同学们玩“请你跟我这样拍”的游戏,引导学生注意在游戏的过程中拍打声音的强弱变化,试着理解“f”和“p”的概念。考虑到有的学生不知道怎样区分强弱的字母,于是在微课中出示两张图片,一张是“强壮的勇士”的图片,用来形容强的字母“f”,一张是“瘦弱的小蝌蚪”的图片,用来形容声音弱的字母“p”,借助图片帮助学生加深学生的记忆,进一步体会声音强、弱其中的含义。接着完成两项巩固练习,练习一是听歌曲,找字母。请学生分别听两首歌曲《是谁在敲》《我们歌唱》,边听边想,乐谱中声音大的是哪一句,用什么字母标记的?声音小的是哪一句,用什么字母标记?练习二是听音响,填字母。请小朋友们看图听音响,感受哪张图中表现的流水声强,哪张图中表现的流水声弱,用字母“f”和“p”分别填在对应的括号内。这样,学生就能在练习中进一步感受到力度不同给歌曲带来的不同。最后,开展“如何敲门更好”的课堂拓展活动,让小朋友们说一说在我们的生活中听到过哪些强弱音?告诉学生我们说话的声音有大有小,敲门的声音也是,再请学生说一说或者演一演怎样敲门才有礼貌?引导学生在公共场所说话、敲门的声音不能太大,注意不要影响别人,要做个讲礼貌的好孩子。第二阶段学习歌曲。引导学生在歌唱中用自己的声音正确地表现出强弱来。根据老师在微课中的指导,学生通过游戏、看一看、听一听、说一说、演一演等进行学习。这样的教学能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歌曲内容、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解决音乐知识疑难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达到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目的。
         四、运用微课拓展延伸,开阔学生视野
         教科书是学习音乐的重要资源但不是唯一资源。教师可以因地制宜,根据学生实际,深入挖掘教学资源,把与所学内容的相关知识、图片、视频素材进行归纳,制成微课,用在音乐课堂的教学中,分享给学生,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如四年级花城版教材《大吊车真厉害》这一课讲的是现代京剧唱段,京剧与现在学生的生活情趣相距甚远,学生对京剧的了解少之又少。京剧的“四大功夫”“四大行当”,仅靠老师的语言或图片来阐述,教学效果甚微,远不如观赏微课直观、易懂。教学时,可搜集有关京剧“四大功夫”“四大行当”的内容制成微课,学生在观看微课京剧知识介绍,直观地领略到博大精深的“国粹”文化。在总结环节还可以用一个总结型微课,让学生观赏融入了京剧元素的流行音乐,让学生体会京剧与流行音乐的关系,开阔学生的视野。
         实践证明,微课的运用能大大提高小学音乐教学质量。教师把微课通过网上视频、手机传播、微博等传播形式提供给学生学习,帮助学生学习音乐知识、巩固音乐知识。利用微课辅助课堂教学,激发学习音乐的兴趣。通过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引领学生感受音乐、欣赏音乐、学习音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开阔学生视野、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参考文献:
[1] 黄夏影 微课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当代教研论丛,2017 (10)
[2] 郑  芳 微课在小学音乐中的开发与应用探究[J]考试周刊,2016 (6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