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丽丽
新疆省乌鲁木齐市 乌鲁木齐市第六十四中学 830002
摘要:在初中音乐教学中运用比较式教学,做好初中音乐欣赏到高中音乐鉴赏的过渡,通过这种直观、通俗易懂的音乐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并能通过有效的音乐教学方式,让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积累大量的音乐知识,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审美注意力。
关键词:音乐教学、听辨比较式、应用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共同为实现教学目标,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所采取的教学方式、途径和手段。
“比较”是音乐教学的一种特殊方法,是在教学过程中将不同风格、体裁、形式、人文背景和表现手法的音乐作品进行对比,使学生加深音乐印象,从而提高审美能力。在音乐教育上,无论是哪种教学法,都必须要通过聆听来完成,以下就通过初中音乐新课程的培训和学习,对“听辨比较式音乐教学方法”进行粗浅的分析、阐述,并为学生做好从初中音乐欣赏到高中音乐鉴赏做过渡。
一.在听辨比较式音乐教学方法的特点
音乐欣赏教学中运用比较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以审美为核心”的审美能力,而且还训练和培养了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感受力和理解力,以及对音乐要素的感知力和分辨能力。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因此知道学生愿意听、爱听、会听。通过培养学生聆听音乐的习惯和会听音乐的耳朵,认识和了解音乐知识和文化,提高音乐的听辨能力和音乐文化素养。那么“听辨”不仅要“听”还要“辩”即思考、辨别。也就是在音乐教学过程中通过听辨实现对音乐的感受,然后进行理解,最后加以表达。
二.听辨比较式教学法在初中音乐课中的应用
1.同一作品、同一作曲者不同表演者的听辨比较
不同的表演者演绎同一作曲者的同一作品进行比较的欣赏教学方法或是对每个作品的原创版本进行改编多个版本后进行比较,不同的表演者在演绎时,由于对音乐或乐曲的不同理解,会有一些个性化的处理, 在欣赏教学中进行比较欣赏,以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听辨能力和鉴赏能力。如:在人音版八年级(下册)当中,第二单元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这个作品曾被很多的演奏家演奏过,首演者年仅18岁的俞丽拿是最早、最权威的演绎者,她首次将这首作品带到国外,数十年来她演出突破10000场,唱片发行量多大一百万多张,获得中国首届金唱片奖。还有吕思清、盛中国、西崎崇子等演奏家的演奏版本。虽然演奏者们在演奏时保留了作曲家的创作意图,但在演绎过程中,又加入了自己对该乐曲独特的理解和情感的处理,形成了各自的演绎风格。
如:俞丽拿与盛中国两位演奏家对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呈示部爱情主题第一次陈述的演奏进行比较,俞丽拿版本演奏用时48秒,速度变化较少,变化幅度较小,第一、二乐句先快后慢,第三、四句也是先快后慢,揉弦较少,约11次,幅度较小。第一乐句中只有第一音3和最后一音2有稍明显的揉弦处理,滑音较多,约14次,幅度较大,如第一乐句中有第一小节3到5、1到2的滑音。第二小节有3到5、5到3的滑音,且3到5滑行较慢。
盛中国版本演奏用时48秒,速度变化较多,变化幅度较大,第一乐句“略慢—略快—略慢”的变化,第二乐句则是“略快—略慢—略快”,第三乐句“略慢—略快—更快—略慢—略快”。揉弦较多,约24次,幅度较大,第一乐句3、5、1、5、2都作了揉弦处理。滑音较少,约6次,幅度较小。如第一乐句中只有第二小节3到5、5到3的滑音,且3到5的滑行较快。
在欣赏教学中通过这种分辨比较,学生会通过两个版本的比较,对演奏时间的长短、速度变化的频率和幅度,揉弦和滑音的频率和幅度等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同时也对不同版本演奏处理上的细微变化产生不同的体验,有的学生更喜欢盛中国版本中前三处揉弦的效果,有的学生更喜欢俞丽拿版本中性而大气的演奏技巧。
2.相同题材歌曲,不同音乐特点的听辨比较
在音乐教科书里,每一个单元都有一个学习主题,每一首演唱或欣赏的歌曲或乐曲都是围绕着本单元的主题,通过对一个单元的学习,能够使学生基本了解和掌握这一主题内容。如,在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草原牧歌”,这是初中阶段重点学习和介绍中国民歌的单元,本单元共有五首蒙古族歌曲,主要是让学生认识、了解蒙古族音乐的独特特点及演唱方法。其中学唱《银杯》和欣赏《牧歌》两首歌曲,都是蒙古族民歌,是蒙古族人民在放牧、养畜以及祭祀礼仪、节日庆典、婚宴等活动中创造的歌曲形式。总结长调和短调的特点以及蒙古族民歌的主要音乐特点如下:
3. 不同音乐风格的比较
音乐风格是指各种音乐要素——曲调、节奏、音色、力度、和声、织体和曲式等富有个性的结合方式。舞曲是初中阶段最早接触到的相关音乐体裁,例如人音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溜冰圆舞曲》的三拍子节拍特点,圆舞曲的典型节奏以及维也纳圆舞曲的独特风格;《雷鸣电闪波尔卡》的二拍子节拍特点,波尔卡的典型节奏,热烈欢快、独具匠心的旋律以及造型性颇强的音乐风格;《蓝色的探戈》的四拍子节拍特点,探戈的两种不同地域风格的典型节奏,布鲁斯音阶为基础的旋律以及风格的有机融合;都是舞曲,体裁不同,音乐风格也不同,通过这几种风格的舞曲让学生进行比较欣赏,感受乐曲的不同音乐主题、感受乐曲的典型节奏及音乐情绪,如下是学生欣赏后对作品的分析总结:
通过将教材中的音乐课程加以整合,在教学工程中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将不同音乐风格、不同音乐特点、和表现手法的音乐作品进行聆听、欣赏、对比,分析,使用这种“听辨比较式”的教学方法,通过听辨实现对音乐的感受,然后进行理解,最后加以表达。这种教学方法不仅使认识、了解音乐知识和文化,提高音乐的听辨能力,不但能有效的提高教学效率,并且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音乐兴趣。
运用听辨比较式方法进行音乐教学和学习,需要学生将所听的音乐作品进行反复的聆听,并对多听的乐曲进行比较,不同的音乐作品有着它们各自独特的音乐特点,不同的地域形成不同的风格,不同的演奏者演绎不同的版本,在欣赏时将这些不同的乐曲进行比较,这样不但能使学生积累了大量的音乐作品,对演唱家也有了了解和认识,使学生加深了对音乐作品的深刻印象,开拓了艺术视野。
在这里我寻求这一种“听辨比较式的教学方法”,也是在思考和使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中,借鉴了高中新课程标准中所提出的“比较式”,在初中的欣赏课中运用这种教学方法也提前为学生做好初中音乐欣赏到高中音乐鉴赏的过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