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家国情怀素养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培养策略

发表时间:2021/3/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1月(下)32期   作者:翁崇密
[导读] 爱国情怀是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关键文化教育内容,

         翁崇密
         浙江省泰顺县城关中学325500
         摘 要:爱国情怀是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关键文化教育内容,我国到目前为止已有五千年的历史。通过系统的学习可以充分掌握我国的历史,并从中学习到中国文化和优秀的文化艺术传统,促进了学生家国情怀的产生,取得良好的文化教育实践效果。本文对高中历史教学课堂的形成和家国情怀素质进行了科学研究和分析。
         关键词:高中历史;家国情怀;实时策略
         
         1.塑造家国情怀的目的和评论
         1.1塑造家国情怀的目的
         在高中历史教学教室中,塑造和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可以合理地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学生的历史专业知识和技能,促进道德教育的合理推进。高中历史教科书的内容通常通过学习历史来依靠真理的客观性。重大事件被用来帮助学生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和策略,并掌握历史时间背后的真实感受。家国情怀是一项主要任务。但是,历史文化教育不能保证完全的客观性,必然要融合历史和人文情感。家国情怀是历史和人文情感的外在表达,是历史课程教学的精髓。
         1.2关于塑造家国情怀的评论
         新的课程改革明确提出了教学课堂的三维目标,即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塑造学生的家国情怀必须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规定,从政治和经济两方面来考虑。课程内容从政治、文化和经济三个角度进行编辑,以便从整体上唤起爱国主义历史学习过程,达到塑造家国情怀的教学目标。
         2.塑造家国情怀的教学计划设计
         2.1课程目标
         家国情怀的关键是爱国主义情感。根据历史教学,允许学生从“爱家升格为爱国”,并结合“中日甲午战争”的课堂教学状况,教师的课程目标应为“爱祖国”。主要任务是学生应了解中日甲午战争的创作背景。根据短篇小说中反映的历史和人文来信,例如邓世昌和敌舰两者都遭受了损失,主要表现为祖国建设的复杂性等。除中日甲午战争外,学生还应充分了解《马关条约》的签署和所面临的困难。以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和帮助他们树立家国情怀。
         2.2课堂教学的关键难点问题
         中日甲午战争对中国的历史进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所包含的数据量很难在相对有限的课程内容时间内反映出来。教师只能从这些部分中选择关键和重点的问题,根据关键和重点来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内容的理解和学习,并正确地引导学生掌握分析历史问题的对策。结合教材内容,课堂教学的关键取决于中午甲午抗日战争。从爱国主义的角度来看,《马关条约》危害我国的利益,《马关条约》可以立即唤起学生的家国情怀,进而进一步了解家庭、故乡与我国的关系,使学生能自然的热爱我们的家乡和我们的国家。


         2.3教学环节
         在实际的教学环节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并运用正确的指导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在课堂介绍阶段,介绍中国抗日战争期间日本南京大屠杀的罪行和处罚,并播放日本录像带、钓鱼岛的照片引起了学生的不满情绪,然后解释为什么中国和日本在钓鱼岛上发生争执,以便学生弄清楚钓鱼岛割让来自《马关条约》。清楚地感受到了中华民族的屈辱感。在此基础上,我们领导了中日甲午抗日战争,并从较浅的层次到更深的层次来指导战争的背景和整个过程。深入地让学生继续集中精神,最终引导学生正确思考。
         3.传授实施策略以塑造家国情怀
         3.1改变老师和学生的角色,使学生可以成为课堂上的主要角色
         随着社会发展的发展趋势,当代中国人对目前的家国情怀,抛弃了传统的“家国情怀”。它已成为中华民族杰出的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一项实践活动。“以德育人”的关键途径之一,在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大国梦想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家国情怀建设的主体是学生,只有学生全面了解家国情怀,才能真正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因此,老师必须改变老师和学生的角色,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室。行为主体改变了课堂教学的对策,从专业知识的转移到正确的学习培训指导。
         3.2有效评估
         在历史时间教学课上,有效的评论可以合理地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并引起学生情感和心态的变化。高中历史教师应不断创新考试方式,从考试成绩参与考试到评估评估。“家国情怀”不能反映在考试成绩中。只有基于学生的客观反映,学生才能掌握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因此,不应仅从学习成绩上考虑教师的评论。有必要观察学生的发展和发展,并将评论的状态从静态数据更改为动态。根据考试、问答和对话等多种方法,掌握学生对文学知识内容的掌握程度,然后以广泛程度为标准。供不同学生进行评论的是横向评论,与横向评论相比,高中历史教师还应该看到纵向评论的必要性,即以个别学生为评价目标,并以时间为参考,观察一段时间后学生的教学情况。
         结束语
         俗话说:“齐家治国平天下”。家是国家的基石和基础。家庭与我们国家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只有国家富强,中华民族富强,百姓才能生活在和平与安全中。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将家国情怀融入课堂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教师应积极主动地对教学方法进行科学研究,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朱晓燕.基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历史教学策略——以“人生的选择——中山先生的家国情怀”一课为例[J].西部素质教育,2018,4(16):59-60.
         [2]梁佳斌.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D].2015.
         [3]于薇薇.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与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