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大伟
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 陕西 咸阳 712000
摘要:在高中阶段的地理课程教学中,地图教学是地理教学的最基础也是最主要内容,很多后续的深层地理知识探究都与基础的地图教学紧密相关。因此,地理教师要想让地理学科的整体教学质量有效提升,就需要注重基础地图教学的不断完善,打好坚实的地图教学根基,以此帮助学生加深地理知识理解,在实际的生活应用中,结合现实应用需求合理使用地理知识。
关键词:高中地理;地图教学;常见问题;地理能力;教学质量
前言:
地图包含的地理信息不仅可以是考察学生的地图符号知识,还可以考察学生的思维意识、结构能力、读图技巧等。因此,为了帮助学生有效培养核心地理素养,地理教师就应该注重地图教学的合理创新,促进学生实践能力提升。但现实情况恰恰是,目前的地图教学存在显著教学问题,需要地理教师做好对应的解决方案设计,针对问题对应改进。
一、目前高中地理地图教学所存在的常见问题
(一)地图教学方式单一
地图作为一种记录地形与地理事物的最基本图表,不仅有基于文字理论而生动呈现直观地理信息的显著特点,还有精准表现地理知识内在信息的实际特点。因此,在高中时期的地理地图教学中,具体的课堂教学标准以及对应的教学要求都应随着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而不断优化。但是,在平时的地理地图教学中,大部分地理教师使用的地图教学法却相对守旧,没有紧随时代教育发展而对应进行的完善、创新,因而也就不能与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所契合,无法达到有效的地图教学效果,导致学生感受不到地图学习的必要性,细化体现在学生在平时的生活日常中不分东西南北也不会觉得影响如何。长此以往,学生在学习地理学科的书面知识与地图知识就必然会出现割裂感。最终,地图教学的实际教学价值就难以体现。
(二)教学内容缺乏实际关联
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学习知识的目的是为了在获取知识后,合理的消化知识、使用知识,用知识武装自己。即从学习知识到运用知识的这一实际过程最主要的主体始终是“学生”。只有学生切实认识到知识学习的实用性,对学习知识有兴趣,最终的教育目标才可以良性体现。但是,细观现阶段的高中地理地图教学不难发现,大部分学生都无法合理建立知识与生活联系。究其原因,一个是因为学生自身的认知能力局限。另一个就是因为地理教师在目前的地理学科教学中,使用“填鸭式”教学法进行地图教学,按部就班的照着地理教材展开地图教学,没有建立地图与实际生活的内在联系。尤其是无法将一些生活常见的气候变化、河流变化等与实际的地图信息进行结合,就导致学生对地图信息的认识与实际生活出现出入。最终,切实影响班级学生的地图学习质量。
(三)学生的读图能力有待加强
在高中时期的地理地图教学中,大多地理教师都没有使用多元的教学方法展开地图教学,导致学生的学习分化现象愈发明显。而除了教师的教学方法影响之外,学生之间个体差异也是影响学生实际学习能力差异的原因之一。如果学生无法从自我视角激活地理学科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心理再得不到地理教师的关注与重视,学生的学习态势就必然出现恶性循环,持续下滑。为此,地理教师要想完成科学的增效减负,就应该在实际的地图教学中,注重对学生主动学习动机的挖掘与培养,让学生自主的产生地图研究兴趣,不单单的是以“背记”来学习地理,而是可以从主动探究的视角展开好奇度提升、读图能力提升,驱使自身基于地图学习而主动完成空间感增强,有效培养综合能力。
二、优化高中地理地图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推进课堂教学创新
在高中阶段的地理教学中,地理教师要想从根本上改变应试化教学观念,不再单一使用传统教学方法。就需要从教学观念的优化源头上进行教学理念的时代化革新,积极吸收新颖的教学理念,多多浏览吸纳他人的教学经验,以此将合理的、创新的教学理念应用在实际的地图教学,逐步改变地图教学存在的顽固问题,实现地理教学的针对创新。例如:地理教师在教学“世界地图”一课时,从学生的兴趣视角切入,提前制作微课教学视频,直接改变传统的板书教学法,缩短教师讲解的需占用时间,而将这些时间留给学生。并在简短的微课视频中段穿插一个相关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展开思考、预习。可以让学生对地图标志、地图符号等抽象知识点有深刻的形象化认知,进而逐步提高自身的识图能力。
(二)开展关联性强、应用性强的多元教学
在面对高中地理地图教学与实际的生活应用出现脱节现象的教学问题上,地理教师对应做出教学方法革新,在此处就可以通过对地图教学内容的多元化展示,完成地图学习与生活运用的有效连接。结合实际的生活应用需求进行合理的教学内容调整,及时通过适宜地理教学信息将教学内容灵活化、巧妙化。而这样做,不但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助力良性师生关系的合理搭建。让学生在结合已学地理知识的基础上,深度探讨、分析、预测地图信息,从而提高自身的地图学习有效性。例如:地理教师为了切实培养好班级学生地图学习能力,提高地图教学的趣味性,在地图教学中采用多元化的小学合作学习法,在课堂的一开始就将班级学生分为5-6个小组,为每一个小组布置一个生活化学习任务,然后要求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协作、集思广益,可以让学生在实际的探索实学习中,大胆交流各自想法,代入实际的生活情境思考解读,最终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
(三)利用信息技术丰富课堂教学的教学内容
信息化教学在现阶段的教育教学中早已屡见不鲜,但是仍然有许多的学科教师在使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中,没有合理的深挖信息化教学优势,将其合理的应用在学科教学,而只是形式化的借用了信息化外壳。因此,要想在高中时期的地理课程地图教学中使用好有效的信息技术,引导学生搜集即时性强的地理知识,地理教师就需要通过信息化的地理资源应用拓宽学生的地理学习空间,是学生认识到地图知识的多样性,从而跳出特定的思维局限,不再刻板化感受地图信息,且在实际生活中养成主动观察相关细节的好习惯,逐步提升自身的实践应用能力。例如:地理教师在教学“地形图”一课中,为了让学生直观认识地图信息,使用多媒体工具为学生展示地理图片,进而要求学生做好实物图与地形图的对比分析,可以起到学生举一反三。
(四)提高对学生地图学习能力的重视程度
因为应试教育模式在我国的根深蒂固,高中又是十分关键的升学一“坎”,部分地理教师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就难免以书面化考试出成绩来约束平时的教学形式。即使石油部分地理教师想要创新教学,也会侧重在对学生的书面考试训练,而忽视了学生的一些实际潜能挖掘,带领学生获取地图教学中的隐藏性地理知识。因此,要想切实有效的提升地图教学质量,在转变好教师的教学观念与优化教学形式之余,还需要地理教师能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找到现实的均衡点,结合实际的发展问题,给予学生展示机会,将这样的机会放在课下,或放在临近课堂结束的3分钟左右时间,真正意义上的重视起能力培养与持续教育。
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时期的地理课程地图教学中,为了科学培养班级学生的识图能力、应用能力,地理教师需要积极革新传统的地图教学观,大胆的使用一些当下学生更感兴趣的教学方法展开正式的地图教学,实现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改进,并将地理理论知识与灵活的应用方法实效的渗透给学生,使学生在思维启导下快速掌握地图信息,结合实际的生活感知应用地图,养成有效的看图用图习惯,提升自身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马爱敏.高中物理教学中常见电学实验问题分析[J].中国新通信,2020,22(12):215.
[2]孟昱宏.高中音乐鉴赏课教学中的常见问题与解决策略[J].音乐天地,2018(10):15-18.
[3]赵美瑛.高中政治经济生活教学的常见问题和对策探讨[J].科技经济导刊,2017(30):156+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