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丽丹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 牡丹江市铁三小学 157000
【摘要】:音乐课程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奠定音乐基础的关键阶段。作为激发学生审美兴趣、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教学内容,小学音乐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体验式教学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思维和情感能力。培养学生热爱音乐,热爱生活的良好习惯。本文通过分析体验教学的概念及其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探讨体验教学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音乐、课堂教学、音乐欣赏、情感体验
在基础教育中,音乐课程是一门一般学科,通常被称为子学科,不受家长和学生的重视。如何使学生更好、更快乐、更有效地学习音乐知识,这是音乐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小学音乐教育是培养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音乐中获得快乐、轻松、快乐地学习和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
一、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一)音乐教学课堂以教师为主体,缺乏与学生的互动
在实际的音乐课程教学中,教师盲目地按照教学计划进行教学计划的教材知识叙述,这种教学方法使音乐课堂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削弱,教师只是盲目地进行教材音乐知识的叙述,音乐教学活动的目的是完成自己的教学计划,这不符合音乐教学的要求和小学音乐课程开发的目的。学生在没有掌握好识谱知识的前提下,教师就已经进入了下一个教学环节,导致学生跟不上教师的进度,小学音乐课堂两级分化严重。
(二)音乐课堂结构设计不合理,没有塑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小学学生好动,在课堂上总是很难集中注意力,或者是注意力集中后很容易被其它的事物所吸引,心思没有放在音乐教学活动中。以往小学音乐教学课堂上,教师会将整节课程分为三个环节,歌唱教学环节、欣赏教学环节以及学生的自由活动环节。但是,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并没有根据教学内容科学地、合理地进行教学课堂结构设计,不能使得教学环节具有足够的吸引力,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所讲述的音乐知识,对于音乐课堂学习没有太大的兴趣和热情,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氛围过于沉闷,导致音乐教学不能够取得良好的成效。
之所以会出现这些问题,是因为教师在教学中没有很好的将情感体验融入教学活动中,学生没有办法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所以才会产生问题。
二、什么是情感体验
从心理学上讲,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的反应形式。它是人对待外界事物的态度、是人对客观现实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从艺术价值上看,音乐是最富情感的艺术,是最容易激发和调动情感的,并能很好的体现个人的修养。从实践教学中,情感体验是可以获得培养的,因此,在音乐欣赏课中,学生可以通过大量的音乐实践得到情感体验、抒发,产生一定层次的认识、评价、鉴赏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修养水平。
所谓的体验式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创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以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促进他们的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应用到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就是教师为了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和创作能力,利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为学生创设身临其境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接近真实的环境中完成情感的体验,从而能够迅速而准确的理解音乐所传达出来的情感和意义,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音乐的欣赏和演唱。
三、怎样在音乐课中进行情感体验
(一)根据教学内容,创设合理的教学氛围
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年纪小,心智发展不成熟,因此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兴趣点和教学内容,创设合理的教学氛围,通过和学生保持平等的关系,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音乐活动当中来。比如在讲授《春天在哪里》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春天的相关图片和影片,让学生首先从视觉山更了解春天的含义以及其带来的变化,从而能够体会歌词中的“春天在哪里呀/春天在哪里/春天在那青翠的山林里/这里有红花呀/ 这里有绿草/还有那会唱歌的小黄鹂”所带来的愉快情感和美好景象。
(二)积极开展课外活动,激发学生的音乐思维
积极展开可玩活动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音乐思维,帮助学生将生活和音乐有效的联系起来。在小学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爱动的特性,将学生带到大自然中去感受音乐的美丽。比如还是在《春天在哪里》的教学过程中,在教会学生演唱歌曲之后,可以带领学生到公园、郊外进行春游活动,通过合唱、玩游戏、野餐等活动形式,让学生充分体验春天的乐趣,并能够在现实生活中寻找到春天的踪迹,从而能够更好的演绎《春天在哪里》的歌曲。
(三)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
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是体验式教学的主要内容,在小学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从情感的角度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只要学生投入了百分之百的情感,才能够达真正体会到音乐中的情感和理想,从而让学生在音乐活动中与音乐合二为一。比如在学习《小动物唱歌》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扮演成小动物,然后模仿小动物的声音,然后依据教学内容在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保证其所代表的小动物都不相同,从而让学生能够从模仿小动物发生到进行歌曲演唱。这样在一定的情感体验的教学活动中,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而且还能够加强学生的学习记忆,提升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目标。
比如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音乐能力进行组织恰当的主体活动,比如“大自然中的声音”“街道上的声音”让学生深入实践搜集音乐元素,并能够这些元素进行整理和创造。在活动开展之前,教师要向学生下达一定的任务,比如将所收集的声音创作成比较悦耳的可以吟唱的曲调,然后在学生完成之后,将这些声音进行展示。在这样的主题活动中,能够激发学生进行更高层次的音乐的探讨,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音乐水平,培养学生的音乐综合素质,实现音乐教学的最终目的。
四、情感体验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音乐是一门艺术,它主要是通过听觉来刺激人们表达一种情感的诉求,因此,听是欣赏音乐的主要途径,也是音乐欣赏课的难点。小学生的性格还未成熟,对于未知事物的好奇心较强,同时对于一些故事性的东西比较敏感。针对这一点,我们在音乐欣赏课时,可以巧妙的安排一些故事性和知识性、趣味性较强的音乐作为欣赏课的主要内容。如在欣赏《歌唱二小放牛郎》时。我向同学讲述了王二小的故事,同学们在故事背景下了解了歌曲的创作背景,更加有兴趣去学习和欣赏这首歌,又因为这首歌通俗易懂,而且王二小是语文课本中的人物形象,学生在理解歌曲内容也较为容易。故事性的音乐又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欣赏音乐的同时,也在发散思维创造故事,因此音乐能够真正刺激他们的创作欲,从而达到欣赏的目的。
音乐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一种乐音有序的运动,这种特征,对于音乐欣赏课程,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随着一首音乐的发展,学生的注意力能始终保持着稳定性以及一定的指向性。所以,为了学生能对音乐的旋律以及风格做出准确的把握、理解,就应该让学生学会如何对自己的注意力进行合理的分配。因为音乐欣赏的过程,不仅是个人心理感情的反映过程,而且还是学生对音乐由浅到深、由外到内的心理认识反映过程。如果学生在音乐欣赏课上,只是注重对音乐的曲体结构类型、调式调性以及创作技术手法等因素的分析,而不能在情感上产生共鸣,那么,这个学生就不能对音乐形成完整的理解以及感悟。只有结合了情感体验,才能说是音乐欣赏。
音乐欣赏课,是聆听、分析、领悟、评价音乐的综合过程,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提高了音乐欣赏能力。而这个能力的提升,就是音乐欣赏课的教学目标完成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