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教学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3/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1月(下)32期   作者:张梅花
[导读]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家对教育事业越来越重视

         张梅花
         广东省清远市清新区第二小学  

         摘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家对教育事业越来越重视,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以及素质教育理念的提出,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越来越重视。新课改的实施在小学教学中开始创新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也逐渐向多样化的方向发展。小学道德与法治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目前很多的小学开设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符合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素质教育;核心素养;应用

         小学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时期,素质教育理念的提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更加重视,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学生的综合能力还较差,容易受到外界不良环境的影响,在思想上出现错误的理解。小学阶段正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树立正确价值观的重要时期,因此要重视学生道德与法治教学。然而,现阶段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不重视学生思想道德观与法治观的培养,只重视教学效果进行应试教学。另一方面,教师受传统教学方法影响较深,课堂非常枯燥乏味,学生只能被动的进行学习,学习效率不高。教师没有认识到学生的主体重要性,只是为了教学要求而去传授教学内容,忽视了学习的主体感觉,使学生不能理解道德与法治的真正意义,从而无法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及独立性,从而导致教学没有效果[2]。
         由此可知,生硬死板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在学生的需求,时代在召唤,破旧立新刻不容缓。那么如何破局?我以为,学生亟须的是一种直观性强的教学模式的出现,而这种教学模式就是生活化教学法。
         一、生活化教学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小学时期正是学生们学习的重要时期,帮助学生们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离不开道德法治课程的教学指导,因此,学校开始开设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在日常生活中,处处都离不开道德与法治问题,道德与法治与生活存在紧密的联系。为了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道德观和法治观,应用生活化的教学模式来进行道德法治课程教学,教师通过生活中的事例来进行讲述,不仅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还有助于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程内容[1]。生活化教学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将课堂内容更加生动化,调动了课堂氛围和学生们的积极性。生活化教学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发挥了重要的价值,不仅符合素质教育理念,还培养了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升了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治观念,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生活化教学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将教学内容生活化,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在身心成长的关键时期,由于年龄较小对很多的事物没有正确的认识和理解,道德与法治课程具有很强的抽象性,要想让学生真正的理解还需要创新教学方法。生活化的教学方法主要是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将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融入到生活中,丰富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3]。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要重视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的融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良好的道德法治观念,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实现高效学习,最终提高教学质量。


         比如在学习《少让父母为我操心》一文,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父母的辛苦以及对自己的爱,在开学生会时让父母与孩子进行沟通,并通过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来体验父母的爱,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播放一些相关视频。让学生进行讨论,通过生活化教学让学生体会到了父母对他们的用心,学生在日常中也懂得了少让父母操心,多关心父母,生活化教学起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改变传统的教学关系,提升生活化教学的质量
通过道德法治课程教学,不断优化课堂教学关系,提高学生对思想道德的理解,增强道德情感体验,让学生在教学中体验生活。譬如,老师平时可以长辈的身份多询问学生,关心学生的衣食住行中出现的疑问、困难、矛盾等生活问题,并主动指导、教育和帮助其解决,这样特殊的生活化教学就能够促进师生关系,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从而间接地进行了道德法治教学。生活化教学重视学生的发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非常重要的。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优化教学关系,促进学生的发展,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还有助于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体验教学内容[4]。改变传统的教学关系,增强师生之间的交流,还可以提升生活化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发展。
(三)建立生活化教学评价体系,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目的就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个人发展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随着素质教育理念与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开始应用生活化教学方法[5]。为了帮助学生提升综合素养,建立了生活化教学评价体系,该评价体系根据学生的日常表现进行课堂教学指导,从生活化角度去正确评价学生,树立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提高学习积极性,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良好的核心素养。
(四)开展多样化的教学实践体验活动,增强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
         多样化的教学体验活动符合新课改的发展,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丰富,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通过生活中的事项开展道德与法治课程指导,有助于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教学内容,增强思想道德修养[6]。
         比如在学习《动物园里有什么》,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去动物园,通过接触小动物,与小动物拍照等活动,让学生们把喜欢的动物记录下来。在课堂中让学生进行分享,并表达对小动物的喜欢。将学生的真情实感的生活融入到学习中,通过互相分享喜欢的小动物,来培养学生们的美好的心灵,在实践中提高良好的道德品质。
三、结论
         小学阶段正是培养学生良好核心素养的重要时期,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应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提高了教学质量。生活化教学是通过生活中的事例增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在生活中感受与体验教学知识,生活化教学应用到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树立了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增强了法治观念,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胡惠婵.生活化教学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J].读写算,2020(32):80-81.
[2]杨玲.生活化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J].智力,2020(28):139-140.
[3]王振芹.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法的应用探究[J].考试周刊,2020(81):121-122.
[4]胡婷婷.生活化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J].法制博览,2020(24):221-222.
[5]马吉琴.生活化教学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6):234.
[6]高放.生活化教学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J].教书育人,2020(13):2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