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俏丽
广州科学城中学
摘要在读后续写中,文本的解读不到位会导致续写内容在情节、语言和逻辑与给定的原文脱节问题。因此,有效的阅读教学极为重要。在读后续写的阅读教学环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基本要素、情节、细节、衔接逻辑四个维度解读文本。通过理顺文本情节、赏析文本细节,续写具有衔接逻辑的故事来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培养逻辑思维,从而落实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读后续写 四读策略 学科核心素养
一、引言
基于王初明(2017)提出的“以续促写”的观点,结合了国内外语言测试理论与实践发展的趋势,英语高考使用了读后续写这个新题型。读后续写要求考生对所读材料进行续写,将其发展成一篇与给定材料有逻辑连接,情节架构自然,而且结构完整的短文(教育部考试中心,2015年)。浙江省作为新高考改革第一批试点省份,在2016年高考首次采用了读后续写题型。随着高考综合改革的推进,读后续写这题型也在作为第三批改革试点的广东省有深入的推广。
读后续写题型将阅读和写作结合,既考查了学生对阅读文本理解与分析的能力,也考查了学生在阅读基础上合理创造内容并使用恰当、准确的语言进行书面表达的能力。读后续写这种新的题型背后深层次的目的则是全面考查学生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等学科核心素养。
二、在读后续写教学中实施“四读”策略的意义
以续写为目的的阅读在目标和方法上与一般的阅读理解不同,读后续写考查学生深层次加工文本的能力,因此在教师需明确读后续写考查阅读的目标,进而转化阅读教学的思路。读后续写要进行精细化文本研读,让文本研读为读后续写提供内容、语言、逻辑与情感上的依据(张强,2018)。学生不仅需要全面深入理解文章的基本要素,还要理解文章的逻辑结构、作者的写作风格以及修辞手法等。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时需引导学生从文章主题、情节发展、文章结构以及语言等几个角度去挖掘文本。学生不仅要理解文字的意义,还要体验文本所蕴含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只有如此,学生在续写时才能融入自己的真情实感以及正确的态度。只有情感到位了,文章才有感染力,才能吸引读者。
读后续写在新课程标准中有明确的命题依据。《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在高中英语学业质量水平二中明确提出学生应能续写语篇,并在高考命题建议写作部分的考试形式中提出考生阅读故事性短文,根据其中情节,续写故事,使之完整。相比其他体裁,记叙文的话题更贴近生活,趣味性强,想象空间大,上下文连贯性强,语言容易把握,更适合续写,记叙文的解读一般遵循以下四个维度:要素、情节、细节、衔接逻辑。因此,教师要注重选取记叙文体裁的文章作为读后续写的素材。通过“读要素”、“读情节”理顺文本情节发展方向;“读细节”赏析文本,积累写作素材;“读逻辑”,续写语言风格协同,逻辑严谨的的故事。
三、高中英语读后续写教学策略初探
(一)、读要素,归纳大意
在读后续写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发现记叙文的结构特点。记叙文有六要素,即5W和1H(what, when, who, where, why,how).有时候一个文本并不一定同时涵盖六个要素,可能只涉及其中的三到四个。学生能把这几个基本要素弄清楚了,文章的主要脉络也清晰明了。
基于读后续写文本的特点,笔者在人教版《英语》必修五Unit 3的单元课文授课时,让学生读课文的标题和第一段,设计了表格,学生通过寻读文章中的基本要素。同学通过填写表格,学生快速掌握文章大意: The passage is mainly about Li Qiang’s first visit to a space station in the 31st century and the inventions he saw of the 31st century along a moveable path.
(二)、读情节,理清脉络
在记叙文文章中,理清人物之间的关系以及掌握事情的发展过程是勾勒出文章脉络的关键,同时也提升续写的情节构思能力。故事的情节一般包络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部分。引导学生抓住文章中时间、地点和事情发展的主线来概括故事的情节。时间关键词属于语篇标志词,标示着事情的转换。地点关键词显示了地点的变化,标示了情节的不断发展。追踪时间标示词和把握住地点,也就可以准确把握事情的变化的方向。
(三)、读细节,深化主题
细节描写是指对人物某些细小的言行举止、心理状态、或是细致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通过分析人物细节描写读懂人物,明确文章的主题。人物语言和心理描写是文章的灵魂,使得人物立体,文章有活力,趣味性强。人物的语言反映人物的出身、教养、经历和性格,让读者读了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心理描写可以让读者感受到文章人物的喜怒哀乐、痛苦、渴望、惊恐等复杂的情感,人物思想感情变化推动了情节的发展。有时人物情感的变化是文章的暗线,抓住人物情感变化的主线,可以明确主题和作者的态度,可以预测并续写故事。
笔者在人教版《英语》必修五Unit 3的单元课文授课时,从“读情节”和读细节的两个维度来设计教学活动。首先,基于读后续写文本的特点,从故事背景入手,按照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组织阅读教学过程,使学生掌握故事的明线发展脉络。第二, 因为人物情感变化是文章的暗线,同时也让学生梳理作者在参观到不同地方时的感受或是对景点的看法评价。
笔者设计了几下几个问题:
Q1.What changes did he see in all in the future?
Q2. What were the good changes? What bad changes would probably occur?
Q3.What caused the mixed feelings of Li Qiang?
再次阅读时让学生找出所有关于“Impressions”的描述并进行总结,通过填下表格2,抓住表达作者印象的关键细节。特别是作者印象的形容词,通过关键词揣测作者观点,理清语篇中的隐藏信息,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思维品质同时也为后面的语言输出做好铺垫。
表1 M5U3 First impressions
Time lines Aspects Comments/feelings
Before the journey Unbelievable/ nervous
During the journey Time Capsule relaxed
After the journey Surroundings intolerant
Hovering carriage High technological;
Disorganized
Towns Busy /Like markets
Strange house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四)、读衔接逻辑,实现协同
一篇好的文章不仅需要丰富的内容,规范生动的语言表达,还需要巧妙的语篇衔接手段,这样文章才能在意义上连贯,文句流畅,文风一致。新课标要求要求学生能够识别语篇中新旧知识的布局以及承接关系,能够理解语篇成分之间的语义逻辑关系。读后续写要求学生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力,创造新的内容进行续写。读写的内容要与文章和所给的段首句在内容上衔接符合逻辑,使得续写的内容与文章的主题保持一致。除此之外,续写的写作风格与修辞手法也要与所给的文章保持一致。因此,笔者认为在读后续写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性,从而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1)构建情节发展的思维导图,实现内容意义衔接
通过梳理文章中心句或是总结句、过渡句和哲理深厚句子等关键句来构建情节发展的思维导图。中心句或是总结句一般告诉读者文章主旨大意。段落的开头或是结尾往往有一些过渡的句子,这也是把握文章脉络的关键。哲理深厚的句子通常会在夹叙夹议的记叙文中出现,这种句子是作者情感表达的突破口。深入解读这些句子可以把握作者的情感内涵、价值取向,从而读懂作者写作目的,深化主题思想。
笔者在人教版《英语》必修五Unit 3的单元课文First impressions授课时,通过思维导图让学生梳理文章段落中心句以及过渡句归纳文章主旨大意,理清文章的布局结构,让学生去学习文章语义上的逻辑。
(2)分析语言,凸显语言衔接逻辑
显性衔接可以通过代词、连接词、省略句、替代等手段来实现指代、连接、省略、替代等显性的衔接关系;而隐形的衔接手段可以通过but、however、nevertheless等连接词语实现转折、对比等语义逻辑关系。
在语言表达风格上,引导学生关注比喻、拟人、强调、夸张等修辞手段的表意功能,强调在续写中要与原文在修辞方面保持协同。
以笔者在教授人教版《英语》必修五 Unit3 Life in the future单元为例,本单元的两篇阅读文本的体裁都是Journal。第一篇阅读First impressions 是写到未来的时光之旅;第二篇阅读I have seen amazing things是写参观公元31世纪太空站之旅。两篇阅读都是围绕单元主题“life in the future”而展开的,在修辞手法多次使用了比喻、拟人手法,语言风格上有协同一致性。笔者引导学生阅读进行梳理,例如:
(1) The capsule began swinging gently sideways as we lay relaxed and dreaming.(拟人)
(2) A giant machine, always greedy for more, swallows all the waste available.(拟人)
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去赏析理解句子的内涵,然后再创设情境让学生进行仿写,从而加深学生对该修辞手法的理解并能融会贯通,学以致用。
结束语:
在开展读后续写教学方法的初始阶段,由于自己并没有相关的经验,会使教学的开展过程不够顺利。首先,英语教师应该明确读后续写这种新题型的考查目标,在读后续写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四读”—读要素、读情节、读细节、读衔接逻辑,并设计一些微技能的练习,提升书面表达能力,实现情节、语言和逻辑的协同。为写而读,以读促写,读写结合,落实学科核心素养。虽然万事开头难,相信坚持并积极探究行之有效的方法,肯定会收获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初明.读写续写何以有效促写[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5(5).
2.教育部考试中心.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英语科考试说明(高考综合改革省份使用)(第一版)[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
3.张强. 英语读后续写教学的五个着力点 [J].教学月刊 (中学版),2018,(1).
4.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5.陈康.高考英语启用读后续写题型的效果验证研究[J].中学外语教与学,2020(4).
本文系2020年度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文体学理论在高中英语读后续写的应用研究》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20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