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梅
德州市德城区明诚学校
摘要: “情书”似乎只有情人之间才用的交流工具,但是我却运用在了我和学生之间的交往上,因为用情书写的文章,才是值得品味的成长。
关键词:润物无声 德育 教学方法
情书产生的背景
一、学科限制
我是一名初中道法教师,中考是等级学科,根据中考地位,我的课每个班一周只有两节课,对于教六个班,300个学生的我来说,几个月时间去认识和走进这些学生的心理世界,是一件很难的时候事情,因为我几乎见不到学生,更不用说和学生谈心的时间了。面对学科的限制,作为道德与法治课堂,为了更好地承担起德育的教育任务,我采用情书的方式和学生交流,促进学科德育在学生身上扎根。
二、学生发展
九年级面向中考,每天的学习任务很重,学生的思想得不到有效放松的话,每天机械的学习必然会导致精神的麻木和困惑,甚至会放弃学习,最终学习后劲不足。为了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也为了倾听学生的心理话,了解学生心理变化,帮助学生梳理不良情绪,积极面对当下的学习和生活,以情书为媒介开启与学生的交流,在品读中感受学生的成长节奏,帮助学生更加高效的应对学习。
情书故事
看情书,其实是在读世界,读每个孩子的心灵世界。学生的心灵是什么样的,他的笔下就会有怎样的文字。我仔细的翻看着,认真批阅着,珍视每一处的真情流露,用心对话,成就人生。
一、敞开心扉 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
包同学,是一班的学生,也是我300个学生中的一名。但却是我课堂教学中处于视线盲区位置的一个孩子,但是他短短400多个字,四段文字竟然呈现出四次“老师,我爱您”,是虚伪的表达,还是真情流露?我疑惑过,也确认过。
他每一段文字提及一件事情,每一件事情都用心描述,我想他的感情是真的,这就证明,我已经走进了他的心里。我的言行对他有一定的影响,能够将自己的感情很清晰的表达出来,他的理解能力不差,在学习上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可以作为下一次课堂关注的焦点,有针对性的进行学习辅导。
二、认识自己 克服自卑心理
闫同学是六班的同学,他很内向,几乎看不见他在课间认真地笑,内敛到有点窒息的感觉。他太过于小心翼翼,却让人着实的担心。他的内心世界是怎样的,我一直都想知道。没想到,在他的情书里,他真的写下了自己的困惑以及不知所措。文字,是他怎样鼓足勇气写下的,我可以想象他的犹豫和徘徊。他终归是勇敢的,面对他的现状,我找他进行谈话,他把自己的心灵世界再一次暴露在我的面前,很坦诚地,一双苛求得到答案的眼睛,抑制不住留下来的眼泪,让人心疼。我告诉他成功的方法,并鼓励他竭尽全力,相信自己,他的内心压力才稍微缓一些。成长的路上有很多遗憾,当我们错过成功的时候,可能就会积攒失败,学生的信心也会一点点消磨掉,但要重新找回自信,不仅需要足够的勇气,更重要的是学习上的成就感,而这些不是一时半会就能实现的。对于这封情书,我看到了背后对知识的渴求,和对自己的成长的渴求,是一种向上的力量。给予关心,方法指导,目标引导,循序渐进方能帮助他进步。
三、均衡发展 避免偏科现象
有一个孩子,在自己的情书中写了这样一句话“这是我第一次给人写情书”,这样的语言表达,让人有些哭笑不得,在他的眼里至少我还是个正常人。于是我翻看他的成绩单,语文94.5,数学135,明显的语言表达方面存在的问题会反映到他的学习上。他的语文确实是他的弱项,对于学科均衡发展,是我需要和他沟通的重要内容。于是在课余时间要求他每天写日记给我,并且在语文方面多积累,多阅读,最终均衡学科发展,才有可能有所突破。
其实每一封情书背后都会有学生成长的轨迹,我们用心阅读,才能读到学生心理,融入学生内心世界。用“情书”走进学生,还存在一定的思考空间。如何更好的发挥情书的价值,让心理辅导真正有效,这将在下一步的工作中不断实践和践行的重要课题。路漫漫,我将砥砺前行。
参考文献:1周娴华, 周达章. 走进学生的心灵:班主任工作案例新编[M]. 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6.
2黎海英. 走进学生心灵打开学生心结——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方法探析[J].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00300-00300.
3刘相书. 让师爱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J]. 贵州教育, 2011(12):29,34.
4赵英娴. 如何让课外阅读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J]. 文学教育(上),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