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合作学习小组的建设策略之我见

发表时间:2021/3/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1月(下)32期   作者: 陈娟娟
[导读] 小组合作学习有很多新的特点,如教师权威的淡化和角色的转变

         陈娟娟  
         福建省莆田擢英中学       351100
         小组合作学习有很多新的特点,如教师权威的淡化和角色的转变,学生主体性增强,注重互助式、互动式、讨论式的学习。学生的学习任务由过去的个体化转向个体化与合作化相结合,学生之间有过去的竞争关系转向合作与竞争向结合的关系;评价和赞赏也由过去主要针对个体转向针对小组为主等等。通过合作学习,确实能有效地改善学习环境,扩大学生的参与面,提高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培养学生参与的意识和团体协作的精神,好处多多。
         我们班这学期进行的合作学习小组的建设,对整个班级的班风学风都有很大的影响。在学习了很多案例和理论,再结合本班实际对各个小组进行了调整。我在班级合作学习小组的建设策略如下:
         1、转变观念,加强学习,坚定目标。合作学习能否顺利高效开展,取决于师生之间联动配合机制的优劣。因此在整个实施过程中,师生的观念认知要统一、角色定位要明确,目标要坚定。在合作学习过程中,老师首先要对合作学习理论进行深入地、系统地学习和把握;在给予学生充分的自  主探究空间的同时,不放任、不随意,适时给予指导,引导学生摆脱传统课堂中懒、等、靠的消极状态。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深入学生,充分了解每一位学生,建立在了解与信任上的合作才更坚固,也更高效。
         2、合理组建合作学习小组,强化学习小组的后续建设。首先,从原来的纵列小组变成横排的“3+3”小组,这样安排有助于同学们之间相互讨论,组员之间相互取经,相互交流,共同进步。其次,为了让各小组之间互相PK,形成竞争意识,我把各小组的实力均衡化,每组六个同学,其中两名优等生,成绩拔尖,两名中等生,两名后进生,让组员之间可以互相结对子,优势互补。最后,安排行政组长,选拔成绩优异,责任心强,又有管理能力的同学成为每一个小组的组长,组长再把卫生和学习任务细化分配到组员身上,让组内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组建小组一定要在充分了解每一位同学的性格、能力、习惯等个性特征的前提下进行,切忌随意性。要遵循相对均衡、自愿与调整相结合、相对固定化的基本原则,并要相对民主,考虑到学生的感受,必要时对个别小组成员进行思想动员。组与组之间男女性别比例、学习能力要相对平衡,优秀生、中等生与后进生要合理搭配,以利于小组内部的相互帮助及小组间的公平竞争,避免因出现“优优组合”和“后进组合”导致两极分化。另外,小组组建后,最好固定一段时间,不能频繁调整组员,这样不利于小组建设。接下来,老师要指导小组成员构建具有小组特色的核心文化, 如起组名、组歌、组规、口号等等。老师还要指导小组对成员进行角色分工,根据学生的组织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文字书写能力、书面表达能力等等方面,赋予其相应的身份和职责。

课堂上的分工,如组长、记录员、检查员、评论员、观察员等角色;卫生上的分工,比如谁扫第一组,谁扫第二组,谁倒垃圾等;作业检查上的分工,语数英政史地生的作业检查工作安排,使得各成员间相互配合,各司其职,确保各小组能顺利高效运行。另外,实践证明,具有核心文化的小组更团结,更具有凝聚力,运行也更规范高效。
         3、注意对小组成员分工的指导和强化,培养小组竞争意识。小组合作学习的良好学习品质和高能高效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要通过不断的指导,长期的熏陶,通过相互探讨,不断反思、校正,才能逐步走向成熟。因而,小组组建完成后,教师要首先对小组各成员进行指导,指导其充分发挥特长,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针对不同的探究任务,教师还要适时给予指导和培训,授之以渔,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法,对少数调皮捣蛋的学生,教师要及时予以引导和纠正。平常多组织一些小组之间的竞赛,无论是学习上的PK还是卫生,以及校园活动或比赛的竞争,都可以增强小组的凝聚力,激活各个小组的斗志。
4、评价要及时、精准,评价方式要丰富多样。只要有学习,就要有评价,无评价就没有标准和方向,也就没有效果。因此课堂教学一定要建立合理的评价机制和奖惩机制,评价要做到及时、准确、有针对性、多样性,奖惩有度,奖惩分明。在教育教学中,通过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奖励,不仅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1)“情感表达式”奖励,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学生在受到鼓励的同时,也将情感表达的方式内化于心,主动去表达情感,学会人际交往,也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2)“榜样示范式”奖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很多学生都渴望得到尊重和赞美,特别是比较自卑的学生,恰当的奖励能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荣誉感,激发进取心。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最主要的是在孩子的身上发现最强的一面,找出他作为人发展根源的机灵点,做到使孩子能够充分的显示和发挥它的天赋素质,达到他年龄能达到的卓越成绩”。给学生一次当榜样的机会,他会发现生活充满希望。
(3)“习惯培养式”奖励:培养良好行为习惯。针对写作业拖拉、不爱阅读、不爱运动等习惯,要寻找机会帮助他们养成良好习惯。比如奖励他们“清洁小卫士”、“阅读券”、“优先作业券”等。
(4)“自我展示式”奖励:挖掘学生闪光点。学获得奖励的同学评价的结果最终一定要落实到奖惩机制上,科学合理的奖惩,能在小组内部以及小组间形成一种积极的、热烈的竞争氛围,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5)“美德激励式”奖励:培育健全人格。尝试把“美德”化为“荣誉”奖励给学生,如“乐于助人小天使”“班级贡献奖”“尊师小助手”等。美德奖励的方式让美德真正走进内心,内化为学生追求的目标。各种奖励方式也让学生带着荣誉感和自豪感主动改变、成长,自觉养成良好习惯,逐渐完善自我。在合作学习的同时,增加个人的榜样作用,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合作学习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在当今的课改中得到了广泛而积极的运用,有其自身不可替代的先进性和优越性。但是实际的认知和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存在许多问题和困惑。对班级合作学习小组的建设还要在学习生活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经验,使得小组建设对班级的各方面管理起到最大的促进作用。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