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声乐训练在合唱教学中的重要性

发表时间:2021/3/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1月(下)32期   作者: 南浩范
[导读] 在世界音乐艺术文化中,合唱是最为古老的艺术分支

         南浩范
         北京实验职业学校 北京 100053
         摘要:在世界音乐艺术文化中,合唱是最为古老的艺术分支。从音乐艺术的发展历程和不同类别演唱形式的特点来看,声乐训练在合唱教学中发挥着尤为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介绍声乐与合唱两种艺术表演类别之间的关系,对合唱教学中声乐训练的重要性进行了简要的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声乐训练;合唱教学;发音能力;音色统一
         引言:在歌唱艺术领域,合唱和声乐之间有着较为亲近的关系。声乐演唱者在未经过合唱训练时往往难以胜任合唱的表演任务,然而合唱团成员均有能力独自进行声乐表演。声乐训练是合唱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通过气息训练、咬字训练、发声训练等训练方式可以有效帮助合唱团成员建立演唱基本功,促进学员在演唱过程中的发音能力和音色统一效果,从而全面提升合唱表演的水平。
         一、声乐与合唱之间的关系
         在音乐表演形式中,合唱和声乐均属于较为古老的艺术门类。声乐演唱是表演者独唱的形式,舞台上不可以同时有三个及以上的人在表演,且两个人同台时,演唱者依旧各唱各的,二者之间并不会有任何互动形式。声乐表演通常是在歌剧中出现,演唱者可以不用顾及其他表演者的表演内容和形式,只需独立完成自己的表演,且被允许根据现场观众的反馈情况适当地自由发挥。因此,声乐表演对演唱者自身的音乐基础和整体音乐素养有着极高的要求。相比之下,合唱是集体艺术。在合唱中成员之间的表演形式也不尽相同,是多声部演唱者进行综合展示和互相配合。但是,合唱对表演者的能力水平有着更高的要求,合唱团内的演唱者不仅需要自身具有良好的音乐素养,更需要演唱者之间可以相互协作,共同完成一场音乐盛宴。
         合唱与声乐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但合唱表演形式则更为高标准。合唱既是声乐表演的综合展现,也是声乐延长的技巧延伸[1]。在合唱教学中,要求合唱团每一位成员都必须达到能够进行独自声乐表演的水平,这就注定了在合唱教学中对合唱团成员进行声乐训练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二、声乐训练在合唱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建立唱歌基本功
         合唱是不同声部的演唱者进行协作完成歌唱内容的一种表演形式,对演唱者气息的控制能力有着极高的要求。合唱成员通常分为高音部、低音部和指挥家三类表演人员,且对同一声部成员的声音要求是相同的,为了保持音量上的统一,同一声部表演者要学会控制气息的吸入量和使用量。因此,在合唱教学中,声乐训练中的气息训练可以帮助演唱者自由控制表演时的气息变换,从而更快、更好地提升合唱团的表演水平。气息训练的主要方法就是就是进行呼吸练习,指导老师可以参考声乐训练中这一过程的训练方式,让学员在合唱团排练歌曲之前进行自由训练,先深吸一口气,然后慢慢吐出,同时还要牢记进行气息的保持训练。需要注意的是,在气息的要求上,合唱与声乐有着较为明显的差异。声乐是个人表演,因此不需要考虑到气息吸入过多而导致音量增大的情况,在进行气息训练时声乐教学也更为侧重对气息使用量的提升。
         在合唱教学中,中低声部表演者的气息控制训练一直是备受关注的教学内容。了解音乐理论的专业人士都知晓,中低声部、尤其是低音部,作为合唱团的根基,在合唱过程中通常比其它成员更难完成表演任务,因为合唱作品的表演时间通常都较久,其中低音部演唱持续时间也要多于高声部。在进行合唱表演时,低音是整体和弦的根本,用以衬托出高声部的音色[2]。但是许多低音部合唱团成员无法保持长时间唱出低音的音高,在表演中极有可能会由于气息控制混乱而造成气息不稳,从而影响到整场表演的舞台效果。因此,在进行合唱团中低音部的教学中,声乐指导老师一定要严格要求成员进行规范的气息训练。

相关指导老师可以选择一个音阶起音,由学员们依次唱出各音并尽可能做到保持长音,并对学员的训练情况进行逐一检查,确保每位中低音部的学员都能够较好地控制自己发音时的气息。
         (二)提升发音能力
         咬字训练也是声乐训练中较为基础的一部分。人在发声时,咬字位置的不同会影响到发声位置的变化,进而影响到发声效果不同。例如,一部分人在咬字时会习惯性地打开牙关,这就会导致该类人在发声时声音位置较为立体,与他人相比其声音也会更为明亮;一部分人则习惯用唇和舌尖进行咬字,而这类人的声音便会显得浑浊不清。
         与气息训练相比,咬字训练更为困难和复杂。气息训练是一种在短时间内就可以起效的训练方式,因为控制气息属于一种能力,只要坚持训练,就可以培养出该项能力;而咬字和发声的位置是受多年的讲话习惯影响,而且每个人从开始学习讲话就已经在养成这一习惯了,在缺少科学的训练方法时很难将其改正。而声乐中的咬字训练方法则可以具有针对性地有效解决上述问题。首先相关教学机构的指导老师要找出发音能力有所不同的学员,通常做法是在进行合唱排练前要求合唱团全体成员大声朗诵即将表演节目的歌词。如果即将排练的节目是一首外文曲目,则可以要求成员们将朗诵内容换为对应的母音,总之,达到大声朗诵歌词的目的即可。随后,负责咬字训练的老师在成员们进行大声朗读的同时需要根据学员发出的声音进行辨别,判断出不标准发音的位置并对该位置成员进行逐一查验,从而找出发音能力较差的部分学员。最后,指导教师再对这一部分学员进行单独的咬字训练,从而提升其发音能力。
         在进行咬字训练时,声乐指导教师需要注意,纠正咬字位置并不是可以在短时间内做到的,而实现合唱团全体人员咬字位置统一也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因此,相关教师及指挥要尊重音乐教学的长期性,通过日常训练逐渐培养和改善学员的发音能力和合唱团成员的歌唱发声习惯,并通过对学员的声乐训练快速建立其歌唱的基本功,从而全面提升合唱教学的效率。
         (三)培养音色统一
         在合唱教学中,各声部的表演者需要调整自己的音色,实现合唱团整体的音色统一。这时指导教师通常会采用为学员布置练声曲的方法来对演唱者的音色进行适当地调整。应用练声曲也是声乐训练中一种常见的方式,通过练习一些简单的音阶或旋律来培养学员的演唱功底。练声曲不需要太过复杂的演唱技巧,可以是无声而用韵母演唱的旋律,也可以是悠扬动听的艺术歌曲。为学员布置的练声曲可以根据音阶、音程和琶音的不同进行分类,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歌唱技巧的训练。除此之外,演唱练声曲还可以锻炼学员气息的支持与保持、帮助学员开拓音域和统一音色,并加强了学员的歌唱状态调整和共鸣训练。
         尽管练声曲只是一种形式简单的演唱旋律,但往往是这类基础性的旋律和经典曲目才更能有效培养出学员的歌唱能力和综合音乐素养。演唱练声曲不仅可以帮助合唱团成员培养音色统一、有效提升学员的演唱技巧,还可以为合唱团提供充足的曲目资源以作节目间的过渡,甚至可以将练声曲的旋律编入正式作品中进行表演,从而在强化声乐训练效果的同时帮助了合唱团更好地完成合唱表演。因此,建议合唱教学指导老师通过对教学内容和方式的不断优化,逐渐在合唱教学中加入声乐训练和练声曲的训练内容,这将十分有利于合唱团的发展与进步。
         结论:根据上述分析可知,声乐训练可以有效提升演唱者的基本功水平和合唱团整体实力。因此,在现阶段的合唱教学中,相关培训单位要加大力度对合唱团成员进行声乐训练,在全面提高学员基础歌唱能力的基础上再进行合唱形式的学习和排练;要懂得强化演唱者声乐基础的重要性,促进声乐训练在我国合唱教学中的普及,从而在根本上提升我国合唱艺术的综合实力。
         参考文献:
         [1]董治平.合唱教学中的声乐训练探究[J].中国民族博览,2019(12):19-20.
         [2]王跃萍.声乐训练在合唱教学中的重要性[J].北方音乐,2019,39(13):203+20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