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人类家庭和动物种群关系在生物学中的差别

发表时间:2021/3/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1月(下)32期   作者:张轻扬
[导读] 在我们的认知当中,我们从诞生开始就有着群居的习惯

         张轻扬
         河 南省开封市第二十五中学,河南开封,475000
         摘要:在我们的认知当中,我们从诞生开始就有着群居的习惯,我们并非一开始就选择了群居,甚至有的人种直至灭绝都是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活。我们为什么选择了群居?又带来了什么弊端?人类又是如何从群居演变为社会与家庭的关系?众多动物会为了更高繁衍率所进行一夫多妻,甚至一旦绝经,几乎死亡。可为什么人类与他们大不相同?我们与动物们的种群关系为什么会有如此之大的差别?本文就对此问题,通过纵向的对比,进行有关这二者之间的讨论。
         关键词:人类关系 种群关系 基因的影响

一、人类的出现
         人类是一种灵长类动物,而人类的诞生却是整座地球上神奇的一次转变。从最早海底火山岩石中细胞状生命的诞生,到脊椎动物共同的祖先——皮卡虫的诞生,再到5700万年前真灵长类动物的诞生,最后终于在距今700万年前黑猩猩与人类祖先第一次分支。370万年前南方古猿的出现,240万年前能人的出现,人类开始了对石器使用的尝试,180万年前,直立人出现,人类的活动区域扩张,逐渐走出非洲大陆,40万年前,尼安德特人占领欧洲,而约20万年前,智人出现,并开始成为最后的人种,逐步走向世界。
         
         通过科学家们的还原,发现他们是一种非常丑陋又毫无魅力的哺乳动物,他们的个头很小,比现代人矮小得多。多年的寒冬与酷暑使得他们身上的毛发逐渐变为深棕色。他们的头和大部分身体,以及双臂和双腿,全都覆盖着又长又粗的毛发。他们的手指很细,但强而有力,看起来像猴子的爪子。他们的额头低平,下颌更像牙齿锋利的野兽的下颌。他们赤身裸体,还从未见过火,只是偶尔听到火山轰隆作响,看到烟尘和岩浆覆盖大地。
         曾有科学家做出实验:将黑猩猩与人类一起蒙上眼罩,在跑步机上走相同长度的路程,结构数据显示。人类(直立行走)所消耗的能量仅仅约占黑猩猩(四肢爬行)所消耗能量的四分之一。也就是说,相比黑猩猩,人类的直立行走在摄入同样的能量的情况下能夺走约四倍的路程,这就意味着有更多机会找到食物,而节省下来的能量,就让人类的祖先有了更多的机会去繁殖与互动。 于是,这也就给人类走出非洲大陆,提供了充足的条件。
二、人类社会关系及家庭关系的形成
        通过叙述,我们可以得知,当今人类的祖先是一种名为智人的人种,可以说,无论是黑种人、白种人、黄种人,亦或是亚裔、非裔等都是由此演化而来。但是在早期人类发展之初,却有着大大小小近300种之多,有图根原人、乍得沙赫人、肯尼亚平脸人、鲁道夫人、能人等等。而其中的直立人演化成先驱人再由海德堡人演变为人类历史上最为著名的两种:智人与尼安德特人。
    尼安德特人,通过科学手段,还原并通过分析得知他们大脑1750ml的脑容量要大于同时期智人1400ml的脑容量,并且骨骼也更坚硬。在对比具体大脑后,科学家发现尼安德特人在负责视觉处理以及反应速度部位非常发达,他们可以单个亦或是极小的群体在欧洲进行自给自足的生活,所以尼安德特人选择了独居亦或是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活与狩猎,且化石证据表明,他们的部落人数不超过两位数。于是他们早早地追随着草原上的动物,离开了当时贫瘠的非洲大陆,成为了欧洲最早的定居者。在以色列地区的盖谢尔·贝诺特·雅各布(Gesher Benot Ya’aqow)遗址发现了大约80万年前用火的证据。并且曾在早期的开拓之中也发现过使用木筏渡海的痕迹。

科学猜测尼安德特人曾发明多种器具,但是因为他们的独居性,使得这些方便工具种类没有办法在人群之中传播开来,也就逐渐消失了。
         而智人并没有如此聪明的大脑以及强大的想象力。他们没有办法像尼安德特人一样独自利用工具进行捕猎,他们最早只能利用进化的优势,来靠长距离的追赶,活捉猎物这种方式,迫使智人选群居的方式进行生存。而部落之间的共处能力,使智人开始结伴打猎,人类开始在草原上有了一定的发展。也奠定了人类群居的生活方式。智人便不同于尼安德特人,他们互相团结并使用工具,而且这些工具也因此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与实际应用上的改良。使得智人在获取食物问题有所提升。
         “基因回报率”一次是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查理斯·道金斯在《自私的基因》一书中提到的一个名词概念,它从另一个角度解释了基因的繁衍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大致意思为:所有的生物,都是其体内基因用来繁衍的工具。而刻在基因本能里的行为,就是让自己的基因传播下去。所以在大自然中,多数的动物选择采取大量繁殖来提高基因回报率。并且人类不同于动物具有的繁衍能力,许多动物在绝经之后就濒临死亡,而人类却不一样。人类为了提高基因回报率,间接产生了母爱,父爱。老人也因为了减轻抚养后代的压力而在人类社会中出现。家庭便就此形成,一个个家庭的联系便成为整个人类社会继续发展的进步。
三、动物种群及家庭关系的形成
       《人类简史》一书中提到,人类之所以能统治地球而并非群居昆虫如蚂蚁蜜蜂等,是因为他们是目前为止地球上目前唯一一种能灵活进行大型合作的动物,但这些群居昆虫不同于人类的仅仅只是它们无法灵活的进行大型合作,但它们的合作方式却十分死板,就以蜜蜂来说,它们仅仅只有一套死板的运作系统,所以在遇到了新的危险或是机遇时,蜜蜂们根本无法很快的改造他们的社会系统,它们无法依靠自我意识去推翻统治者(蜂后),然后成立全新政体。而反观别的哺乳动物,它们则是不能灵活进行大型的合作,它们的互相合作只能发生在小范围之间。
    大多数哺乳动物出生后就只有母亲在抚养他,而父亲却早已不见踪影。雄狮会在垄断了母狮子交配权之后,才会开始保护小狮子。当一个外来雄狮打败一个狮群原有的统治者之后,首先要做的就是杀死上一任统治者的所有后代,让后等到发情期快速地和狮群的所有雌狮交配,当确定雌狮开始为自己产仔之后,才会履行保护狮群的职责。但也仅仅只是保护,不参与养育过程,甚至连雄狮自己都要雌狮来养活,雄狮成为统治着之后从不捕猎。全靠雌性养育后代,这其实在自然界十分常见。而跳岩企鹅却是十分神奇的一种动物,一生一夫一妻制。绝不存在改嫁这种行为,十分之稀少,自然界少见。
四:社会关系论述
    从基因回报率的角度来看,所有因突变而生,并能很快散布到种群中的生物性状,得有利于个体的生存和繁衍,然后个体通过竞争在种群中扩大这个基因频率。获得生存优势。人的基因生来是自私的,在那个捕猎生存的时代,没有人会想要平白无故的把食物分给别人。只有与部落之间的人们打好关系,才能争取到更多的生存机会,这也是人类最早的利他行为。同样,在长时间的不断演化,我们进行利他行为之后感受到的快感则是来源于他人的感谢,而倘若没有这句感谢,你的情绪就会变为愤怒。这是因为完全不计回报的利他行为是违背生物学理论的,即使是最为神秘的神学,也会在今生苦难之后许给来生一个美好的将来。所以仅仅从生物学角度来讲。
四、总结
人类为了适应环境的变化,在非洲陆地上进化为了直立行走。为了满足追捕动物和生存迁徙的需要,人类诞生。并且人类还在不断地进化中,但无论如何请不要忘记,几十万年前我们的祖先选择了奔跑捕猎,而在近1万年才开始进行耕种。无论如何请多做运动,不要辜负我们多年以来演变而来的身体。人类在不断适应社会环境中演变,也有退化现象,所有我们要加强身体的运动强化才不会出现太大的人类进步前行,不要以客观的视角去认识世界,运用科学的精神去对待世界变迁,我们才能取得力量走向人类未来!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