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正刚
湖北省襄阳市保康县两峪乡中心学校
【摘 要】学校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地方,也是教师教育实践的主阵地。学校是师生共同成长发展的学园、家园、乐园。校园文化是学校的灵魂,是师生共同发展的内在动力之所在。让学生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全过程就显得特别重要,本文从如何让学生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参与者、主力军和受益者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校园文化、参与者、主力军、受益者
一、让学生成为校园文化顶层设计的参与者,张扬学生个性。
结合全县推行的“生本教育”研究课题,我们决定面向全体学生征集学校文化建设主题、办学理念、校训、校风、校徽等内容,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积极响应,全乡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风生水起、精彩纷呈。
“爸爸、妈妈都到外地打工去了,我时刻想念他们,我们希望在学校有家一样的温暖”,这是麻坪小学一个五年级的学生在校园文化建设意见征集表上的一段话,两峪乡麻坪小学在校学生只有一百多人,但留守孩子有五十多个,他们的父母大多到外地打工去了,长期在校住读,放假了,照顾他们的爷爷奶奶也只能满足他们生活上的基本需求,缺少亲情关怀。基于这一现实情况,麻坪小学确立了“家”文化建设主题。完善丰富家训、家风、家规、家徽、家树、家花等内涵,组建爱心服务站、爱心妈妈、爱心食堂、爱心宿舍等机构,让学生在自己家里能享受的温暖在学校都能享受到,真正把学校建成孩子的“家”。
两峪乡小学的学生同样是积极为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出谋划策,在校徽征集的过程中,收到了上百幅作品,其中一幅吸引了审定成员的眼球:在绿色的地球上,有一男一女两个小孩头顶一道彩虹快乐的奔跑,圆形图案的外圈是两峪乡小学的拼音……多么奇妙的构思啊!感恩,是学校文化建设的主题,绿色的草地,美丽的彩虹,孩子们用快乐的成长感恩于大自然的恩惠。每当我们向别人介绍这个校徽的来历时,无不感到自豪和骄傲,不仅是为我们有这样优秀的孩子而自豪和骄傲,更是为我们能在校园文化建设时发挥孩子们的聪明才智的做法而自豪和骄傲。
在两峪乡中心学校的教学楼前的文化平台上屹立着两块巨幅标语,上面分别写着“博学”、“博爱”两个词语,标语的前方分别栽种了一棵桃树和一棵柳树,枝繁叶茂、硕果累累,“博学”、“博爱”与桃李相互辉映,有了老师的博学之才和博爱之心才会有硕果枝头的桃李,枝繁叶茂的桃李又彰显了老师的博学之才和博爱之心。桃树和李树是老师们提议栽种的,“博学”和“博爱”两块标语是学生建议的,老师激励学生,学生感恩教师,不正是学校“以人为本,健康发展”的办学理念和“乐学、善思、和谐、创新”的校训的体现吗。
二、让学生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力军,发掘学生潜力。
让学生主导校园物质文化。除了办学理念、校训、校风、校徽等是学校用彩喷制作外,其余校园文化由学生打扮。学校开辟的文化长廊、文化墙、文化窗、文化展示室,展示的都是学生自己用双手创造的作品。
在两峪乡中心学校“工艺”校本课程盆景展会区内,整齐的摆放着五百多盆盆景,高不盈尺的树木,却具有虬曲苍古的风姿,令人想象犹如参天的百年古木,春华秋实,巧夺天工;根书展示室内,学生和老师共同创作的根书《沁园春.雪》、《满江红》、《念奴娇·赤壁怀古》、《苍山如海》、《卜算子·咏梅》、《惜时》、《福》等作品,注重根的天然神韵、自然纹理和色彩,极富情趣,将传统的书法精华与天然的根雕艺术巧妙结合;泥塑展示室内,人物、器皿、动物等造型栩栩如生……在两峪乡小学的感恩墙上,满是学生感恩社会、感恩自然、感恩父母、感恩老师的图片和文字。麻坪小学的家谱展示厅内,学生自己收集的姓氏的来历、族谱、家训、家风等俨然一座家的历史博物馆。
与学生共建制度文化。民主制定学校管理制度。全乡各学校在制定各项制度时,从学校管理层的支部、校长、政教处、教导处、工会到学生管理层面的少先队、团支部、学生会、伙管会全员参与,综合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并根据实际情况不断修改完善,形成严谨、闭合的管理制度。在完善制度的同时,成立学生谏议团。每届谏议团由十名成员组成,学生干部、普通学生各占一定比例,他们的主要职责是及时了解并反映广大同学的思想、需求,充当学校工作、班级工作、学生工作之间的桥梁和纽带;针对学校建设、发展管理中的工作重点,献计献策,提供建设性意见;对学校各项工作进行监督,及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提出整改建议。学生谏议团定期上交《学生谏议团提案表》,学校每学期至少组织两次学生谏议团谏议答复会,学校领导、学校相关部门负责人对学生建议进行当面答复。学生谏议团成立几年来,中小学共收到谏议100余条,涉及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后勤服务等多个方面,诸多合理化建议已被学校采纳,使广大同学深受其益。
三、让学生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受益者,陶冶学生情操。
建人文景观教育人。用文化景观熏陶人,如两峪乡中心学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长廊、两峪乡小学的二十四孝图、麻坪小学的家谱展示室、两峪小学感恩故事雕塑园等。根据学校每月教育活动内容及各个时期的教育中心,定期出版宣传内容。如:学生书画作品展、光荣榜、十佳少先队员、学生礼仪、文明好习惯等。开设“红领巾广播站”,充分发挥“校园之声”广播站阵地作用,开辟“校园新闻、好人好事、班级快讯、八面来风、佳文共赏、名歌经典”等栏目。如在班级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制定适合自己班级的班训、班级口号、班级格言以及班级管理规范;通过课外阅读指导课、美文朗诵会、读书心得小报评比、好书交流会、个人图书互借共享等多种形式开展读书活动;还可通过评选“智慧之星”、“书香小组”等形式,全方位展示学生读书活动的成果;坚持读写行相结合,学生携手,共同营造班级文化的人文氛围。以此真正做到以人文气息为内涵,赋予校园文化高雅文明的品位,给学生一个快乐健康、奋发进取的成长环境。
以文化活动影响人。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围绕“感恩”教育,利用传统节日、纪念日等进行感恩教育;举办科普知识讲座,科技小制作比赛,“小发明、小创造”等活动,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定期组织开展艺术节、体育节、科技节等特长展示活动,让同学们展示各自的才能专长,体验成功的喜悦和乐趣;开展义务劳动,美化校园以及勤工助学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全县的“绿满保康”创建活动中,我乡中小学学生共同培养的600多盆景布置在两峪街道的两旁,成为了两峪靓丽的风景线,获得了各级领导的好评;两峪乡中心学校根书(雕)教师多次带着学生同台创作的根书《沁园春.雪》、《满江红》、《念奴娇·赤壁怀古》、《苍山如海》、《卜算子·咏梅》、《惜时》、《福》等作品到保康、襄阳、武汉、北京等地参加各种展览,在多次展览中获奖,省市主流媒体多次到两峪进行了专题采访报道;我乡小学代表保康、襄阳参加全省农村小学英语口语竞赛,取得一等奖;中小学参加县级中小学生运动会,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中学连续十多年取得教学教研综合评估成果奖;学生书法、绘画多次获得国家省市县级奖励;每年的五一、六一、十一、元旦等重大节日,学校参与全乡汇演的文艺节目总是力拔头筹;流淌于山间的溪流因我们的爱心更加清澈;福利院的老人因我们的服务而笑容满面……让孩子在体验中获得感受,种下思想、形成美德,取得了明显成效。
让学生参与校园文化建设,丰富了校园文化,提升了学校德育内涵,增强了广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自主管理和主动参与意识,发挥了很好的育人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