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一学段“图形与几何”的渗透研究

发表时间:2021/3/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1月(下)32期   作者: 洪钰
[导读] 数学是一门具有逻辑性的学科

         洪钰
         杭州市富阳区富春三桥小学,浙江 杭州  
         【摘要】数学是一门具有逻辑性的学科,在小学就会开展数学的学习,而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由此可见,图形与几何十分重要。而在人教版教材当中就需要开展图形与几何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想象能力。由于几何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无法用言语来表达,是只可意会的知识,因此本文主要分析了图形与几何的理念以及如何开展图形与几何的渗透教学,使学生真正的掌握这些知识。
         【关键词】人教版第一学段   图形与几何  基本理念   渗透方式
         【引言】在教育过程中已经开展了全面教育,而在图形与几何的教育过程中需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逐步渗透数学思想。目前,随着科技的发展在教育开展过程中融入了现代教学技术手段,培养了学生的观念,特别是在图形与几何的课程上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但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因此,教师就需要采取一定的策略,在小学阶段进行图形与几何的教学使学生具备相关思想,本文就对其进行了详细的探讨。
         一、图形与几何课程的基本理念
         1.1图形与几何课程的意义
         在小学阶段会进行图形与几何的学习它与数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小学阶段图形与几何的学习也为数学知识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在数学中占据了很大的部分,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具备空间观念。主要有核心概念,内容主线和具体要求。这一课程对学生提出了以下几点要求,第一,要求学生如何认识图形并描绘出图形的特征,具备空间观念。第二,如何以图形测量为载体,具备度量意识进行图形的测量并且了解实际意义,掌握具体的方法进行操作,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第三,如何探索图形的运动并了解不同图形的性质,使学生具备几何意识使学生开始研究图形的性质。第四,培养学生明确图形位置的确定方法,有效开展图形和几何的学习。
         1.2小学第一阶段图形与几何课程内容
         在小学第一学段图形与几何课程当中要求学生能够分析长方体、正方体、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等简单图形。可以根据现实生活来进行图形的解释,学会测量的方式并且能够明确图形的面积周长计算方式,同时也要了解平移、旋转、对称的比较,这些都是图形变换的内容。除此之外,学生还需要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辨认图形的不同方向,也会看路线图,提高学生的具体生活能力。学生将数学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具备利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图形与几何课程是一项抽象的课程,需要学生具备空间想象能力,能够通过图形推广到立体几何,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相关的运算,学会分析课程。教师需要开展专门的教育使学生具备相关理念。
         二、小学第一学段图形与几何课程的渗透策略
         2.1提升教师素养,丰富数学知识
         在小学阶段数学教师需要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知识数量。目前教育已经开展了改革,特别是在小学阶段,教师抓住这一黄金阶段,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丰富知识及时更新。数学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小学数学的知识也在发生着改变,教师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提升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真正将自己会的东西传授给学生,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心态。例如在小学数学教材几何知识当中也与运动变换有关,丰富小学数学的内容,教师需要以全新的视角开展教学。特别是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学生刚刚接触数学,会无法集中注意力。

教师需要采取亲切的态度引导学生开展学习,例如在学习平移和旋转的课程之上,教师不能直接进行讲解,这样学生的效率是很低的。教师可以为学生创造相关的情境,例如借助游乐场里荡秋千的运动方式来引入新课,判断荡秋千是否旋转,学生们回答并不一样。之后就开始讨论,这样就活跃了课堂的兴奋。讨论之后教师就可以借助书中的理念来判断旋转现象到底是什么。所谓旋转是指某一个图形绕着一点转一个角度的图形变换就是旋转。 由此可见,秋千并不是旋转,而只是一个摆动的现象。这样学生与自己的实际生活相联系了解了旋转的概念。由此可见,这不仅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态度,也对教师的教育能力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因此,教师就需要不断的转变,在教学过程中给予肯定并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学生通过思考就可以发现电风扇的转动就是旋转的现象。由此可见,要想真正的学好图形与几何课程,就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
         2.2关注学习过程,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不要只是注重学生学习的结果。对于第一学段的学生来说,需要充分利用图形与几何课程的特点,注重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观察、操作、测量和实验,完成整体的学习,并且探究出图形与几何课程的内容。例如在学习平移时,可以在课堂做相关的游戏模拟平移的过程,让一个学生站起来记住自己所站的位置,教师指挥学生向前平移。学生练习之后就可以掌握平移知识。而且在图形与几何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会先学习平面图形,例如正方形和长方形。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初步的探讨,了解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特点。学生会发现正方形的四个边长相等。学生再通过测量可以发现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而长方形有长和宽之分,对边相等。通过具体的探究就了解了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特点,之后进行独立的思考,让学生进行总结以小组的形式开展探讨,发挥大家的智慧探讨正方形和长方形的面积和周长计算公式。正方形是边长乘边长,长方形是长乘宽。正方形的周长是四个边长之和,长方形的周长是(长+宽)*2,这样学生就掌握了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相关知识。
         2.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与实际生活相联系
         要想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如果只靠教师的讲解是远远不够的,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自己动手了解过程并且将这些知识融入在动手活动当中。教师也要为学生创造空间,提供平台,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例如在学习圆的周长时就可以让学生进行手动测量并了解圆的周长和直径之间的关系从而了解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周长计算公式就是π*d。又或者在学习圆柱侧面积的计算公式时可以让学生将一个圆柱形的侧面剪开,通过实际操作发现圆柱侧面底和高与长方形长和宽之间的关系。圆柱展开侧面积就是一个长方形,圆柱侧面积的计算公式为底面周长乘以高。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就了解了这些知识,并且也加深了印象。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将学生的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在学生生活中有很多学生熟悉的图形,通过一定的游戏学生积累了相关经验,例如在玩积木的过程中就可以了解在门两侧柱子的高度和间距是一样的,又或者在玩玩具桌子的时候就可以发现四条腿的长度相等,这样学生也就了解了这些空间图形。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分析并提问在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形的。学生会发现桌子的桌面是长方形,这样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学生也就更好地学好图形与几何的知识。
         【结束语】总而言之,在小学第一阶段进行图形与几何的课程学习时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拓宽视野,与学生生活相联系,更加注重空间和图形的联系。教师采取有效的措施使学生通过具体的操作了解空间图形并且处理相关的问题,实现图形与几何课程的渗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陆志能.数形结合方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J].天津教育,2020(35):145-146.
         [2]郑水英.数学思想在小学“图形与几何”教学中应用浅析[J].学苑教育,2020(18):58.
         [3]匡权祥. 转化思想在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