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撒阅读 静听花开 ——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高段群文阅读教学策略初探

发表时间:2021/3/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1月(下)32期   作者:雷秋连
[导读] 纵观我们当下的教学现状:不少教师仍局限于单篇教学,造成阅读出现了“少、慢、差、费”的状况。

         雷秋连
         广东省清远市清新区第四小学  511800
         【内容摘要】纵观我们当下的教学现状:不少教师仍局限于单篇教学,造成阅读出现了“少、慢、差、费”的状况。针对这种现象,群文阅读作为一种新型阅读教学模式悄然兴起。本文将从多角度确定主题、多层次呈现文章、多方面设计问题三个方面论述群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群文阅读  教学策略  多角度确定主题  多层次呈现文章  多方面设计问题
         【正文】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在阅读内容的设置上,鼓励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和独立思考,这就要求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采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实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但纵观我们当下的教学现状却是:不少教师仍局限于单篇教学,学生阅读力不强,造成阅读出现了“少、慢、差、费”的状况。于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群文阅读作为一种新型阅读教学模式悄然兴起,它不仅改变了传统教学中两节课讲一篇文章的教学方式,还能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数量和质量,最终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那如何有效地进行群文阅读教学呢?下面谈谈我的几点看法:
         一、多角度确定主题,挖掘群文阅读的素材
         群文阅读教学,首先是要选好文章,围绕一个主题把多篇文章聚在一起。否则,群文阅读就会群龙无首,杂乱无章。基于课外阅读、略读课文等群文阅读教学,需要教师从文本内容、文章体裁、人文内涵等多角度确定主题,围绕主题精选文章。
         1.从文本内容的角度定主题。
         根据文本内容拟定的主题,可以是内容题材相同,或是表达的思想内容相同、相近或密切相关的,如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园岭小学的庞祖雪老师设计的“名家笔下的孩子”一课,选择了汪曾祺的《钓鱼的孩子》、丰子恺的《我的老师》、贾平凹的《儿戏》、季羡林的《三个小女孩》、朱自清的《儿女》五篇文章为阅读文本,同样都是描写“孩子”,为何有如此大的差别?庞老师引导学生通过对比阅读感知不同作家笔下可爱孩子的群像。
         2.从文章体裁的角度定主题。
         群文阅读以同一体裁的角度来确定主题,自由度大,我们可以选用多种文类的文本,诸如神话、故事、寓言、散文等,让学生在同一题材中领略群文阅读的魅力。比如在学习六年级下册中的第3课《夸父逐日》,为了解决关于神话故事的教育,领会故事蕴含的道理。我选取了《精卫填海》、《后羿射日》、《嫦娥奔月》《女娲造人》这四篇文章来进行教学,通过比较阅读,都发现神话故事的基本特点。
         3.从人文内涵的角度定主题。
         阅读好的文章,我们能感受到其中表达的思想感情,这些文字中的精神滋养着读者,为读者带来精神情感上的饕餮盛宴。例如: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主题是:“感受爱”,教学《精彩极了 糟糕透了》一文时,老师可以把《一位母亲与家长会》《母亲的存折》《秋天的怀念》组合在一起群文阅读,学生通过列表梳理出这几篇文章在选材、写作等方面的异同点,通过比较、多角度地探讨“爱的多种形式”,使学生明白如何通过生活琐事的对比写法突出母爱,丰富了学生对爱的多元理解。
         二、多层次呈现文章,取得群文阅读的效应
         群文阅读都是由多篇文章组成,一成不变的组合容易让学生疲劳。在群文阅读教学中,最好有一定的结构,以取得群文阅读教学的整体效应。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特点和要求,组合不同的文章,以不同的方式呈现。常见的群文阅读教学结构方式有举一反三式、分组递进式、反复重读式。


         1.举一反三式
         举一反三式的群文阅读教学结构,即先读一篇文章,再读一组文章。如蒋军晶老师教学的群文阅读“体会李白诗中的夸张”,先指导学生阅读《夜宿山寺》,理解诗中的大致意思,明白诗中“危楼高百尺”是诗人李白用了夸张的手法来表现楼的高。再指导学生阅读《早发白帝城》《秋浦歌》《望庐山瀑布》一组文章,让学生根据注释理解诗意,使他们在比较中体会李白诗中“数字的夸张表达”。
         2.分组递进式
         分组递进式的群文阅读教学结构,即先读一组文章,再读另一组文章。比如,在教学五年级下册《猫》时,先呈现《猫》《母鸡》一组文章,再呈现《小麻雀》《小动物们(鸽)续》一组文章,让学生在同一作家不同作品的分组阅读中,充分感受老舍在描写小动物作品中所表达的思相情感和结构特点,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并激发学生课外阅读老舍作品的兴趣,在学生心中播下文学的种子,期望将来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3.反复重读式
         ??反复重读式的群文阅读教学结构,即先读一组文章,再重读这组文章。
如学习杨万里的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实施“诗人笔下的夏天”古诗群文阅读,除了课本中所选《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首古诗外,再补充杨万里的《小池》,袁牧的《所见》,翁卷的《乡村四月》。教学时,先指导学生从这四首写夏天的诗中挑选出自己最喜欢的两首读一读,小组内和同学交流,说说自己的阅读感受;再指导学生小组合作进行比较阅读,说说四首诗是怎样从不同角度写夏天的,最后再让学生重读四首诗,说说诗人是如何通过写夏天的景色表达感情的,让学生在反复阅读中提高欣赏古诗的能力。
三、多方面设计问题,发挥群文阅读的优势
群文阅读教学需要以单篇文章阅读作基础,但重点是指导学生在多篇文章阅读中提取信息,整合信息。群文阅读教学时,我们要把多篇文章看成一个阅读整体,设计比较性、迁移性、冲突性等问题,将多篇文章横向联合起来,培养学生重整、伸展、评鉴、创意等高层次的阅读能力。
1.于比较处设问
         有比较才有鉴别,比较是群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方法。常见的比较有内容比较、形式比较、相同点比较、不同点比较等。如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丛书上有《有太阳味的童年》《考零分也很难》,在学生读完这三篇文章后,引导学生比较思考:这几篇文本之间有什么异同?学生很快就能在比较阅读中发现:这几篇文本都体现了父亲对孩子的爱,但是爱的特点不同,第一篇是亲情之爱,第二篇是包容之爱,第三篇是智慧之爱。
2.于迁移处设问
在一篇带多篇的群文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以设计一些迁移性问题,通过迁移,引导学生把一篇文章的阅读所得运用于其他文章的阅读之中。如学习六年级下册《种瓜得豆》,实施“科普小品文”群文阅读,在学习了课文的说明方法后,补充阅读几篇科普小品文,让学生发现这几篇课文中共同的写法和不同的写法,在迁移中掌握科普小品文的简单说明方法,既为学生今后的科普小品文的学习打下了基础,又锻炼了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3.于冲突处设问
         在群文阅读教学中,由于为学生提供了多篇文章,文章与文章之间的思想观点、语言表达等存在一定差异。我们可以抓住多篇文章之间的差异,设计引发学生认知冲突的问题,引起学生思维的碰撞。如蒋军晶老师教学的群文阅读《孔子的故事》,在引导学生感受孔子的伟大之后,让学生深入思考:请大家再读这些文章,孔子有没有让你不太满意的地方?从而引导学生在群文阅读中学会辩证地思考问题。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小学群文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从“少慢差费”的不理想的效果走向“多快好省”的行之有效的一条新的发展途径。它将带领我们进行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奇妙之旅,虽然沿路有曲折有障碍,但是我相信:只要在孩子的心灵里播下阅读的种子,他都会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而我们只需要拥有无私的爱心,宽广的胸怀,渊博的知识精心耕耘、耐心等待,然后在生命的某个瞬间享受静听花开的幸福。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2.《小学语文教学》  第672期  
3.杨文忠《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
4.《小学语文教学研究》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