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光
松原市宁江区实验高级中学 138000
摘要:在课堂中进行信息技术的巧妙应用,能够激发学生兴趣,更好地调动学生积极性。因此,面对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数学教学要求,应紧紧围绕“数学核心素养”下的教学目标,灵活多样地运用信息技术,呈现数学知识,最终实现高效数学课堂的构建。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中数学;有效应用
引言
对于高中生而言,在数学教学中,除了促进对知识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以外,还要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培养良好自主习惯,培养良好思维习惯,培养良好解题习惯。而信息技术作为教学辅助工具,不仅可以改善学习方法,还可以提高学习能力,因此,为提高高中数学学习质量和教学质量,实现高效教学
一、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意义
在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模式中,教师主要依靠灌输讲解以及习题训练,帮助学生理解课程知识,这种教学模式虽然能够帮助学生应对考试要求,但是忽视了数学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之间的联系,对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知识应用能力、归纳总结能力都不能起到有效的培养作用,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法获得相应的进步。同时,在机械式学习模式下,学生逐渐对高中数学知识丧失兴趣,不能够积极地参与教师设置的教学活动,不利于教师落实相关的教学工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与相应资源的不断扩充,使得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拥有了更多的教学设计方式,为其改变传统教学模式、重构数学课堂教学方案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时,信息技术可将数学知识以更加形象直观的方式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迅速掌握知识重点以及课程知识脉络,为教师争取更多的课堂教学时间,进而提升整体数学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
二、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途径
(一)多媒体技术提升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多媒体技术是课堂中最为常用的信息技术,在以往的高中教学中,运用策略都是以多媒体代替板书,做课件呈现,减少课堂中教师书写板书的时间,增加讲解与互动的时间。在此运用策略下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但是其运用带有一定的局限性,缺乏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考虑。同时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现在的教学功能得到了全面提升。所以在运用策略上就要去创新,以提升自主学习意识,让学生参与到数学知识的逻辑推理过程中。首先,多媒体技术可以做教学情境的构建,以数学知识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在《函数与方程》的教学中,就将初中阶段的知识作为资源,在呈现中引导学生分析函数与方程的关系,让知识点有所衔接,也就可以实现有效的教学,建立一个探究学习的教学情境。其次,多媒体技术现在增加了3D立体呈现技术,在立体空间知识的课堂教学中,可以做灵活展现,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也保证其有效的理解认识。比如在《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教学中,多媒体技术能够将知识点做动态呈现,以此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去寻找计算原理和规律,可以帮助学生将立体空间认识变成计算能力。最后,多媒体技术可以建立趣味的习题练习方式,让学生有进行知识应用的想法,积极参与探究应用学习。比如在《概率》这一课的课堂练习中,教师就以随机小游戏作为课堂练习内容,增加学生的参与性,让学生可以在游戏练习中反思自身的随机事件概率概念理解,强化理解认识。
(二)创设课堂教学情境,启发学生数学思维
在开展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高中数学教师也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深挖。了解知识内容在生活中的应用。
并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构建生活化数学教学情境。通过学生们熟悉的情境,引导学生们对数学知识内容进行理解。活跃数学课堂学习氛围,让学生们积极参与到情境学习探究过程,结合生活实际,对生活的数学知识内容进行掌握。此外,在进行生活化教学情境创设时,数学教师也要结合教学问题,对学生们的数学思维进行启发,让学生们能够运用数学思维方式,对数学知识内容进行理解,培养学生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例如:在进行人教版高一必修一《函数的概念及其表示》课堂教学时,高中数学教师便可以运用信息技术,结合课堂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创设生活化数学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们对数学知识内容进行探究与思考。让学生们在了解函数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后,对函数的概念进行理解。并掌握函数的三个要素定义域、值域和对应法则。同时对函数的表示方法进行学习。并通过生活化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们进行思考与探究,培养学生们的数学思维能力。让学生们在教学情境的引导下,了解函数知识内容以及生活中的应用,发挥信息技术教学的优势,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三)结合信息技术,化抽象为直观
学习数学最难的地方就是对抽象问题的理解,高中数学相较于其他学科而言,抽象的知识非常多,如函数运算、几何运算等,学生在处理这些问题时,由于逻辑思维能力不足、思考不全面,解答问题不知从何下手。信息技术运用到数学学科中最大的优点就是能够将抽象的问题转化为直观的问题,以多媒体演示的方式,帮助学生思考问题,但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能通过多媒体演示的方式展现出来,还可以利用“建立模型”来解决部分教学难点。在互联网技术下,有很多三维软件,教师就可以利用这些软件,将抽象的问题化为直观的问题,在这种模式下,让学生思考其中的数学关系,在解题的过程中培养数学能力。很多数学问题在讲解的过程中,由于教师的能力有限、学生的思维能力有限,很多问题并不能直观的表现出来,尤其是在解决立体几何问题时,有些问题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实际上却是一知半解,一旦独立面对这类问题,便难以形成完整的空间图形。因此合理的利用信息技术,将这些几何问题以空间图形的方式进行演示,如在学习立体几何根据三视图来确定几何体形状时,就可以使用3D绘图软件,将题目中的几何图形一一绘制出来,之后将其三视图和题目中的对比,选择正确的答案,当然这种方法看似很笨拙,但是对提升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同样的,在给出立体图形,选择三视图的题目同样可以运用这种方法,将题目中的平面图形转化成空间图形,清楚的将三视图展现出来,在多次练习之后,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得到提升,再遇到这类立体几何问题时就能轻松迎刃而解了。同时在运用这些软件将空间图形展现出来时,学生对这种演示方式也会产生兴趣,从而激发了学生的课堂兴趣。随着高中数学难度逐渐提高,学生之间的差距也越来越大,每个学生的思维能力不同,学习数学的能力也不同,因此合理的利用信息技术,将抽象的问题转化成直观的问题,便于提升逻辑思维能力较弱的同学学习数学的能力,缩小学生之间的差距。
结束语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了巨变。同时其也正在和学科教学充分融合的征途中,不断实现学科教学的现代化和信息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创设良好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构建数学探究模式,灵活运用技术手段,科学运用信息技术,避免技术盲目使用,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韩永宁.高中数学教学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的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6):118.
[2]肖星.例谈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上旬),2019(09):50.
[3]张守杰.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应用的研究反思[J].考试周刊,2019(68):102.
[4]李艳艳.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下旬),2018(07):57.
[5]梁建梅,陈伟权,张贵林,蔡凯.高中数学教学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的研究[A].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教师教育能力建设研究》科研成果汇编(第七卷)[C].: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