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

发表时间:2021/3/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3期   作者:宋赛一
[导读] 学生在课堂上被灌输知识,学习自主权被剥夺。

        宋赛一
        河南省南召县城郊乡董店小学  474650
        摘要:学生在课堂上被灌输知识,学习自主权被剥夺。应试教育下的语文课堂封闭、沉闷、呆板,教师是课堂的绝对权威,学生无法全面发展。教育的职能是为每个人创设良好的成长环境,新课改的目标之一就是创设新的课堂环境。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学生大多处于7-13岁,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好奇心强、注意力小易集中、自控能力弱。针对小学生的这些心理特点,只有营造轻松、和谐、活跃的课堂氛围,才能引导他们走入课堂,将注意力集中于课堂。鉴于此,本文对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的提高策略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提高策略
        作为新时代的一线教育工作者,要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更新自身教育理念,创新与优化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与积极性。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现状
         1、学生缺乏一定的自主学习意识
         虽然新课改得到了一定的深化发展,但是目前小学语文课堂中仍旧存在着一些这样的现象:教师在课堂中还是占据着主导地位,很多的学生对教师完全的信任,认为教师讲解的内容都是对的。因此对于教师绝对的依赖,会按照教师的思路去思考问题,这样就会使得很多的学生不喜欢思考,缺乏一定的自主学习意识,这对于学生的发展很不利。
         2、课堂教学方式和内容相对枯燥
        因为受到了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教师在安排语文教学内容的时候过于紧凑,教师讲解的时间太长,不能够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思考,而且教师讲的内容也比较生硬,不能够有效地吸引学生的兴趣,这样就很难调动学生去主动学习语文知识,主动参与语文课堂,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得不到提升。
         3、教学课堂缺少互动
         因课堂上教师一直使用传统教学方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热情并不能得到很好的发挥,导致课堂沉闷,课堂变成教师的一言堂,与学生缺少互动,学生对知识的疑问无法被教师充分了解,无法调动学生课堂积极性,教学效率持续降低。小学生正处于爱玩爱闹的阶段,上课过程中容易走神,坐不住,不能在听讲时一直集中注意力。传统小学教学方式不能完全符合新课改的要求,如若教师不能主动做出改变、不能对教学方式做出创新、不能营造更好的教学氛围,长此以往,会导致学生兴趣下降,甚至对语文这门课程厌烦,产生偏科。
二、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的提高策略
        1、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源泉。只有学生对某一知识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能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去探索。这样,课堂教学才会更加高效。小学阶段的学生钟爱于动画视频。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通过“互联网+”为学生播放相关的动画视频更能吸引学生学习的注意力,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师课堂所传授的语文知识。


        例如,在教学《精卫填海》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完全可以利用“互联网+”资源为学生播放相关的动画视频,以此调动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学习中,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通过观看视频充分了解精卫永不放弃的优良品质。当学生观看完动画视频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模仿和表演视频中的主人公。在课前,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相关道具,并在观看完视频之后,教师可以将这些道具分给每个小组,并引导学生将文中的生词运用到表演之中。在这样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学生更乐于学习。这样还能降低学生理解和学习生词的难度,以此构建高效小学语文课堂。
        2、注重情境创设
         为了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中有更多的主动权,教师应该注重课堂氛围的营造,和学生能够形成更多的互动,这样学生才会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从而打造一个学生自主化的课堂。因此情境创设在课堂教学中至关重要。随着信息技术在教学领域的应用,教师可以结合多媒体创设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进行自主的学习。
        比如,在学习《桂林山水》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为学生播放桂林山水的视频,让学生去谈一谈自己看过视频之后的感受,这样就能够在授课前形成一个很好的互动氛围,也能够有效地吸引学生去阅读文本,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往往会获得更好的效果。
        3、引导讨论交流
        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其最主要的是讲究情感的细腻度。我们每个人在观察事物的时候都会有自己的看法,而每个人又有不同的经历,因此在理解文章主题的时候也是各不相同的。语文教学活动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主要是大家可以各自表达自己的不同看法,集思广益,在探讨与交流中形成不同的思维碰撞。
        比如,在教学《金色的鱼钩》这篇课文的时候,文章的最后一部分描写了“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光芒”。这里的金色光芒指的是什么呢?有的学生认为,这个金色的光芒就像是老班长无私奉献、处处为他人着想的优秀品质在闪烁一样,我们一定要向老班长学习,将他的这种优秀品质发扬光大。还有的学生会认为,这篇文章所描述的是抗日战争时候的艰难历程,在文章中最后所出现的闪烁着金色光芒的鱼钩有可能代表的是革命的道路未来会一片光芒。当然,不同的学生肯定还会有不同的看法。我们如果将学生的这些认识全部综合到一起的话,就一定会得到一个满意的答案。
         4、强化课堂管理
        教师的组织能力是一种教学艺术,最能体现老师的实力。课堂上,需要老师灵活、恰当地运用各种教学技巧来组织课堂,调控课堂。课堂组织能力的好坏也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果和质量。所以,一堂课首先要建立良好的课堂秩序。良好地课堂秩序不仅可以保障教学的有效进行,还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和习惯。其次,要紧凑而富有节奏的安排学生的学习活动,要善于集中孩子的注意力,保证学习精力的有效投入,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低年级的孩子本身自我控制的能力差,好动,注意力保持时间短,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关注课堂上的每一个细节,有效组织教学。40分钟的课堂我会时不时地穿插一些小游戏、儿歌和口号,设计一些和孩子们的互动环节,这样既缩短了师生间的距离,也达到了集中孩子注意力的目的。这样一来,课堂教学就得到了保障,课堂教学的质量也得到了提升。
        三、结语
         构建高效课堂是每一位语文教师努力的方向。教师要采用多种手段开展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研究,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而真正实现小学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
        参考文献:
[1]李淑贞.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J].考试周刊,2018,(26):45.
[2]李明义.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J].课外语文(下),2018,(8):10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