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视域下初中历史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发表时间:2021/3/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3期   作者:穆长林
[导读] 在当前以素质化教育为目标的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已不再是初中教学的核心目标。

        穆长林
        黑龙江省绥化市青冈县祯祥镇第一中学校,黑龙江 青冈 151600
        摘要:在当前以素质化教育为目标的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已不再是初中教学的核心目标。我国当前已提出以立德树人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在教学中贯彻立德树人教育思想的教育改革策略。本文将对立德树人视域下的初中历史教学展开探索与思考,结合立德树人理念以及初中历史教学内容,提出历史教学改革方案。希望可不断优化初中历史教学模式,发挥出历史教学的立德树人功能,真正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思想。
        关键词:立德树人;初中历史教学;教学策略
        立德树人是当前教育工作的主要发展目标和改革方向,只有培养综合性高质量人才才是促进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的核心。但在我国当前历史教学中,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往往仍然采用传统传输式教学。要求学生强化记忆历史知识点,忽略历史教学内容,对学生思想和观念的培养作用。历史教学的核心目标,不仅要让学生懂得历史知识,认识历史事件还需要,引导学生以史为镜,拥有积极正确的人生态度和个性品质。所以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利用意识教学内容,将立德树人教育理念融入其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就成为了当前广大历史教师需要关注并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立德树人教育理念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必要性
在当前教育活动中,广大教师过于注重开发学生的智力思维要求学生根据教师完成诸多教学任务。学生在被动的学习环境下对历史知识死记硬背,虽然这样的教学模式可有效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但是成为一名高素质人才的主要影响因素并不只是单纯看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更要看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1]。有德无才与有才无德的人才都不会成为促进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关键,只有德才兼备的人才才是社会的主要人才需求。因此为了培养高素质人才立德树人教育理念,成为了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必然教学改革方向。
与此同时历史教学内容也极为符合立德树人教育的实际需求,初中历史教学内容主要反映在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中所发生的人文趣事和故事人物,这些历史人物和事件对学生来说都有着非常重要的警醒和榜样作用,如果可以让学生充分理解历史教学内容,那么学生会将历史知识中所展现的人文情怀和人物素养,作为自己的发展目标,从而成为一名高素质高标准的发展型人才[2]。因此在初中教学中,无论是教育改革的实际要求,还是初中历史教学特点都必须要将立德树人教育理念融入历史教学中。以此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提高初中历史教学质量。
二、初中历史教学内容对学生思想品德人文素养的影响
        (一)有效培养学生爱国热情
        爱国热情的培养是初中历史教学在立德树人教育理念下重要的历史教学目标之一,特别是了解国家历史和历史事件,能够有效帮助学生激发爱国热情,所以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将爱国主义教育放在历史教学的核心地位。首先借助历史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民族精神培养,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我国历史进程中可以反映出民族精神的历史事件和英雄人物不胜枚举,所以教师可以借助拥护社会主义发展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综合性人才。例如教师可以以岳飞、林则徐、戚继光等我国历史中所产生抗击外敌的英雄人物作为教学案例,为学生讲解他们身上所富有的伟大民族精神,促使学生能够认真学习这些英雄人物的优秀品质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并且这些人物的生平事迹和精神思想,也可以作为学生的人生榜样,促使学生成长为一名思想完善,富有爱国热情的优秀综合性人才[3]。其次,对学生进行民族统一团结的教育,自我国秦朝以来中国就是一个完整的国家,我国拥有多元化文化和多个民族,只有文化多元化以及民族团结才是我国完整的基本状态。

让学生在潜意识中认识到我国领土是不可分割与不可侵犯的,让学生可以拥有较强的民族凝聚力,可以在生活中自主团结其他民族对人友善热情将民族利益放在第1位,做一名优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二)培养学生居安思危的良好意识
        立德树人是与下初中历史教学必须要让学生能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我探究精神。而我国近代史就是培养学生居安思危良好意识的有效教学素材。我国近百年来的革命历史是中国人民预学奋斗抗击外敌、自我革命发展创新的惨烈历史,只有让学生认识到历史的发生经历,才能够认识到今日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让学生可以明白我国的发展成就和世界影响力,从而拥有良好的革命传统与爱国主义精神。并且我国近百年来革命奋斗历史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我国古代属于“天朝上国”缺乏危机意识,也可以利用这一段历史培养学生居安思危的良好爱国精神,让学生在未来的学习与生活中勇于奋斗刻苦拼搏,做一名对国家发展有贡献的高素质人才。
三、立德树人教育思想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结合教学内容介绍人物故事加强学生思想道德素养建设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有大量英雄人物和人文事迹,这些教学内容都会对学生的思想情感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但在传统教学中,教师过于注重教学重点的讲解,学生只注意知识点的记忆却忽略了人物事件的内涵情感,所以在立德树人教育理念下,教师应当改变传统教学思维,除了要加强知识点教学以外,还需要利用历史事件中的人物事迹来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建设加以影响,感染学生思想情感。例如在汉代史教学中,匈奴一直是扰乱国家安康稳定的重要原因之一。而霍去病成为了当时抗击外敌的英雄人物,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解,有关于霍去病抗击外敌而舍弃荣华富贵和家庭的英雄事迹,让学生可以通过历史人物认识到国家利益大于一切的核心内涵,从而让学生在潜意识中形成先大家后小家的思想品质。
(二)结合历史教学内容,利用图片来对学生展开德育教育
历史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差异较大,学生在现代社会下,很难与历史教学内容产生情感共鸣。所以教师就需要寻找新的教学渠道,以更加时光的方式来帮助学生理解历史知识,以此来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理念。当代有大量图片和视频可以作为历史教学素材,教师应当灵活利用多媒体来将这些教学素材融入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多媒体更加直观轻松的去理解历史知识和历史背景,从而借助影视作品中所包含的思想情感,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例如在当前社会下,大部分学生长期处于家长的关怀之下衣食无忧,对于金钱和劳动的认识不足。教师就可以结合历史教学内容,为学生讲述司马迁、勾践等历史人物的励志事件。同时利用影视作品更加直观的将学生带入至历史环境和事件中。让学生能够受到历史环境氛围的影响,真切感受历史人物在历史背景下的真实情况和情感表现。从而帮助学生建设正确的价值观,养成勇于拼搏热爱劳动的行为习惯。
(三)为学生构建良好的历史德育环境
从课程安排上来看,历史在初中教学中课程安排较少,教师想要利用课堂中简短的几十分钟来完成德育教育,是不切实际的。此时教师就需要为学生开拓第2课堂,以环境来影响学生的思想品德,例如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将历史课中所学到的优秀人物和名人名言,以黑板报的形式书写在黑板上,让学生在课后和学习生活中随时观察到历史伟人的名言警句或优秀事迹,同时教师还可以在教室内悬挂历史名人图片字画,为学生营造历史育人氛围。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结语:初中历史教学负荷力的树人教育思想的基本诉求,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历史教学对学生展开思想道德教育,让学生可以在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影响下思想得到熏陶,从而真正培养学生成为一名能够肩负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综合性人才。
参考文献:
[1]行冬梅.立德树人视域下初中历史教学的思考与实践[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20(21):30-32.
[2]郝春雨,马忠善.浅谈初中历史教学如何渗透“立德树人”[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20(16):72-73.
[3]陈锋.立德树人视域下初中历史微主题教学的实践[J].科普童话,2020(25):5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