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如何运用思维导图

发表时间:2021/3/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3期   作者:江桂珍
[导读]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图形思维工具,

        江桂珍
        德庆县第二小学  
                
         摘要: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图形思维工具,运用于语文教学中的预习,阅读、作文、单元整合中,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对知识的理解,轻松有效的进行学习,进而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关键词:思维导图  语文教学  运用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而思维导图就是人们把自己脑海中所想象出来的内容借助各种色彩的中心词、图形、符号、文字和线条画在一张横向空白的纸上,这是一个将思维以放射状呈现的思维表达方式,更能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由此可见,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学生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学生会处在不断有新发现,提高了学生探究新事物的动手能力和学习能力,这会鼓励和刺激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让每一个学生在思维发散的基础上去无尽的创新,使整个教学过程更加高效。
        一、课前预习中运用,让学生学习过程可视化
        学生在课前预习课文时,可做简易的预习思维导图。 在课前利用思维导图自学课文,不仅能使学生整体感观文本,快速梳理文章的主要内容,清晰地把握文章的结构,而且有利于提升学生搜集、筛选、整理信息的能力。在预习过程中,教师要教学生以课文题目为中心主题,让他们选用自己喜欢的彩色笔,画上独特的图案,发散出“主干、小树枝、树叶”,沿着分支写下关键词或符号。如六年级上册《山中访友》一课,在预习导图中,学生先整体浏览,把课题画成一座小山,接着速读课文,画出导图的主干,即有“主要内容”、“拜访的朋友”、“我的收获”。再读课文后,画出枝干,如“拜访的朋友”后面画出“彩色的鸟儿”“绿色的树木”“淙淙的溪流”等。通过这样的一幅思维导图,达到预习的目的,虽然是简单的关键词和图画,却是学生自己的理解,是独一无二的,整个学习过程清晰可见。
         二、阅读教学中运用,让学生课文理解更深刻        
         ?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让学生在思维导图上进行学习,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喜欢的颜色、有个性的图形,对所记下的内容留下深刻的记忆,使课文理解更加深刻,也可借以引导学生展开想像、拓展思维、提高学习效果。

例如教学六年级上册《只有一个地球》时,我先让学生读文,理解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接着,让学生细读读文,根据自己的理解画出课文的思维导图,然后让学生对自己的思维导图进行展讲,有的学生从地球的可爱和容易破碎两个方面入手,层层分析理解,展示出了地球的可爱和容易破碎,呼吁要保护地球;有的同学从课题“只有一个地球”入手,从地球外观、人类生活的范围、地球资源、除了地球,我们别无去处四个方面说明只有一个地球,呼吁要保护地球;还有的同学从写作手法上入手,抓住说明方法,从文中采用的打比方、列数字等说明方法上说明课文是如何介绍只有一个地球的,呼吁要保护地球……展讲都是学生思维呈现给大家的过程,从课堂实践来看,展讲学生大多都是不看课文来进行的,这足以说明他们对课文的理解程度之深,如果没有仔细地阅读,没有认真地思考,没有充分地理解,是画不出来的,更不用说不看课文展讲,所以说,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让学生运用思维导图展示自己对课文的体系结构、重点、难点的理解,这样,既强化了学生的记忆,理清了学生的思路,更深入地理解了课文的内容。
         三、作文教学中运用,让学生理清写作的思路
         思维导图不仅能作用于一般的思维过程,对作文教学也有很大作用。思路是写作的基础,小学生普遍的对于作文有一种抵触的情绪,而这种情绪的由来便是学生没有任何的写作思路,而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去梳理好写作思路。通常的情况下,教师经常只会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写作思路,而这样的方式却是有弊端的,学生在说的时候思路并不是很清晰,而思维导图恰恰可以弥补这个缺憾,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思路打开后,学生就会不再觉得无处下笔,也为学生解决了作文“开头难”的大问题。例如教学生写《我熟悉的一个人》我是这样梳理导图:






这样学生可以在对朋友外貌、爱好、性格方面进行描写,按照顺序先简要地介绍这三项,然后抓住一个特点,详细地描述因此发生的一个故事。这样的文章结构清晰,详略得当,学生写起来轻松有效。
         四、单元整合中运用,让学生加深知识记忆
        思维导图可以说是一颗“语文知识树”,这棵知识树体现了语文教学的整体性、序列性。一个单元结束后,带领学生总结梳理所学内容,绘制单元思维导图是最有效的方式。以往我们会用画表格的形式整理一单元内容,事实证明,这种刻板的方式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而思维导图解决了这个难题,这样既能帮助学生从总体上了解单元知识的结构,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思考。如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是写鲁迅先生的文章,分别编排了《少年闰土》《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面》《有的人》,为此我让学生共同制作的《鲁迅故事》这个单元的导图。我们从“鲁迅的资料”“鲁迅的文章”、“鲁迅的作品”、“鲁迅的名言”这四个方面把整个单元的内容加以整合、重组,形成知识体系的全景图,每一课的内容重点、文章结构都一目了然,使学生不仅从这张导图上能很快找到每篇课文内容的重难点,而且能发现各课文间的内在联系、共性及不同点。
?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思维导图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思维导图的运用,很好地给予了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和个性发展的良好机会,这样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对知识的理解,轻松有效的进行学习,进而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思维导图》托尼·伯赞
[2]《思维导图导思维》夏绮云 王蕾.
[3]..《思维导图:语文素养视域下突破袭用框架的新径》丁雄鹰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