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晶
吕梁市贺昌中学 山西省吕梁市033000
摘要:从语文学科本身来说,她主要是给学生传递母语以及本国文化的知识,所以语文课程一直以来都是学生课程学习的重点内容。然而随着这些年来新高考的不断落实与推进,在现在的高中语文课程教学中,教师想要推动语文课程的教学,就需要在立足新高考的要求下,展开相应的课程教学,从而有效推动课程教学的发展。因此,本文将结合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的相关教学内容,对基于新高考下的高中语文教学模式与课堂改革展开探究。
关键词:新高考;高中语文;课堂改革
1新高考背景下传统高中语文课程存在的问题
1.1对基础知识教学的不重视,导致教学进展不顺利
根据近几年来的高中语文课程的教学现状,部分高中语文教师都反映过现在的高中学生的语文基础不扎实,一个班里能够完整地说出文言文的特殊句型有几种的学生一只手就能够数得过来,甚至还有学生连一篇完整的作文都写不出来,写得出来的也是错别字连篇,病句频出,学生的语文功底差导致了教师的教学进程缓慢,很多的教学内容都要反复讲解,面对这个问题,部分教师都能够看得出来,但是往往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教师们都很难分散精力去指导学生如何巩固基础知识,另外在部分教师看来,语文的基础知识难度不高,他们认为凭借学生的自主学习就足够了,正是因为这种学生缺少巩固基础知识的方向、教师们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的错误教学态度,导致了学生在高中语文的学习过程中举步维艰,教师们的教学进展也不顺利,为了使得高中语文能够适应新高考制度营造的全新教育环境,势必要制定合理的解决策略来扭转这样的教育窘况。
1.2教学方式单一,难以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一名接受了九年义务教育和全日制高等中学教育的正常学生已经和语文学习打了十几年的交道了,但是语文的教学方法却总是遵循着传统教学的那一套,要么是背诵默写、要么就是笔记摘抄,虽然在教学环境改善后,投影仪和多媒体教学平台也能够进入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但是最终还是会回归到原点,教学方式的单一会消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终语文这门学科会在学生心理打上枯燥无聊的标签,学生没有学习兴趣,即使教师们有合理的教学安排,教学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在追求教学效率和提升学生的课堂体验的今天,沉闷无聊的课堂教学是不能够跟得上新高考制度改革的步伐的,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就是给高中语文课程适应新高考制度的过程增加助燃剂。
2基于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中语文课堂改革研究
2.1转变教学观念
首先,在高中语文课程教学中,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课程教学的时候,要转变自身教学观念。对于高中语文课程教学来说,教师想要在立足新高考的前提下进行课程教学,就需要摒弃传统教学观念中,与新高考教学不符合的地方,从而实现教师自身的发展。这样一来,才能够给学生构架合适的课堂教学,从而推动学生知识水平的发展。
例如,教师在教授《记念刘和珍君》的时候,这篇课文主要是给学生讲述了刘和珍君的故事,并通过课程的教学,让学生能够形成一定的爱国主义精神。针对这一教学内容,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在立足新高考的要求,进行课程教学。所以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一定的教学资源的搜索。并对搜索到的资源进行分析,在结合自己班级学生的基础上,从而进行相应教学设计的整合,从而实现对学生更好的课堂教学,推动学生知识基础的形成与发展。
2.2展开探究式教学
其次,在高中语文课程教学中,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课程教学的时候,还可以通过开展探究式教学的方式,进行课程教学。对于新高考来说,其中许多题型和内容,都具有一定的开放式,换句话说,就是对学生的探究思维有着一定的要求。但是对于探究思维本身来说,并不是可以短期内速成的事物,而是需要学生在一定时期,经过相应的训练,从而逐渐形成的。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需要注重对学生探究思维的培养,从而让学生能够形成一定的探究能力,加强学生的知识技能。例如,教师在教授《短新闻两篇》的时候,这篇课文主要是给学生介绍了两篇新闻,通过课程的学习,让学生能够明确新闻这种文体的表现形式。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给学生设置一定开放式的探究问题,让学生进行相应的知识探究。如:在讲《别了,“不列颠尼亚”》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从“不列颠尼亚”这一地点入手,先对地点进行了解,然后对其的具体细节内容,进行分析和感悟,通过这样的方式,来促进学生对于新闻知识的探究,从而推动学生知识水平的发展。
2.3深究教材内容,体会作品内涵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应该从欣赏的角度去看待教学,时刻保持谦虚的心态完善教学。学生的学习态度固然重要,但教师的教学态度同等重要。如果教师抱着厌烦的态度去备课教学,教学效果自然不尽如人意,也难以引导学生深刻地理解语文知识。因此,语文教师要以学习者的心态挖掘教材,通过研读教材找寻有助于深化体会的教学方法,将知识教学向文学熏陶转变。通过深度挖掘教材使学生从听说读写中欣赏文章的人物情感、叙事背景及文化情怀等。概括来讲,就是通过教师的品读钻研传递给学生,使学生学会欣赏与感受文章的美。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重点的详解,让学生全面感悟文章的魅力,加强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掌控能力,促进学生整体语文素养的提高。另外,还要注意对学生的能力进行培养,语文教师可以从改变课堂开始,将有深度的东西展示给学生。可以采用多角度鉴赏、多角度交流、多角度评价、小型写作等形式引发学生的深度交流和感悟。
3结束语:
在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语文的课程教学就要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抓紧基础知识的教学,依托新高考大纲来制定教学策略,利用不断发展的互联网技术,对高中语文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扭转学生对语文的刻板印象,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树立新的教学观念,为新高考制度带来的新的“考场烽烟”全力备战,帮助学生能够在这场意义重大的考场上赢得胜利,筑梦人生,拼搏出一片天地。
参考文献:
[1]黄芳才.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策略转变的建议[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20(16).
[2]施雪宏.基于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渗透研究[J].文理导航(上旬),2019(5).
[3]冯江明.新高考制度下的高中语文课程改革思考[J].速读(下旬),2019,000(002):222.作者简介:王晶(1980年1月)女、籍贯:山西省吕梁市、山西省吕梁市贺昌中学、本科、中教一级、研究方向:中学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