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新课程理念下中学数学教学的合作学习问题

发表时间:2021/3/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3期   作者:仇怡婧
[导读] 随着素质教育的普及和新课程标准的提出,初中数学教学理念及教学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

        仇怡婧
        上海市建平中学西校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普及和新课程标准的提出,初中数学教学理念及教学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特别是科学技术水平的增强,中学数学教学工作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合作学习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能够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提升学习效率,进而增强数学教学的有效性。由于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交流与合作能力是每个学生必备的基本技能之一,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成为了学生接受教育的重要目标。合作学习不仅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交流与合作机会,且合作可以使学生间进行优势互补,促进综合中学生数学综合学习能力的增强。本文以中学数学合作式教学为主要研究方向,思考培养学生合作能力素质的主要途径和方式方法,为增强中学数学教学效率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新课程   中学数学   合作学习
引言
        自进入到21世纪以来,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竞争日益激烈,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合作精神和团队精神出现频率越来越高,且逐渐成为考量优秀人才的重要因素[1]。人们逐渐认识到团队精神及合作意识是获得成功的关键,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可对个人发展及事业成功产生影响。因此,个别教学、班级教学及分组教学等数学教学形式相继出现。在我国《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不同的学习理念,在中学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作为重要的学习方式而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取得的效果却不尽人意,传统教学形式早已在教师心中根深蒂固,很难落实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地位的思想。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以讲为主的传统思想教学方式下,对新课程改革教学要求积极响应,对合作教学理论不断进行完善,加大合作学习的探索和研究力度,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增强学生自主学习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从事中学教学一线的教师会发现中学数学的特点,即高度抽象、逻辑严密及广泛适用性。正因为如此,许多学生开始反映在学习过程中难以理解、学不会等情况。为此,借助于合作学习不仅可以确保学生获取新的知识,而且可以提升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日常生产生活中,以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造就一代具有探索新知识、新方法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新人。
1、合作学习概述及实施条件
1.1合作学习概述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达到教学目的,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而开展的教学称之为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法并不是将学生的主体地位摈弃掉,相反的,这种方法主要是鼓励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水平,教师组织学生通过小组方式进行相关的教学活动。在合作学习模式中,教师的教学水平可以得到大幅度增强,在完成既定教学目标后,可以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进而培养合作意识和增强自身综合素质水平。合作学习在新课程理念下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
1.2合作学习实施条件
1.2.1明确教师作用
        在数学合作学习模式下,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改变,教师不再是课堂主体,但是需要组织更多的活动[2]。因此,教师需对自身的作用不断进行明确。首先,教师可以适当处理中学数学学习内容。在实际的数学教学中,并不是课本上所有的知识点都适合开展合作学习。因此,教师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设计,找出比较符合中学生认知和生活的例子,以对合适的合作学习任务进行设置。其次,对中学生参与合作学习进行引导。作为学生学习的支持者,教师在开展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在时刻关注学生讨论过程的同时,还要保证讨论内容不偏离主体,确保每组的成员都参与到合作学习中。对于沉默寡言或心不在焉的同学需要教师给予一定的提醒,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到合作学习中,并尽快融入到小组。
1.2.分组分工合理
        小组合作是课堂上开展合作学习最为常见的形式,建立数学合作小组显得极为重要。在建立小组的过程中需始终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数学教师在分组的过程中可以根据中学生的个性、学习能力、同伴间的关系进行综合考量,使组内合作可以顺利进行,不会有互补合作的矛盾产生。每个组内的学员应各有所长,这样才能推动小组合作的正常开展。小组内的成员并不是固定不变的,每间隔一段时间,各个组内的差异开始显现,教师可以结合具体情况进行调整。为了保证小组合作学习取得良好效果,在分组时教师就应对各小组的组长、记录员、发言员等人员角色进行确定,开始之初这些角色可以交由教师制定,之后可以让组员互相推荐或者是轮流扮演,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小组合作学习成为少数学生展示自身的平台,进而出现组内“一言堂”。
2、中学生数学教学合作学习的重要意义
2.1体现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在中学数学教学领域中引入合作式学习,为了将其的特点和功能充分发挥出来,需要教师与学生间的相互促进和互相作用。合作式学习对传统教学理念进行了完全颠覆,通过严格的划分对教与学的地位进行了改变,学生成为了课堂学习中的主体[3]。教师在合作式学习中的地位是创设学生学习情境,通过引人入胜的动态情感画面可以调动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水平,确保学生尽快参与到实际的教学中来。对于参与到合作式学习的学生来说,可以对数学知识进行主动探索,进而获取更好的学习经验和相关技能。通过合作交流,可以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自我总结,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并对问题进行自主研究和解决。
2.2建立学生自主认识的能力
        针对合作式学习的自主学习,教师可对学生的合作交流开展有针对性的引导和示范,让学生在合作式学习中研究和学习知识的形成及发展规律,通过自身体验的方式对数学知识进行掌握。利用这种方式进行学习可以确保学生加深对现有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认识,进一步增强对数学的认知能力。
2.3对数学反馈起关键作用
        合作式学习可以通过传递教学信息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联系,教师还能对学生掌握学习知识情况和程度进行了解,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进而达到轻松快乐学习的目的。
2.4培养学生团结互助
        学生的团结互助意识在中学时期会不断加强,学习生活中的各项合作不断加深,对中学数学教学方法进行了改善。这种合作式学习将学生从个体学习中转变成了学习的共同体,形成了互相促进、互相学习、互相帮助的学习氛围,学生间的团结互助意识及能力均得到了增强[4]。

在这种团结互助的学习能力形成之后,学生之间就会互相监督、鼓励,合作式学习氛围会愈发浓厚,在增强学生个体成绩的同时,还促进了整个集体学习成绩。
3、新课程理念下中学数学教学的合作学习问题
3.1教师对合作学习缺乏有效的参与和指导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应成为其的参与者、指导者和帮助者,其主体地位无法替代,能否及时有效的发挥出教师作用是合作学习成功的关键。实际中学数学教学中,经常会有教师不能及时指导合作学习的情况出现,有些教师只注重学习纪律,却没有参与到小组活动中来,还有的教师只是走马观花凑热闹,对学生的指导不够及时,放任学生不管,使得合作学习质量不高,达不到合作学习目的。
3.2学生缺乏良好合作学习习惯和技能
        由于教师对学生的合作学习习惯和技能缺乏指导,使得学生缺乏合作学习的习惯和技能。部分学生为了表达对某问题的意见或想法,根本不关注其他同学的发言情况,总想说出自己的看法;有的学生因害羞不敢表达自己的意见,进而沦为组内讨论的观众;有的学生有不同看法,因自信心不足,会怀疑自身看法,进而不敢说出口;还有的学生缺乏明辨是非能力,轻易相信别人。由于学生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及合作技能未养成,对于合作学习的开展极为不利。
3.3对合作学习评价缺乏科学依据
        在合作学习课堂中普遍存在着教师对合作学习评价不合理,缺乏科学评价,甚至是评价不到位。有的教师只是对个别代表小组发言汇报同学偶尔进行口头表扬,却忽视了评价整个小组的合作式学习;相反,有的教师只对整个合作学习小组进行评价,忘记或忽视了对个体学习的评价,使得学生对教师肯定自己、鼓励自己的希望落空;还有的教师对教学的把控关注度较高,未评价学生合作学习过程及结果,大部分的教师会认为这种评价浪费时间。评价缺乏有效性、评价方式单一均会对学生合作学习兴趣产生影响,降低了合作学习效率,使得合作学习逐渐成为一种摆设。
4、合作方式中存在的问题的解决对策
4.1教师应参与到合作学习的整个过程
        ①指导学生如何提出疑问。在中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过程中如何对小组内的疑难问题进行汇总,进而提出代表性强、价值高的问题,直接对合作学习质量和效果产生影响。教师应正确指导学生如何提出疑问:对于组内大部分成员都出现的错误题目需提出来;组内大部分成员不能解决的问题提出来;小组内意见不一致的问题需提出来等。②教师需积极参与到小组活动中。在合作学习中,教师不应单纯充当看客的角色,更不能抛下学生开展下一步的准备工作,需要深入到学生中间去,对小组活动进行巡视,对每个小组合作学习情况进行观察,并参与到小组活动中来。③及时调控出现的问题。针对合作学习中出现的问题,教师需及时调控自己的课堂。课堂上往往会有突发情况出现,合作学习也不一定完全按照教师提前设置好的思路开展,一旦出现突发事件或问题,很容易将教师的设计打乱。教师需结合实际对课堂进行调整,并将自身的调控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成功的合作学习需具有灵活实用性特征,能否发挥出教师的调控作用,直接对合作学习质量和效果产生影响。
4.2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和技能
        ①培养学生学会倾听。通过倾听可以从中吸取经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合作学习中极其重要。在学生合作学习前,教师需要重点强调学会倾听的重要性,并在合作学习中不断进行指导,使学生可以倾听对方的意见,进而弥补自身不足。②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应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教师则应有意识的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并对其进行鼓励。只有调动起学生参与的欲望,培养学生敢于表达的勇气,并给学生机会,将那些简单且容易表达的问题留给那些不喜欢发言或者是学习吃力的学生回答,并对其进行表扬,日常学习应多鼓励他们,以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③培养学生学会质疑。在合作学习中,勇于质疑比学会倾听还要重要。若是合作学习中单纯听别人的发言和意见,却没有自己的见解,很难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学生只有提出质疑,才能增强自己思考的积极性,进而主动学习。在学习中,针对学生的疑问,教师应鼓励他们及时提出来;当有不同的意见或者见解时,需大胆质疑,以促使学生不断进步。
4.3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价机制
        由于合作学习方式千差万别,合作技能及合作技巧不同使得合作学习评价的复杂性特点突出。新课程理念下的评价方式多样,应从教师、学生、小组三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对合作学习情况进行准确把握,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合作学习中来。①教师评价。作为传统较为常见的评价方式,教师评价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因此,教师应对合作学习进行公平合理评价,在重视学生个人情感、参与情况、合作态度等表现评价的同时,还要对整体的合作学习小组进行评价。通过对学生个人进行评价,可以发现学生闪光点,使学生获得成功体验;对整个小组的评价,则能不断激发每个学生的小组意识,进而对学生集体荣誉感进行培养。为了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水平,可以在小组内开展评价竞赛。将每次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记录在课堂表现得分中,每月进行一次统计,找出表现最好的小组,并对其进行表扬,同时给予小组内的成员进行得分奖励,以促进全组同学共同进步。②小组互评。这种评价是一种新的特色评价方式,小组成员平时合作互助较多,彼此之间较为了解,开展互相评价,在调动小组成员合作积极性的同时,还能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评价。每次合作学习后,教师会将评价表发放到每位学生手中,每个学生根据评价表内容对组员打分,具有公平合理性特征。③学生自评。作为合作学习主体,学生自评可以将自己在合作学习中的表现反映出来,进而对自身的不足进行反思,同时还能吸取经验。学生自评方式包括口头交谈和书面方式两种,这种评价是学生进步的基础。
结论:
        综上所述,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在学习中进行合作已经成为中学教学的一种趋势,也得到了越来越多教育专家的认可。合作学习注重培养学生在学习中的合作精神,帮助学生对数学学习过程进行探索。合作学习是我国中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教学手段,可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而实现新课程改革要求。通过合作学习,可以提升学生的责任意识,并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讨论,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开拓视野。通过对合作学习的改革及创新,可使教学效果得到大幅度增强,并为合作教学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翟翠莲.新课程理念下中学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问题探析[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2017(1):102-104.
[2]韦开红.新课程理念下中学数学教学的合作学习问题探究[J].考试周刊,2018(51):95.
[3]张影.新课程理念下中学生数学教学的合作学习问题探析[J].黑龙江科学,2019,26(11)126-127.
[4]余秀锦.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合作学习的研究[J].考试周刊,2017(71):85.q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