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万山
湖南省娄底市新化县桑梓镇青山教学点 417600?
摘要:生活化教学模式近年来已经深受广大教师的环节,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合理应用这一教学模式也能推进小学数学教学进度从而完成预期的教育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因此教师很有必要应用生活化教学策略。但是从目前我国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教学现状来看并不乐观,需要教师意识到目前生活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有效的解决策略。鉴于此,本文对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有效策略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有效策略
生活化教学模式近年来已经深受广大教师的环节,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合理应用这一教学模式也能推进小学数学教学进度从而完成预期的教育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因此教师很有必要应用生活化教学策略。
一、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重要意义
1、激发学生的课堂积极性
从现阶段的小学数学课堂来看,我们不难发现传统的课堂教学总是以教材和书本知识为中心,围绕大量的习题开展机械化的学习与操练。这样的课堂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和速度,但是较枯燥无趣。在长时间的单向输出与机械操练模式下,学生容易感到疲倦,甚至产生抗拒心理。而在注重生活化背景下开展的数学教学活动,能让学生在课堂中接触到除了课本之外的数学知识,利用丰富且贴近生活实际的教学资源,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积极性。
2、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传统小学数学课堂通常以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为重要的目标。在此目标的驱动下,大部分数学教师习惯采用“学知识一讲例题做练习”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在这样的模式中,学生只需要“依葫芦画瓢”,按照例题的解题方法与思路进行练习。长此以往,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容易受到禁锢与局限。教师在注重生活化背景下开展的数学教学活动,通过利用大量的生活化场景,把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对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而言,在课堂中学生大部分时间都是以个体为单位,独立地听教师讲课或者完成练习与作业。这样的课堂模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以及合作意识,他们很难从课堂中感受到合作学习带来的好处。而在注重生活化背景下开展的数学课堂中,会加入更多的实践活动和小组探究,让学生在合作中解决数学问题,加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二、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
1、融入生活元素
小学阶段学生对未知的事物充满好奇,同时在课堂上能集中注意力的时间很短,加上数学学科的知识对学生而言比较抽象,学生在学习这些复杂抽象的知识时积极性不高,因此笔者在教学中强化了生活元素与知识内容的关联。
比如说以教学“加减法”这部分内容为例,笔者结合了学生生活中常见的到小卖部购物计算价格为例子给同学们讲解,以此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这部分内容,进而让学生提高对数学学科的重视,突出数学教学生活化的价值。同时,笔者又将枯燥无味的计算题改编为同学们喜欢的故事的形式,如在教学“20以内退位减法”这部分内容为例,在计算13-8时笔者通过故事给同学们呈现:13准备去对付8,个位上的3说:“我先来吧。”但是见到了8之后马上打了退堂鼓:“吓死我了哦,8这么大我够不着呀。”这时十位上的老大说:“怕什么,天塌下来我顶着,你看着。老大10-8=2,剩下的2再加上原来个位数的3,结果等于5}”可见,在这个教学过程中结合了故事的形式给同学们讲解加减法知识,学生也能记忆犹新,且对加减法的记忆也更加深刻。
2、创设生活情境
教师应当创设具体的教学情境。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生活经验比较少,接触到的数学实践场景也不多,因此,教师要创设实践场景,让学生在情境化教学中学习数学知识。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得到提升。数学学科的知识具有抽象性,教师将这些抽象的数学知识融入具体的生活案例,能够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以“圆”为例,教师在课前应该举出现实生活当中的实例,吸引学生的兴趣:“同学们,游乐园的摩天轮为了减少雨水的侵蚀,将计划为摩天轮四周制作一个保护膜。这就必须要测量摩天轮的周长。但是,摩天轮那么高、那么大,直接从四周进行测量难度系数较大。那么,我们怎样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呢?请同学们动脑思考一下。”这样具体的生活问题,可以吸引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在课堂上更专注地听教师讲授关于圆周长的知识。
3、开展实践活动
众所周知,一个人对知识的获得由于受到一定的时间与空间的制约,不可能也无必要每一次都要通过亲自参加实践去获取。事实上,不少知识皆是人们在他人实践的基础之上获取的,但终究是源自于实践的。学生在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之中,教师不应只是让学生知道这些知识来源于实践,而应鼓励学生大胆地去超越已有的实践。事实上,新课程背景下的数学学习活动,学生进行这样的超越是完全可能的。
比如,“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数学教材上是将圆柱等分成若干份,再拼成长方体,进而由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导出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的。在实际教学中,有的学生将拼成的长方体学具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长、宽、高)分别做上记号,然后分成若干等份,拼成了圆柱体,再在圆柱体上找出原来长方体的长、宽、高,认识到分别是圆柱体底面周长的一半,底面圆的半径和高,并由此推导出圆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
三、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随着教改的深入,新课改要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生动的生活化教学中真正地参与到教学中来。生活化教学要求教师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有趣,为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创造良好的氛围,帮助学生提升对数学知识的认知度,在生活实际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依据教材内容、学生实际情况、生活中出现的实际问题进行综合研究,构建生活化教学模式,避免走入教学误区,真正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1]杨开滋.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浅探[J].学周刊,2018,14(14):103-104.
[2]张宝和.浅谈小学数学生活化价值及其运用策略[J].科教文汇,2018,(15):117-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