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彤新
辽宁省锦州市铁路高级中学 121000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高中阶段的数学教学作为现代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育目标也发生了一些深刻的变化。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往往只强调教师对课程内容讲解的透彻程度,而现如今教学高中数学的重点则要放在培养学生综合学习能力上面。针对高中阶段数学教学的总体情况,为了更好地渗透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在课堂实施有效的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成绩也需要高中数学教师群体着重研究。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解题能力;培养
前言:
高中数学与初中以及小学数学的学习方法上都有较大差异,高二学生经过一年的积累,已经养成了一定的学习习惯。本文以高二学生为例,探讨高中生数学解题能力的培养策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形成有效的解题习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一、处理难题需要有效启发,加强引导
学习和思考过程的主动性是影响学生解题能力的关键因素之一,在解决数学问题的时候,教师讲解往往不如学生个人的主动思考。数学本身是一门较为抽象的学科,有时候教师的讲解过程不够清晰,会影响学生的解题思路,还会产生阻滞思路的负面影响,对学生的整体解题能力培养不能起到很明显的推动作用。因此,在培养学生解题能力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把握引导的原则,遇到难题要有效启发,鼓励学生主动思考。
例如:在教学高二数学《等比数列》的相关练习题时教师就需要注意,数列的有关内容对于学生整体数学思维的培养具有很重要的提升意义,在处理这一单元的练习题时,教师应当尽量把握引导性的原则。客观来看,无论是等差数列,还是等比数列,整体的抽象性以及逻辑性都是比较强的。每道题目都有自身的解题技巧和特点,学生只能通过个人思考来培养解题能力。因此,在讲解此类题目时,教师应当以引导为原则。比如当遇到一道难度较大的等比数列问题时,很多学生的解题思路都会打不开,此时教师就要进行有效启发。引导学生先将等比数列的表达式写在草稿纸上,将该到问题的题干也摘抄到草稿纸上,试图用字母表示其中的1到2个变化字符,观察是否能够满足原式。基本上所有和等比数列有关的问题都可以通过这样的讲解顺序进行引导,看似教师并没有从根本把握某道特定问题的精髓,然而通过这样模范式的讲解,却可以有效引导学生思考。
如果经过一番思考之后学生依然没有得出答案,教师则可以从该问题本身入手,根据问题自身的特点和性质进行引导。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巧妙利用初设选择的引导方式,让学生自行判断该题目的切入点应当是从哪一个角度入手,用这样有目的性的选择教学法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考察的知识点。利用这样的讲解思路,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还能发展整体的数学思维。
二、鼓励学生巧用错题本,形成良好的复习习题习惯
在高中阶段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经过长期实践,都会发现学生日常做过的练习题目并不在少数,然而到了实际考试时已经做过的题目依然会出现错误,甚至一些基础题型都会有失误的情况。这是由于学生在做题过程中过分追求做题的数量,而忽略了解题质量。为此,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复习习惯。
例如:在高二阶段数学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教师就可以鼓励全班同学每人建立一个错题档案,将日常遇到的错题记录在错题本上,并将错题进行重点分析。将大考考题的考点以及易错点都清晰的标化在错题档案上,日常学习过程中可以实时复习,避免出现同样的错误。
以《等比数列》这一节知识为例,很多关于等比数列的数学练习题解题思路都是相似的,然而,很多同学在处理等比数列的相关问题时还是会遇到思路阻塞的情况。一方面是由于学生对于这一模块知识的掌握情况还不够扎实,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在做题过程中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做题习惯,没有及时记录不同练习题的解题方法。从本质来看,等比数列常见的解题方法只有几个,只需要将每一种解题方法的重点考查题型记录下来,经常复习就可以达到熟能生巧的效果,下一次再遇到同样问题时,学生很快就可以形成定势思维,将问题解答出来。
这样学习不仅可以有效节约做题时间,提高做题效率,更能避免很多由于粗心大意导致的做题错误,提高数学成绩。需要明确的是,要想达到这样的境界,教师首先要让学生养成自觉整理错题的学习习惯。每位同学建立错题本将日常遇见的错题或好题整理下来,实时复习观看,将错题的考点烂熟于心,才能够充分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达到一题多解的学习效果。
总结: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对于培养高中生的数学解题能力是当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重中之重,作为教师应该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将教材作为培养基础、创造学生积极独立思考的环境、要引导学生掌握技巧以及改善教学方法,从而在高中课堂教学过程中能够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刘萌.整体思维在高中数学教学和解题中的实践探究[J].亚太教育,2020,(2):104.
[2]赵志强.试论高中数学解题教学误区及应对策略[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0,(9):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