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策略探究

发表时间:2021/3/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3期   作者:廖文琪
[导读]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社会对小学课程教学培养学生的效率与质量逐渐进行关注。

        廖文琪
        乌鲁木齐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头屯河区)第126中学慈湖路校区   
        新疆乌鲁木齐市          830026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推进,社会对小学课程教学培养学生的效率与质量逐渐进行关注。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学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掌握其知识,还要对学生的综合素养进行重视。本文对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小学数学深度学习提出策略并进行探究,为提高学生学习成绩与综合素养提出重要建议。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策略探究
        如何提升小学生数学的核心素养,是当前阶段教师与相关部门普遍关注也是谈论最多的话题,并且在当今的小学数学课堂中,在部分教师群体中,已经出现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策略与探究了。但是结合实际情况来看,许多教师在采取对应的策略与教学手法时,是存在一定问题的,比如只主张形式培养、教学角度偏差等问题,所以想要有效实施深度教学,可以参考如下几点内容。
        一、小学数学核心素养重要内容
        小学阶段的课改实施已经具有一定的历史,所以从改革以来的现实情况可以看出,教育部门对学生综合素养地方培育是非常重视的。数学这门学科在小学阶段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不仅能够对学生的数学抽象思维具备启蒙的作用,还能够为学说将来接触的抽象思维学科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能够把握教学的方向,这样才能有效的提高教学效率、实现教师的教学目标。所以,简单来说培养小学数学的核心素养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与思想,让学生具备研究的精神与创新的思维能力,并且培养小学生自行学习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提升的深度探究
        (一)改变老式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积极性
        时代的发展推动着教育事业的不断进步,国家在发展的同时对人才的需求是极大的,并且对人才的要求也逐渐提高。想要提高学生的发展能力,为国家培育全面性的人才,就需要对学生进行课程知识的教授以及综合素养的培育,结合现阶段的小学数学课堂情况来看,面向应试而存在的老式教学模式还是普遍存在的,比如在课堂中教师对数学教材的内容进行阐述、数学应用方向主要是做题、课堂节奏跟着教师走等问题,这种问题直接影响了课程教学的而效率以及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生成,所以针对这一问题,需要教师根据所面对的不同学生群体,结合小学生独特的思维模式与小学生的性格特点来进行分析,从多种角度来找寻教学策略,以学生为教学的中心,来施展教学手法、落实教学目标。
        比如,在进行数学课程的落实当中,教师不能采取以往的教学模式,也不能再依靠以往的教学手法去进行课程的实施,而是应当及时转变教学思路,增加自身在课堂授课时与学生的互动性,在课堂中增加一些生活中的问题以及学生实际遇到的问题等,让课堂浓厚的求学气氛中掺杂一些趣味性的东西,充分的引起整体学生的关注度,让学生投身到课堂的学习与讨论中。同时教师要采取鼓励的方式,引导小学生建立对数学知识学习中的自信心,提升数学在小学生意识中的地位,让学生不断的对数学知识产生热情。
        所以教师个人的教学理念,对于如何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方向产生很大的影响,教师要及时抛弃以往的教学理念,不断对自身的思想以及认识进行更新。在教学中积极结合多种教学方法,并以小学生为课堂的研究与教学对象,所有的客户层活动皆为学生而设,这样才能帮助提高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做出铺垫。


        (二)采用多种教学手法,激发学生兴趣
        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根本方法,就是改变教师思想、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法。结合小学数学课堂的实施情况来看,教师的教学手法针对当下时代的学生来说效果显然是不够的,既不能满足小学生对学习的需求,也不能小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不符合现代的教育改革号召。一味的采取同一种教学手法,会造成学生兴趣的丧失,以及教学效率的下降,不仅没能起到数学教学的作用,也没有实现数学课堂设置的意义。所以针对这一问题,就需要教师能够明确时代发展的趋势,丰富自己的教学手法。同时在学校方面,为了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需要建立相应的基础设施,来方便课程教学更高效的实时,从而达到培养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目的。
        所以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要结合实际情况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比如结合信息技术、情境氛围造就、利用问题引发问题等教学模式从而帮助提升数学的核心素养。比如在结合信息技术进行数学教学时,教师可以在授课前自行录制一个10-20分钟的视频,视频内容要是整堂课程的精选内容,比如课程中的要点、考点以及难点,然后在数学课堂中进行视频的播放,经过10-20分钟的观看,学生会在观看中产生问题,教师可以利用学生产生的问题去培养学生自行探究的行为,在进行培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对学生不懂的地方进行查漏,掌握学生不了解的知识点,然后进行重点讲解。
        经过这种方法,学生会逐渐生成自主进行学习的意识与对待事物产生质疑的意识,抱着问题去寻找答案。教师利用数学问题为教学载体,通过引导学生自行思考,来提升学生的探究意识。而教师也从知识的传输者这一角色变为问题的引导者,为学生引导正确的方向,帮助学生通过训练生成思维意识,增加你啊学生的分析与解答能力。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也要注意提问的有效性,结合教学的而目标和内容来引发学生思考,所选择的问题要具有针对性,这样才能针对学生不同的问题进行完善,从而实现小学数学综合素养的提升。
        (三)结合实际生活问题,增加应用能力
        在求学的过程中,所有的学科都要一实践为目标,无论是教学的角度与目的,都要把实践作为实施的重要内容,因为人们的知识与实践是不能分开的,尤其是在数学学科当中,数学知识的生成,是经过人类不断的探究与总结的过程,所以在基于小学核心素养视角下的课堂教学中心,也必须考虑实践与理论的融合程度。尤其是新课改不断的号召与要求,所以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培育更加要落实到生活中。数学教师所传授的知识,都是课本上已经具有的,并不是通过教师或学生的实践总结出来的,所以就导致学生在进行学习时难以对知识产生深刻的认识和掌握,所学习的知识也只有经过不停的练习才能达到熟练应用的目的,这样的教学角度不仅会给学生造成负担,还会降低教学质量,让学生抱着懵懂的学习状态。而且小学生所具备的特点是好奇心极重、行动能力极强,并且也具备探究能力的良好意识。所以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来多鼓励小学生进行实践和探究,把课堂中的较为抽象的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的直观、具象的形象相结合,更加符合小学生的思维模式。例如在讲解《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身边找寻有关长方形的东西,比如文具盒、书本、电视、桌子等现实生活中常见的东西,来进行比喻,然后通过教学与计算得出物体面积的大小。这种把现实图像于数学数字结合进行讲解的方式,能够把数学理论进行直观的呈现,并且把数学理论与生活实物进行结合,更能够符合小学生思维特点。采取这种方式进行教学,可以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还能够增加学生的联想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从而实现数学核心素养的提高。
        结束语:综上所述,要想有效的提升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需要教师不断的对学生进行分析,并从不同角度实施策略进行培养,让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可以得到全方位的提升,对学生数学思维、探究精神、学习意识等综合素养的培育,无论是对小学生当下的学习还是未来发展来说,所产生的影响都是极其有利的。
        参考文献:
        [1]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J].马荣辉.新课程(小学).2017(12)
        [2]立足兴趣,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J].覃玉珍.新课程(综合版).2018(12)
        [3]关于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若干思考[J].杨红霞.新课程(综合版).2019(0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