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金菊
台州市洪家中学浙江 台州 318015
【摘要】数学概念是培养是学生核心素养的最佳载体.数学核心概念单元教学设计能够让概念教学突破课时局限,促使学生学习概念体现出系统性、完整性的特征.
【关键词】 核心素养 单元教学设计 等差数列 等比数列
问题的提出
长期以来,数学概念教学往往是以知识内容为线索,以知识和技能为主要目标,以课时为单位来进行设计.这易使数学概念碎片化.在教学中呈现核心素养的真实情境和探究,打破以课时为单位的教学内容安排,转为以实现整体性学习的单元教学成为广大教师的追求.本人认为以单元为单位进行教学设计,是一种有效的途径.
一、高中数学单元教学设计的实施
单元教学设计是以重新划分的知识单元为设计内容,是把连续的、较为独立的内容呈现界定为一个单元,一节课是一个小单元,由相关教学内容组成的几节课可作为一个单元,一章可作为一个单元,也可以把教材中的几个教学单元组成更大的单元,即大单元.以“问题一探究一表达—领悟—应用”的模式来呈现的教学设计.引导学生以问题为中心展开学习,促使学生主动地开展与问题有关的探究活动.高中数学单元教学设计实施的要求:首先,明确什么是高中阶段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体现在哪几个方面.梳理各个知识点与核心素养各个方面的相关性.其次,根据学生的学习理论和知识的内在联系,根据课程标准的学业质量水平要求,合理划分单元.再次,培养学生学会“有逻辑地思考、创造性思考”.
二、“等差、等比数列的概念”单元设计案例
本文以人教A版必修第二册教材“等差、等比数列的概念”为例,开展了单元教学设计.按三个课时对本单元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1. 呈现背景,提出问题
背景1 生活中的数列
(1)班级中末位为5的学号从小到大的排序:5,15,25,35,45
(2)目前通用的人民币面额从小到大的排序(单位:元) 0.1,0.5,1,5,10,20,50,100
(3)中国参加奥运会历届获得的金牌数 15,5,16,16,28,32,51,38,26
背景2 古书中记载的数列
(4)易经中写道:“《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用数表示
1,2,4,8,16
(5)三字经有记载:“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用数表示 1,10,100,1000,10000
(6)古希腊毕达哥拉斯研究的三角形数1,3,6,10,15,21
背景3 数学中的常见数列
(7)全体正偶数构成的数列2,4,6,8,10,…
(8)-1的1次幂,2次幂,3次幂,4次幂……构成的数列-1,1,-1,1,-1,……
(9)由无穷个2构成的数列2,2,2,2,……
通过丰富的具体实例再次体现数列与生活、古代、数学的紧密联系,让学生知晓,生活中处处存在着数学知识.让学生明白研究数列从研究相邻两项之间的关系开始.通过互动得出两类特殊的数列.
核心问题:数列中的两类特殊数列,我们怎么给它们命名?总结一下这些数列的特点,
我们如何用数学语言来表达?
此问题开放性较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出以下几个问题:
问题1:如果让你对以上9个数列进行分类,你会怎样分类?依据是什么?
问题2:数列(1)、(7)、(9)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如何给这样的数列一个名称?你能用数学语言来表达吗?
问题3:数列(4)、(5)、(8)、(9)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如何给这样的数列一个名称?你能用数学语言来表达吗?
问题4:比较以上两种特殊数列的定义的异同点.
问题5:以上得出的两种特殊数列,怎样求它们的通项公式?
问题6: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中的有什么联系?当时,有什么关系?
问题7: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至少要有几项?怎样给中间项命名?中间项与它的前后两项分别是什么关系?是否任意两个数都有等差中项?都有等比中项?
问题8:等差数列与一次函数、等比数列与指数函数的有什么关系?
2.分析归纳,寻求方法
学生通过分析、观察,归纳出等差数列定义,强化了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思维过程,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归纳能力.通过类比等差数列的定义,得出等比数列的定义.在解决问题4时,比较出等差数列的概念与等比数列的概念的相同点,异同点要注意公差d与公比q的取值范围的问题以及等比数列中的项不能为0.问题5以后学生不能马上回答出来,可设计以下活动:
活动1:先独立思考,然后再分组讨论该用怎样的思路与方法解决问题5,6,7.
活动2:通过什么方法比较数列与它所对应的函数的关系?
预设通过生生、师生之间的讨论,教师基于学生的认知潜能与认知障碍给予指导,让学生明确解决问题的思路及其产生的缘由,这是对概念的理解和迁移的重要手段,也是提升学生思维能力和数学素养的重要手段.
3.推理论证,得出结论
活动3:逐个解决问题5,6,7.可以全班讨论,可用不完全归纳法、累加法与累乘法求通项公式,这是常用的方法.
活动4:通过作图可以得出数列与对应的函数关系.在同一个直角坐标系中分别作出函数与数列的图象,函数与数列的图象,等差数列与一次函数、等比数列与指数函数的有什么关系?
4.运用结论,解决问题
活动5 例题教学
例1 (1)–401是否是等差数列 -5,-9,-13,…,的项?如果是,是第几项 ?
(2)是等比数列,则求及公比.
例2 (1)已知数列满足.数列是否为等差数列?说明理由并求出.
(2)已知数列满足.数列是否为等差数列?说明理由并求出.
例3 (1)等差数列中,,求.
(2)等比数列中,,求.
(3)在等比数列中,,,求.
例4 有四个数,其中前三个数成等差数列,后三个数成等比数列,并且第一个数与第
四个数的和是16,第二个数与第三个数的和是12 ,求这四个数.
5.回顾反思,内化迁移
活动7:请大家谈谈学习本单元的收获与体会,可以从学习内容及学习思想方法以及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方面谈.
三、实施单元教学的感悟
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教学通常需要4个课时,采用单元教学后,3个课时能够完成教学任务,其中第1课时主要用于提出研究的问题,然后探讨、推导得到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第二课时主要用于等差数列、等比数列证明及求通项公式;第三课时主要是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性质及运用,对这个单元的归纳、总结与巩固.
从教学实践来看,教学目标达成度比较高;从课后的学生访谈情况来看,学生对这样的数学课比较满意. 因为单元教学在合作、探究的活动中,学生的状态是舒展的,他们的思维是激发的、开阔的、开放的,更有利于他们学会思考、学会探究、提高数学能力.
从单元教学的设计看,教师要紧扣学生的认知水平,认真研究教材内容,、使各个知识点(概念、方法、思想)成为整个构架下的一部分,让学生的学习可形成一个体系.
四、结束语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获得知识,如果没有完满的结构把它联在一起,那是一种多半会被遗忘的知识.”单元教学是以知识结构为中心, 以其独特的编排特点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提供了载体,它不仅有助于知识的记忆与理解,更强调了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情感态度、探究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章建跃.数学教育随想录(上下卷). 浙江教育出版社,2017
[2]章建跃.数学概念的学与教.人民教育出版社[J],2005
[3]杨语君.中学数学概念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