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探究

发表时间:2021/3/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3期   作者:赛特尔汗 夏木斯伊提
[导读] 自主学习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突破,

        赛特尔汗 夏木斯伊提
        青河县查干郭勒乡牧业寄宿学校836200
        摘要:自主学习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突破,它直面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养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成为新课程改革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的重要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逐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基于此,对小学高年级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进行研究,仅供参考。
        关键词: 自主学习能力;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引言
        目前,许多教师依旧受传统教育思想的限制和束缚,采取死板、专制的教学手段,盲目追求学生取得更高的学科分数,过于突出自身的“讲”和“教”,没有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思考问题的机会和时间,忽略了学生的主体体验,抑制了学生自主能力的进一步发展。
一、自主学习能力的概念
        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主学习,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探索、学会创新,主动感受数学知识的形成,尝试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新课程改革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积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一)以生为本,引导自主思考兴趣
        对于小学数学学科而言,独立思考是必须的,是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基础,也是学生个性化发展与创新学习的前提条件。因此,教师以生为本,强调独立思考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将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基点,用问题作为自主思考的驱动力,通过合理设置趣味学习情境,设定有效的探索问题,来引导学生通过已有的学习经验,来进一步主动思考和探究,有效的启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比如,在学习《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这一内容时,教学重点在于充分引导学生利用“除法”意义的理解和已学习积累的除法计算经验,让他们去自主探索两位数除以整十数的口算和笔算正确计算方法。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来复习已有的一位数除法计算方式,板书几个算式让学生来计算。其次,可以构建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趣味学习情境,教师可以出示40只圆珠笔和一些盒子,让学生来动手分成10份进行分盒包装,到底要装几盒才能装完?并让学生根据以前学过的知识来列出可行的算式,进行口算和笔算验证结果。通过这样的贴近学生日常的趣味教学情境,能让学生快速理解“两位数除以两位数”的意义,它能快速帮助学生根据表内除法类推出整十数的口算,计算40÷10时,可以联想到已学过的乘法40X1=40,想到40÷10=4。也可以根据个位数除法4÷1=4,想到40÷10=4。


        (二)联系生活展开教学,锻炼独立思考的能力
        通过联系生活来展开课堂教学,有利于降低学生对抽象知识的陌生程度,同时还能调动他们以往的相关经验,便于学生联系这种经验对所学知识展开思考,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存在的密切连接,从而转变学生以往对数学课的消极态度,不断提升他们的思考热情。例如,在教学“圆”时,首先,教师向学生展示了生活中最常见的自行车轮、汽车轮胎以及马路上的井盖等图片,给学生的视觉带来一定冲击,初步勾起了学生以往的认知经验。其次,教师引导学生联系以往的生活经验来思考汽车轮胎和井盖为什么是圆的,并给他们留出3~5分钟的思考时间。有的学生结合在生活中骑车、乘车以及观察井盖的经历展开了思考:如果汽车的轮胎是方形的话,当四个直角碰到地面,很容易产生颠簸和倾斜的感觉;如果井盖是方形的话,当人们修理下水道将它掀开时,很容易直接掉落下去。最后,通过联系生活展开教学,不仅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经验,还可以锻炼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
        (三)营造趣味性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热情
        现在,我们已经步入了信息时代,学生视野较之以往而言,更加开阔,经常是建立在一个较高层面上去面对或审视课堂、教师。正因如此,高年级学生也就越来越挑剔,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丰富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很难吸引学生注意力,也就无法调动学生对课堂学习的参与热情,最终也不会有自主课堂的构建了。认识本身就是一个令人惊讶、差异甚至是神奇的过程,不仅可以激发高昂的兴趣,还能保持较长时间。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利用学生的实际认知规律,为其创设相应有趣的课堂学习环境。教师对于教学内容的设计,要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主要依据,这对学生是否能够高效、自主地参与学习有着非常直接的关系。小学生尤其对新鲜、无知的事物感到好奇,有着强烈的探究心理,有助于激发他们的求知和操作等等学习意愿。但是,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学内容过于复杂,学生会感到畏惧;而教学内容过于简单,学生一学就会,也很容易丧失学习兴趣。因此,数学教师在安排、设计教学内容时,必须要注意深浅得当、难度适宜,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全部掌握教师所设计的学习内容,并且在学习中长时间保持学习兴趣,从而有效提升教学效果。
        (四)教学中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新课改环境下要求教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习的效率。高年级数学教学中要与信息化技术相结合,现阶段微课教学应用比较广泛,学生可以根据微课的特点,随时随地的利用微课进行课前的预习,以及疑难知识的学习,微课还可以进行补课,让学生通过微课自主学习,尽快地赶上学习的进度。当前也有不少学生借助寒暑假期间,通过微课进行数学学习,达到对于本学期知识的巩固和对下学期内容的预习。对于下学期重点知识点也有详细的视频讲解,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微课通过视频的形式更能迎合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在日常微课教学中做好指导和监督的工作。
结束语
        总之,在小学高年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要求教师必须要重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及时帮助学生解决疑难困惑,引导他们树立自主学习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的自主学习热情,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及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徐琳.小学高年级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J].新课程(综合版),2018(10):174.
[2]李媛.如何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数学自主学习能力漫谈[J].课程教育研究,2018(39):148.
[3]陈少芳.小学高年级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模式探究[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8(09):138-13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