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分层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

发表时间:2021/3/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3期   作者: 钟春苑
[导读] 随着新课改的进行,教师越来越重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钟春苑
        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华东中学514400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进行,教师越来越重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初中数学对于初中生来说,是他们所有科目中最难理解的一门学科。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是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将学生分为不同层次,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教学目标、设计分层教学内容并对课后作业分层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它是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和兴趣设计的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极大地降低了学生学习数学的难度,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最终使得每个学生都能实现全面发展。
        关键词: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策略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数学教师在课程教学中应该考虑到所有学生的情况,针对学生的特点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来进行个性化教学,同时引起足够重视,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为了完成教学目标,通过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必须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掌握,在此基础上进行个性化教学,使得学生可以在较好的氛围中完成学习,通过学习目标的达成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最终达到提升数学课教学效率、使学生通过数学的学习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收获。
        一、分层教学法概述
        分层教学法是当前诸多学科教学中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教学方法,是教师在学生知识基础与智力和非智力因素有明显差异的前提下,采用因材施教的方式有针对性地对各层次学生开展相应教学活动,从而达到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分层教学法,能在有效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同时,使所有层次的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进而对数学学习充满热情,形成良性循环。
        二、分层教学在初中数学中的实施策略
        (一)将教学目标分层
        由于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领悟能力各不相同,所以教师要针对不同的学生制订不同的教学目标,利用差别化的教学方法,在分层学习当中来满足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需求。为了达成教学目标,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有效利用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为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技巧,根据课堂上所学习的知识,对学生来进行教育的创新引导。教师可以根据知识层面的内容,在课堂教学当中培养学生的学习技巧和学习思维。教师也可以通过鼓励学生来激发学生的数学课堂探究热情,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探究当中树立科学的数学学习思维。教师还可以在基础知识教学过程当中培养学生的学习技能,使用更加适合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分层教学法,逐步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能力,实现教育教学的创新教学目标。
        (二)授课中进行分层
        在授课过程当中也应实施分层教学。为了有效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调动学生的课堂学习主动性,就要在闭合过程当中设计课堂教学内容。

教师可以通过有梯度的教育教学设计,满足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需求,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层次来组织相关知识教学;教师也可以通过有效的激励措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还可以通过实践教学方法,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使学生能够根据知识的难易程度来进行有效的知识拓展。教师要有意识地降低学习难度,使学生能够端正学习态度,在学习的过程当中进行主动的思考和探究,有效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探究能力。教师在回答教学问题时,要通过科学的点拨和引导,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提高学生的问题分析热情,培养学生问题分析能力,丰富学生的学习思维。
        为了有效实现班内学生的全体进步,教师应当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进行教育引导。在作业布置上可以采用分层教学法,从学生的学习能力入手,尊重学生的学习需求,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制订科学完善的学习计划,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与进步。例如,在作业布置上,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多元的作业布置方法。“对于反比例函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它的图像分布在第一、三象限。B.点(k,k)在它的图像上。C.它的图像是中心对称图形。D.y随着x的增大而增大。”在做该作业题的过程中,针对第三层次的学生,教师可以将其改为CD二选一的选择题;针对第二层次的学生,则可以将其保留为四选一的选择题;针对第一层次的学生,则可以将其改为问答题,并且让学生画出反比例函数的数轴图并列举特征。通过分层次设置问题,确保每一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与锻炼,从而体现出分层教学法的效果。教师在课堂教育教学当中,要通过双向性的引导和互动来调节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教师要树立科学的教学目标,在实践教学当中完成教学目的,要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学习观念。教师也可以在备课过程当中,以中等学生为教学的基础,兼顾优等生和学困生,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三)课后巩固进行分层
        学生在课后进行知识的学习和巩固,应在教师的科学引导下进行。教师为了有效提高学生课后作业的质量,减轻学生作业过程当中的压力,在布置课后作业时要做到具有针对性,通过让学生感受到知识学习的乐趣,不断提高学生在课后探究知识的热情。教师要确保学生在课后探索中进行不同层次的学习和探究,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探究积极性,丰富学生的学习思维。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同底数幂的乘法”时,就可以通过布置课后作业,利用习题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进行课后知识的巩固和探索,从而有效提高学生对于本节课知识的掌握能力。教师也可以设计具有竞赛性的习题,激发学生的好胜心,使学生能够在课后知识巩固当中迅速掌握知识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有效地丰富学生数学学习思维,让学生在数学学习当中树立科学的探究观念。
        结语
        不同的学生有着截然不同的学习基础,有着不尽相同的学习理解能力,这是一种非常客观且正常的现象。作为基层一线教师,我们不能为了追赶教学进度就一味地采用整齐划一的教育教学方针,正确的做法应当是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所具有的不同才智进行针对性的教育与引导。这样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基础才能被充分证实,学生们个性化的数学学习需求也能被有效满足,不同的学生也都能朝着共同的方向进步与发展。
        参考文献
        [1]邱军.初中数学分组分层教学浅议[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8(02):254-254.
        [2]蒋隆兰.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分层教学法的合理运用[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8(11):135-13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