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杰
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区北高镇埕头中学 351148
摘要:初中化学课堂在面对时间少,任务重的情况下,就需要老师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根据新课改的要求,深入研读化学教材,不断运用新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对学生想要获得知识的欲望进行指导,从而让他们获得更多的知识体验,并能够体验学习的快乐,进而对化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树立学好化学的信心,最终实现化学课堂的高效性。
关键词:化学;课堂;教学;高效性
一、初中课堂教学的现存问题
(一)教学形式单一
与其他的学科相比,化学学科重点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化学具有较强的抽象性、逻辑性、辩证性以及应用性。但客观来说,在现阶段初中课堂教学中,很大一部分教师为完成课堂教学目标,会把全部注意力集中在基础知识点教学中,而在新旧教学理念的较量中,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屡占上风,课堂教学缺乏新鲜血液。在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很难集中注意力参与到学科探讨中,其主观能动性受到制约,课堂教学效率自然也难以得到有效提升。
(二)师生缺乏有效沟通
虽然现代教育体系提倡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但很大一部分教师认为若想实现高效率的思维引领,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保有绝对的权威性,这显然与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背道而驰。因此,在这样的课堂教学环境下,师生关系可能会走向两种极端: 一种是学生对于教师过分依赖,不习惯于自主思考问题;一种是学生对教师过分畏惧,师生之间压抑的关系致使学生不能及时提出心中的疑惑,导致学生丧失补全知识漏洞的良好机会,终究会制约学生的思维发展。
(三)过分注重测试分数
把分数作为评判学生的唯一标准这一现象仍旧普遍存在,久而久之,不论教师还是学生,都会把课堂的侧重点放在学习成绩的提升上,甚至会采用一些不科学、不合理的方法开展课堂教学,学生可能会采用文科死记硬背的方法记忆化学公式甚至习题,而不注重锻炼逻辑思维,舍本逐末。
二、在教学中渗透科学素养的策略
(一)培养学生科学学习态度
科学态度包括科学精神与科学品德两方面。学生不仅要具备崇尚科学的精神,而且要有端正的科学品德。科学态度是化学学习的基础。学生只有具备科学的学习态度,才会产生探索新知识、新发现的责任感,才会在学习中保持坚持不懈、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
(二)培养学生科学学习方法
在初中化学学习中,科学的学习方式是非常重要的。化学是一门中性学科,既需要实验、观察、分析的理性思维,又需要假设、推理、总结的感性思维”。众多的化学实验探究活动会涉及比较、类比、综合分析等诸多学习方法。与此同时,化学学习方法还具有一定的实践性,化学实验也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这些都需要学生对化学学习方法的综合运用。
(三)采取科学的化学教学方法
科教兴国。化学教学方法也要紧随教育发展形势,融入科学、创新的教学方法。教师要结合初中生身心发展需求与认知能力的特点,遵循循序渐进、逐步深入的原则,组织、设计化学教学内容,安排教学进度,以培养其科学的化学思维方式。
对初中化学教学,教师要密切联系实际生活,引导学生逐步从认识水、氧气等元素的构成到了解并掌握各种化学元素,再到分解物质、合成物质的学习等,梳理其中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操作能力,以实现化学教学由知识到现象、由现象到现实的逐步探索。在逐步探索的过程中,学生的科学素养将形成并得到发展。
(四)培养学生科学的化学探究能力
对初中生来说,化学知识有一定的陌生感。这就需要化学教师进行科学的引导。而探究性实验教学不仅符合初中生的学习特点,而且可有效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学生要在掌握化学基本知识、原理与思路的基础上,具备听、记、背、练等基本化学学习方法后,根据新课程标准“以探究性学习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要求,开展探究性实验教学,将课本化学知识外延,积极拓展化学思维。这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有重要意义。
三、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
(一)合理划分重难点内容
部分逻辑思维能力相对较差的学生认为初中化学学科复杂抽象,这种现象在所难免。因此,初中化学教师要根据每堂课的教学目标合理划分重难点教学内容,进而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具体来说,重难点内容主要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难以理解的、可能会存在学习困难的内容,明确了划分这些内容,教师就能够有的放矢地开展高效率的教学,确保学生能够明细学习侧重点,强化教学效果。
(二)丰富教学手段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必须以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为根本目标,用现代化、信息化、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来加固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具体来说,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和认知水平,在制订教学方案时更加灵活,或者说,教师可以将因材施教的育人理念发扬光大,适度采取分层教学,尽可能保证学生在了解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发扬个性。
(三)锻炼学生发散性思维
发散性思维不仅对学生掌握化学思想,领悟化学知识有重要促进作用,更对整个自然学科的学习具有重要意义。初中阶段的化学知识体系虽然很庞大,但是知识层次涉及较浅,因此初中是锻炼学生逻辑思维的最佳时机。所以,教师要在这一阶段重点培养学生以不变应万变的发散思维。具体来说,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的思维严谨性,鼓励学生按照严谨的逻辑顺序思考问题,保证清晰的解题思路。其次,教师要锻炼学生的思维深刻性,杜绝采用题海战术,而尝试使用举一反三的习题讲解方法,鼓励学生深入挖掘习题信息。最后,教师不能忽略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应适当引入一题多解理念,避免学生在长期练习中丧失思维活性,产生情性。唯有发散性思维得到锻炼,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会真正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自然水到渠成。
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化学课堂效率的提升需要化学教师在新时期课程改革的道路上持之以恒地探索。因此,初中化学教师要紧紧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在教学手段、教学理念方面做出改进,着重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构建高效率的化学课堂。
参考文献:
[1]潘立菊.如何抓好初中化学教学[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9):267.
[2]刘生优.渗透科学素养 提高初中化学教学效率[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9):293.
[3]刘选鹏.浅析如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花炮科技与市场,2020(03):219.
[4]许生旺.如何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J].花炮科技与市场,2020(03):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