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教育视野下小学体育教育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发表时间:2021/3/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3期   作者:林锦秀
[导读] 生命教育,即在教学中向学生讲授有关于保护生命的知识内容

        林锦秀
        福建省三明市三元区教师进修学校  365001
        摘要:生命教育,即在教学中向学生讲授有关于保护生命的知识内容,以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素质教育的全面落实,生命教育在教学过程中的有效实施已成为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的必要路径。特别是在体育教学中,存在生命安全的因素较多。因此,将生命教育纳入实际教学中,不仅能够确保体育教育更加科学、有效地实施,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生命安全意识。然而,就当前小学体育生命教育的现状来看,生命教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实施并不理想,所以,小学体育教师应加以重视,积极探索突破点。基于此,本文主要探讨了生命教育视野下小学体育教育的现状与对策。
        关键词:小学体育;生命教育;体育教学;有效对策
        一、当前小学体育生命教育的现状
        (一)对生命教育的重视程度不足
        现阶段,由于受到我国传统应试教育思维的束缚和禁锢,大多数小学管理者认为体育是技能学科,难以跟语文、数学和英语学科相提并论。在这种教育思维的影响下,许多学校不仅没有为小学体育学科配备足够专业教师,而且还时常压缩体育课程的正常上课时间。当基本的体育课程教学都不够被重视的情况下,生命教育自然就不会引起重视。
        (二)生命教育难以融入到小学体育教学中
        小学体育教师作为体育教学的管理者和引导者,是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实施生命教育的关键因素,更是影响其教学效果的主要原因。但是,就当前的实际教学现状来看,许多小学体育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没有相应的教材可供参考,再加上部分教师本身没有接受过专业的训练和学习。另外,受到传统教育思维的影响,大多数体育教师习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体育游戏或活动引导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很难主动地探索和创新课程教学方法,长此以往,教师很难将新的教学理念和生命教育进行有效整合,并真正落实到小学体育课程教学中。
        (三)生命教育在正常教学中难以有效实施
        由于学校和教师缺乏对课程体系的真正理解和认识,许多学校仍然将体育课程作为锻炼身体和开展游戏活动的学科,因此很难将体育课程学习与生命教育联系起来,毋庸置疑,生命教育很难在小学体育课程教学中有效实施。此外,许多小学生本身缺乏生命安全意识,且缺乏积极的学习态度,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会或制约课程教学目标的落实和教学活动的顺利实施。
        二、改善小学体育生命教育的有效对策
        (一)提高学生的生命意识
        不同的体育锻炼对学生的生命教育的侧重点不同。比如排球、足球、篮球等运动需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引导学生进行合理、良性的竞争,并体会自身的价值;再如乒乓球可以培养学生专致的态度;长跑运动则可以培养学生的耐性和毅力。

此外,由于不同的学生其生活经验、家庭背景以及个人认知水平等存在不同,在体育发展和生命意识上也具有不同的特点:一些学生爆发力强,更擅长短跑运动;一些学生有很强的耐力,擅长长跑项目;另一些学生跳跃能力较好,擅长球类运动;还有一些学生情绪容易激动、不自信、比较悲观等。因此,小学体育教师需要根据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性进行引导,开展相应的生命教育活动,提高学生的生命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除此之外,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也需要根据学生的身体特征选择适当的体育活动和训练的强度,进而提高小学体育生命教育的有效性,促进学生生命意识的提升。
        (二)加强体育教学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
        体育教育和生命教育均源于生活,与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在小学体育课程教学中,教师要将实际生活情境有效融入体育教学活动中。当小学生在遇到紧急情况时常常会因紧张和恐惧而出现错误的行为。这时,教师可以构建“火灾逃生、地震躲避”等实际情境,并将生命教育转变为体育游戏活动,指导学生通过体育游戏活动学习躲避危险的方法。比如: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开展类似“伤员急救”的游戏,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比赛,对组内的3名患者进行急救,并迅速送往医院。其中分别有心脏病患者、溺水患者和骨折患者,在游戏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急救常识。此外,教师还可以创建真实的情境(如交通规则)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学生通过学习一些交通规则体验真实的生活环境,进而体会生命的价值。加强体育课程教学与生命教育之间的联系,通过实际生活中可能危害学生生命的因素,使学生可以在实践中掌握保护自己生命的技能,进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
        (三)运用家庭、学生和社会合作共育模式
        生命教育始于家庭,在学校中落实。两者是密切相关且密不可分的。家庭教育对学生生命观有重要的影响,如:饮食习惯会影响学生的身体健康,父母的生活态度会影响学生对生活中面临的困难的态度,这就要求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之间应加强联系,以培养学生正确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引导学生在遇到困难时,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如今,随着社会与与时代的进步,互联网信息、社交活动以及大众的价值观等都会影响学生的生命观。在这种情况下实施生命教育不能回避这些;相反,有效地将社会因素融入小学体育生命教育中,有助于培养学生在社会环境中保护自己和在社会环境中健康成长的能力。此外,社会是生命教育素材的重要来源之一,也是生命教育的重要实践场所。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对小学体育生命教育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学生要学会正确地对待生命,乐观地面对现实生活中出现的一切困难,然而要培养学生的生命观,提高学生的生命意识,就必须将其内化为学生的生命技能,而这就要求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不断成长。因此,学校应加强与社区之间的联系,定期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并建立社会实践基础,引导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不断成长,树立正确的生命观,为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结语
        综上所述,将生命教育有效渗入小学体育课程教学中是一项相对复杂的目标和任务,也具有一定的创新性,这要求小学体育教育工作者深入剖析当前体育教学中面临的困境,并积极探索和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这样才能与时俱进,将生活教育真正融入小学体育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生命安全意识,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小青.体育教育中生命教育的诉求、融合及路径研究[J].体育学院,2016(11):29-30.
本文系三明市“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培养对象”专项课题《小学体育教学中生命教育的实践研究》,立项批准号:ZXKTM-18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