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美术教学策略探析

发表时间:2021/3/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3期   作者: 纪艳芬
[导读] 小学美术课堂的教学实践是当前核心素养背景下

        纪艳芬
        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临齐街道西关小学   253500
        摘要:小学美术课堂的教学实践是当前核心素养背景下,培养学生鉴赏美术、创作美术、建立正确审美观念的重要途径,教师应当积极面对,通过多样性的教学手段改革优化美术课堂的效率。教师在核心素养的指导下展开美术实践活动时应当联系学生的实践生活、合理运用微课等信息技术,在学生美术基础奠定的情况下,多多鼓励其进行自主创作,从而促进其美术核心素养的健康成长,使其发展为具备一定审美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小学美术;核心素养;审美;情感
        前言:对于小学美术学科而言,这一学科是促进学生审美能力与创造能力发展的重要学科,也是美育渗透的重要途径,所以,教师需要对美术教学提起足够的重视,并对其进行不断的优化。也就是说,教师需要将教育改革之后的新的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方法运用在美术教学中,给学生创造出能力发展的空间,同时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促使他们进行高效的学习。
1、深入探究,丰富美术情感
        学生在欣赏美术作品的同时,教师可对其讲解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的情感表现,可通过图像或视频的形式展现,而在学生自由创作的过程中可以将自身情感融入其中,这是渗透美术核心素养的恰当时机。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深入探究美术表现来强化其主观能动意识,让学生在临摹、自由创作的过程中丰富美术思维,在构思表现中表达自己的情感思维,从而形成能动性来解决学习中面临的问题。以《水墨游戏》一课为例,该节内容中学生接触的绘画技法和国画技法有一定联系,教师为吸引学生注意力可播放有关水墨主题的动画片,如《小蝌蚪找妈妈》《牧笛》等,让学生欣赏短片并讨论其特点以及观看感受,在体验传统水墨艺术的同时发现其内在美与外在美。发放水墨画专用的作画工具,并指导学生进行浓墨、淡墨的调试,学生在独立尝试中理解并掌握了通过清水将毛笔蘸湿后拭去多余水分的技巧,学会在调色盘中化开墨汁并调出清墨和浓墨后。在自主探究中感受水墨画中用笔、用墨的特点,并学会巧妙控制水分并利用侧锋、中锋来调墨色。水墨画有着"落笔成型"特性,教师可设计故事主题让学生选择故事中喜爱的角色或道具来自由绘画,如小猫、小鸡在雪地里玩耍的脚印,学生贴合故事来大胆"玩"笔墨。

让学生以临摹为基础将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情感融入其中进行创作,不要在创作方式与内容上给予学生过多的限制,使其在以物探究中累积经验并形成创作构思,以美术情感来驱使学生通过深入、独立的探究来逐步丰富美术情感与美术表现素养。
2、引导审美感悟,激发学生创作欲望
        审美心理学表明,审美快乐是由高级感官的感受一直贯穿到心理结构的各个不同层次,使整个意识活跃起来,多种因素发生自由的相互作用,产生一种既轻松自由,又深沉博大的快乐体验。要形成此类效应,需要教师善于展示美术作品的艺术美,引导学生充分感悟作品之美,乐于探索表现方法,积极展示自我,领略成功的喜悦。一般而言,教师在美术课堂上常常会展示一些名家名作,引导学生欣赏。在教师的评述和学生自我感悟下,学生会充分体会到一种发自内心的愉悦。例如,在教学"聚聚散散"一课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了吴冠中先生的名作《江南水乡》,并配以古筝曲《渔舟唱晚》。学生在感受作品特有的中国画技法水墨韵味美的同时,还能感受疏密有致的构图美以及画家对江南水乡的情感美。在赏图、观察、听讲和评价中,学生会逐渐体会到这些内涵丰富的美,愉悦感萦绕在心头,从而产生绘画热情和创作欲望。
3、营造良好氛围,激活学生审美体验
        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科核心素养,教师需要转变单纯的教学模式,不再以简单绘画技巧和美术知识的讲解为主,而是深化学生对事物本质的了解。刺激学生的多个感官,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让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全面提升个人的审美情趣。在改革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传授给学生不同的赏析技巧,让学生身临其境主动感知事物的本质。其中良好学习氛围的营造必不可少,这一点能够让学生获得最佳的审美体验,全面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比如在讲解人教版小学四年级美术下册平凡的美时,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对比欣赏来将生活之中平凡的事物转化为艺术创作。个人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得到了有效的锻炼。教师则可以以积极展示与平凡生活相关的经典绘画作品,比如米勒的《拾稻穗的人》,梵高的《向日葵》。学生可以在仔细观察的过程中找出这些作品的共同点,说出个人的真情实感。教师才可以适时引出不同的课题,鼓励学生深入的了解平凡的美。分析其中所蕴含的内涵,积极展现平凡之处所蕴含的美。 学生的个性特点非常重要,这一点也是良好学习气氛营造的根本所在。教师需要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了解学生已有的美术素养水平。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着眼点,关注当前教育教学模式深化改革的核心要求。
结束语:纵观新时期核心素养教育改革的推进,美术作为培养学生的审美观、价值观的重要科目正在逐步崛起。如何灵活的就学生核心素养的建立而进行课堂教学实践,保证学生美术基础打牢的同时,有效升华其审美素养,值得当前每位小学美术教师的思考。
参考文献:
[1]黄卉琪.核心素养下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实践分析[J].当代教研论丛,2020(05):118-119.
[2]戴萍.核心素养视野下小学美术教学实践分析[J].名师在线,2019(32):74-7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