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歌曲在中职音乐教学中的应对策略

发表时间:2021/3/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3期   作者: 何 琦
[导读] 随着科技的进步,互联网的出现,学生获取音乐的途径也越来越广

        何   琦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第一中等职业学校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    311200

        【摘要】  随着科技的进步,互联网的出现,学生获取音乐的途径也越来越广,出现了网络歌曲这一新事物,深得人心。本文通过网络歌曲的优劣性以及现在音乐教学课堂中存在问题的分析,并且针对当今的音乐教育现状,探讨了如何借助网络歌曲的优势来更好的开展音乐教学工作这一问题,能更好的促进学生欣赏美、鉴别美的能力的培养,真正做到新课标要求下的素质教育。
        
        【关键词】 网络歌曲 音乐教学 应对策略

        
        一、网络歌曲的背景
        1、网络歌曲的含义
        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互联网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网络神话,网络歌曲就是现代网络的一个奇迹。那什么是网络歌曲呢?其实这个定义确定很难下,到目前为止已经很难分辨什么是网络歌曲,什么是流行歌曲。因为它的传播速度实在是太广太快,有人认为网络歌曲指的主要是网络传播并得以流传的歌曲,其主要分为三大类:既网友的原创、翻唱、改唱,网络在这里就担当起捧红歌星传播原创音乐,聚集网络歌迷的角色。
        自雪村一句:“翠花,上酸菜”,把全国亿万网民逗得哈哈大笑之后,近些年冒出的不少新兴网络歌曲,如《老鼠爱大米》、《两只蝴蝶》、《学猫叫》等,流传的速度之快和波及面之广,无不让人瞠目结舌。

1、网络歌曲的发展及其原因
        然而,就在网络歌曲传遍大街小巷,成为很多人心中的挚爱的同时,却又有人说网络歌曲是粗制滥造的“口水歌”,是“短命”的音乐,但我认为网络歌曲却有它独特的魅力,特质的生命力。陕西省音乐家协会主席、国家一级作曲家贺艺先生认为,网络歌曲是网络普及发展的产物,如其他所有是新生事物一样,在网络歌曲的发展阶段里,不可避免会有少数从内容到形式质量都不高的网络产生。我非常赞同他的观点,每个新事物的诞生都需要经历不被认可到完全认同的过程,而这时的网络歌曲正是在经历这样一个过程。
        
        2、网络歌曲对当代青少年的影响
        网络歌曲的多大部分歌迷都来自于青少年,网络歌曲对他们的诱惑可以说是无力抵抗。一方面因为网络歌曲传唱广泛朗朗上口,另一方面又因为它的创作演唱者也是和他们年龄相符的年轻人,给不少脑子里塞满“明星梦”的青少年提供了一个榜样,幻想着有一天也能成为他们中的一员,被广大歌迷捧在手心里,正因为有了这些想法,青少年学生就更缺乏审美意识和鉴别真伪好坏的能力。

        二、网络歌曲对职高音乐教学的影响
网络歌曲——被视为现代科学进所产生的音乐作品,在它的身上集聚了很多新课标内容下的东西,这就需要我们能够充分的利用这个新时代下的新产物。而职高学生只能稍微听几遍就能完整且正确的把这些歌曲唱下来,这也是笔者在平时的音乐教学过程中所从未出现过的,这时他们表现出了超强的记忆力和超高的音乐接受能力。学生在接受新事物的同时,把它的精华和糟粕都一起接受了,而缺少了一个判断和鉴别的过程。
        
        三、网络歌曲在音乐教学中的应对策略
        到此为止,笔者不禁有了想法,怎样让网络歌曲更好地融入到职高音乐教学过程中去,让学生更好地去消化和接受它,更好地促进音乐教学呢?
        
        1.优化学生教材,正式网络歌曲
        学生教材应创新、优化,以培养学生兴趣为主,力求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世界教学发展相接轨。网络歌曲中既有精华也有糟粕,我们可以取其精华取其糟粕,把其中适合中职学生的内容用到教学当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兴趣,更好地引导学生去接受这个新事物,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2.开发音乐新课程
    现在很多中职都开设了音乐课,但一些学校的音乐课成为学校的“装饰课”,并未真正发挥它的作用,只是在课程表上占有了一席之位。这就严影响了学生音乐素质方面的培养。在中职音乐课堂上,除了课本上的歌曲,还可以附加一些课本外的学生感兴趣的歌曲进去。就拿网络歌曲来说,可以专门成立一个小组,一方面学习一些含义深刻、具有教育意义的网络歌曲;另一方面,又课让学生自己动手去鉴别网络歌曲的好坏差异,加强学生鉴赏美的能;特别是有的学生在其他学习方面可能是失败者,而对音乐兴趣浓厚,这就可以增强学生信心,以更好的姿态投身于其他学科的学习。
        
        3、优化教学方法,让学生从网络歌曲中回归自然
    在当今这个变换莫测的网络时代,我们必须优化教学方法,注重因材施教,建立平等的师生互动关系引导学生学习,同时还要借助于现代科学技术,在视觉、听觉等多重感官系统上刺激学生,从而达到教学目的。音乐教师要学会从新事物中大胆地提炼新的教学方法,网络歌曲就是这样一个新事物,那怎样才能利用网络歌曲优化教学呢?

(1)合理地借鉴和嫁接网络歌曲
    网络歌曲作为新事物有其特点:首先歌名通俗有趣,很多来源于生活,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如《东北人都是活雷锋》、《老鼠爱大米》、《两只蝴蝶》和《学猫叫》,歌词旋律朗朗上口,便于记忆和理解,这也是它传唱广泛,深受老百姓喜爱的一个原因。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一方面我们要充分寻找教材和网络音乐的整合点,以教材为本,寻找网络歌曲中有利于学生更好更快地了解教材内容,学习音乐技能的方法,因为它更贴近学生,更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另一方面我们还要积极寻找教材与学生情感的碰撞点。很多网络歌曲都借助抒发个人情感,而学生也正在学唱中体会演唱者的情感,在教材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就可以通过网络歌曲与音乐教材中共同情感的表达来引导更好的理解和学习音乐。

        (2)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甄别网络歌曲
    在网络歌曲中有好的当然也有坏的内容夹杂在里面,这就要求我们对它进行辨别,然后才能投入到学习当中去。一些可以引导学生学习一些良好的品德和做人道理,具有育人的作用,它鼓励人积极向上坚持不懈,只要努力就是成功的网络歌曲是适合中职学生演唱的,这刚好和学校教育是相一致的,起一定的积极作用,这就更需要我们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去分辨是非好坏,真正把网络歌曲的作用发挥到实处。

        4、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在信息技术时代,教师必须要先学会这方面的技能,先去接触这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意义上的引导、教会学生知识技能。网络歌曲的诞生,意味着作为一名音乐教师,你必须要先去了解和熟悉它,能够正确地鉴赏它的美,正确地把握它的发展方向。
        
        四、新课改后的音乐教育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音乐艺术有两个基本属性,一是抽象性,它不能直接传达视觉形象;其二是没有语义性,它不能直接传达思想概念,所以被称为“天堂的语言”。音乐的这两个属性成了传统音乐教学中的障碍,感知音乐形象成为音乐教学中的主要难点之一。
        新课程改革后的音乐以摒弃音乐教育中一些不切实际,超出学生接受和理解能力的内容为前提,朝着基础性、开放性、科学性、实践性的方向发展,为培养适应21世纪的新人才奠基了基础。新课程注重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在观念上真正确立学生在音乐教学中的主题地位,而教师则担当辅助的角色、它还注重学生审美意识的培养,能够积极主动地从学生兴趣方面着手,让学生喜欢,自觉地去欣赏它的美。如何更好的挖掘网络音乐的有利优势,发挥网络音乐在音乐教学中的积极作用,是我们音乐教育工作者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进一步探讨的一个课题。



参考文献
1、前言观察《网络歌曲何去何从》                  《山西日报》(2005年6月3日)
2、网络信息时代中学音乐教学模式的探究     叶维佳  《艺术教育》(2005年第二期)
3、中学音乐教学改革初试           陈立新        《教育探索》(2004年第九期)
4、网络歌曲 ——乐坛成名新法宝               http//www.xici.net
5、国家重点课题:“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与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研究成果评述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当代教育论坛》(2005年第六期)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