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文
四川省自贡市贡井区建设镇中心小学 643020
摘要 :好的奖赏,可以给学生自信 ,激励学生往更高目标前进,适度的惩罚,可以及时纠正学生的前进方向。鞭策他们奋勇前进 。所以我们为提高学生的学习意愿而采用赏罚手段时.要做到 :区别对待,赏罚有度 。
关键词 :科学 奖赏 惩罚 激励 鞭策
赏识教育和惩罚教育在日常班主任工作中可以说经常使用,很多时候还密不可分,要科学的运用赏罚手段 。日本教育专家辰野千寿写的《学习心理学》告诉我们 :“儿童常有强烈希望得到父母与教师的表扬及认可的心情 ,因此 ,赏罚对儿童的影响很大 。”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意愿 ,无论是学校里的老师还是家庭中的父母 ,都经常使用赏罚方法 。 好的奖赏 ,可以给学生自信 ,激励学生往更高目标前进,适度的惩罚 ,可以及时纠正学生的前进方向 ,鞭策他们奋勇前进 。所以 ,我们为提高学生 的学习意愿而采用赏罚手段时,要做到:区别对待 ,赏罚有度。具体如下 :
一 、 给予赏罚的时候,要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
每个年龄阶段都有年龄特征:儿童的心里因素,自我的欲望,性格以及对赏罚的期待、反应方式等情况都要考虑到, “一个孩子就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孩子们来自不同的家庭,生活背景也不尽相同,他们看人看事、待人接物的态度也各有不同。老师面对的是一个个独立的,有思维有判断力的个体,就教育方法、手段来说,赏识教育和惩罚教育难以取舍。甚至可以的话,我还想加上谈话教育、欣赏美教育、实践教育等等。总之,用老的掉牙的一句话来概括就是教育应该“因材施教”。围绕着惩罚教育、赏识教育等教育过程,教育方式探讨,我的观点是推崇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和李镇西老师的教育思想。在强调使用某种教育方式或手段之前,更主张建立师生间和睦、平等的关系。师生间同学同玩同乐同哭,可以说是同呼吸,夸张点说拥有心灵相通的关系。只有建立了这样的关系,教育才有生气、有活力。教师用真心自然地呼唤,孩子们天真、善良、敏感的心灵能很快就作出回应,有时会超出你想象之快。师生间有了默契,那么教师可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采取合适的方法进行教育,相信不同的老师各有高招。这些过程并非可以简单概括成是使用了哪一种教育。例如:一天,我班的“胖娃”小宇蹦跳着走路不小心磕破了膝盖,我帮他消毒涂抹药水后,拉过来在他的小屁股上拍了两下说:“下次再不小心,我打得还要重。”办公室同事见了,打趣说:“来,小宇,我也来打几下,你一定记得更牢。”小宇笑眯眯地反捧着屁股连连摇头:“不行,不行,我的屁股我只给我们老师打。”过后,他还在班上大声宣布:“今天,我们林老师打我屁股了。”居然惹得两个男孩羡慕。按常理,“打屁股”千真万确是惩罚教育,在这里,却成了师生亲密关系的代言词。此外,我还罚孩子们捡树叶,冲厕所,重写作业等等。孩子们总是心甘情愿地去完成。为什么呢?这里最大的奥妙就在于我跟孩子们那种别人无法替代的关系。
1、对内向型的儿童 、能力较差的儿童 ,特别是残疾同学,应该用表扬的方式 .因为这类学生性格偏向自卑 、缺乏社交能力 ,但又极具有自尊,一旦有人批评或责备,势必伤其自尊拒绝学习或厌学。所以,应该给这类学生戴高帽子,用不断的表扬来诱导他们学习的意愿 。
2.对活泼、积极的外向型儿童,能力较强的儿童,特别是男孩,用责备的方式也能产生较好的效果。
因为这类学生性格开放,容易产生骄傲自满的情绪,如果此刻没有教师或家长的监督或责备,他们势必如脱缰的野马无拘无柬。责备,犹如马鞭答其后背促其清醒,使他们往更高方向迈步。
二、给予赏罚要及时。
当学生做作业很认真或测验成我绩很好的时候 ,要及时在课堂上进行表扬 ,因为这个时候有表扬的具体材料 (作业、试卷、成绩)极具说服力,一来可以给受赏者鼓舞,二来可以教育受罚者 (作业马虎、成绩差)。 当学生 出现不良苗头时 ,教师要及时批评 、指正 ,最好抓在第一时间,因为 有佐证 ,既可以纠正他本人也可以教育其他人。否则 ,时间拖后,等他本人忘了才责备 ,说服力已大打折扣。
三、责备不要过分
不要过分强调赏罚,容易造成受赏者和受罚者的矛盾对立,责备时切忌不要把学生逼到走投无路。有些老师看到学生作业马虎 、测验频错 ,便气急败坏的骂生 “猪脑”、“呆子 ”、“笨蛋”、“以后做叫化子”之类的极伤学生自尊的话 。有些自卑的学生听了老师这些话以后 ,容易丧失了学习的意愿。所以要给学生以指望 ,使其觉得如果努力就有希望 ,这一点很重要。上海著名教育家 、特级教师潘小明在一次讲学时举了这么一个例子 :外国教师针对学生回答 问题明显有错时这样应对 : (1)回答得很好,(2)答案很接近;(3)谁有不同的答案?这个例子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
教育,妙不可言的惩罚教育。也只有这种惩罚教育,不带有暴力倾向的体罚,不是伤害孩子自尊的心罚,而是帮助孩子养成好品行的惩罚教育,才是我们要的教育。?
四、罚要和赏连结起来。
我们对学生进行处罚的目的在于使其改正或抑制错误的行为。如果我们的罚有成果(学生已意识错误并及时改正)应该及时给予奖赏,使其感受到老师的关心 ,使其有成就感 ,促其更加努力争取更大进步。胡雅玲同学第一次测验排名倒数第三 ,第二次则提高两名即倒数第五,虽是区区进步两名,老师亦给予鼓励,承认其成绩,使其不断获取自信 。
五、给予惩罚必须慎重。
不能感情用事决定给予某个学生进行惩罚的时候 ,教师要事先拟好计划 ,不得凭一时冲动 。程序一般如下:1.指出其错误之处 ,2.分析产生 错误原 因 ;3.此事对其有何不良影响 :4.如何改正。过后要注意观察、安慰。否则,当他们感受不到关心时,就会憎恨、厌恶惩罚者 ,以致恨其所教科目。所以要处理好二者的关系。
六、赏罚制度要坚持
赏罚不能只以教师的一时冲动、一时的情绪出发来施行 ,应该要坚持这么 一条原则 :有错必罚 、有对即赏 。在对犯有错误的学生进行惩罚的时候 ,只能采用责备 、警告等方式,绝对不可以体罚。《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不得对学生的人身进行体罚和变相体罚。”体罚既侵犯了学生的人身权 利,也侵犯了学生的人格尊严。所以,现代的教师除了能秉承古代老夫子的 “师者 、授道 、解 惑也”外 ,其它的如戒尺之类的大可不必接了。 “学生是夸出来的”,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要给学生多戴几顶高帽子,多多表扬 ,正所谓“良言一 三冬暖”,好的奖赏可激励学生的学习意愿 。 赏罚有变,是激发学生学习意愿的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