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敏团
肇庆市鼎湖区永安镇初级中学
摘要:农村在经济、文化、医疗各个方面的发展都落后与城市地区,想要走出农村,唯有考出考成绩,这一思想影响着众多农村的学生与教师。尤其是在应试教育背景下,教师更是重成绩轻管理,班级管理中常常存在各种问题。本文对如何做好农村初中班级管理的工作展开了研究,并提出了一些对策以期能给教师班级管理工作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新时期;初中班级管理;农村初中
引言
初中生的管理本身就由于其青春期的发展特点存在着难度,而农村地区的初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其管理难度更大。部分农村地区的家长对学生的教育重视程度不足,家长本身的文化水平不高,也并不重视孩子的教育。很多家长甚至认为学生在完成了义务教育后就应当早早的外出务工,挣钱减轻家庭负担,家长的不重视不支持也给班级管理增加了难度。
一、农村初中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留守儿童增加班级管理难度大
留守儿童的问题一直是社会的焦点问题,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吸引了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其外出务工,女子在留守在老家学习、生活。长期得不到父母亲的关爱,家庭结构不完善,影响了留守儿童的学习与健康成长,农村初中班级管理中留守儿童占据了一部分。班级管理难度增大,其中一部分是由于留守儿童的性格所导致的,部分留守儿童缺乏自信、内向,不愿意同他人交流,即便是在学习上存在问题也不敢请教老师或同学;还有部分留守儿童则情绪不稳定、容易冲动自律能力不足,往往是班级中的“破坏分子”,喜欢和班主任教师唱反调。此外还有部分留守儿童长期同祖父母居住在一起,部分老年人受教育程度低,思想偏激且缺乏活力,这也影响了留守儿童的性格。这种比较极端性格的留守儿童,其本身的性格就存在着缺陷,需要专业的心理疏导,也就因此增加了班级管理的难度。
(二)学困生管理存在问题
学困生顾名思义就是在学习方面存在困难的学生,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学生自身的不努力也有教师教学方式低效。初中生大部分处于13-16岁之间,正处于贪玩的年纪,手机、游戏、直播都有可能分散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影响其学习成绩。另外,部分农村地区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方式也是一成不变的,长期以来一直采用语言讲授法,对着教材照本宣科,学生难以提起兴趣。虽然在农村地区也安装了多媒体教学设备,但教师的应用频率不高,即便是应用也仅仅是黑板变白板,并没有发挥出现代化教学的优势。学生本身容易被外界事物所吸引,加之教师的教学方式陈旧,导致了学生对教学内容不感兴趣,学习成绩逐渐下降,也失去了学习信心。
(三)青春期学生的矛盾心理
初中阶段的孩子对社会的了解更近了一部,对事物的认识也更加的完善,但是其心理发展还不够成熟,处于身心发展转型的时期。这一时期的学生心理发展上以及行为表现上是矛盾的,成熟中带着一丝幼稚,在处理问题时想要展示出自己成熟的一面,但是对问题的思考却不够全面。有时甚至流露出十分幼稚的观点与想法,可以说是一个矛盾综合体,这一矛盾的心理也导致了学生的行为比较怪异或叛逆。
初中生对于教师的态度处于半服从、半逆反的心理,这也就给班主任教师的管理工作增加了难度。
教师要既要懂得学生的心理,还要理解其发展动态,要能够掌握管理与引导学生的度,让学生逐渐由幼稚走向成熟。
二、新时期提升农村初中班级管理效果的对策
(一)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心与爱护
第一,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爱。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留守儿童的身心发展势必会受到一定的影响,针对此班主任教师就可以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将留守儿童的家庭情况、学习情况、性格、爱好等登记好,不但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更要在其日常生活中表示关心。
第二,与留守儿童的家庭勤沟通。虽然实地距离可能相隔千里,但是现代通信技术发展,手机、网络随时都可以联系到学生父母。不单单是学生要加强与父母的沟通,并且教师也要经常性的与家长进行联系,沟通学生近期的表现,让家长了解学生动态。这样也能够实现家校合作,共同促进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让父母、教师的关爱带给学生正面积极地影响。
第三,学校要加强寄宿制建设。为了避免部分农村留守儿童受到社会上不良分子的影响,也为了加强对学生的监管,学校要加强寄宿制建设,给学生的成长一个健康的环境。此外学校在建设的过程中,有条件的情况下还有建设心理咨询室,对学生的一些心理问题进行疏导。
(二)促进学困生的进步
学困生不单单是农村初中班级管理中的难点,在任何一个地区的班级管理中都存在着令教师头疼的部分学困生。想要促进学困生的进步就要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结合学困生的学习基础、接受能力用不同的方式来授课。
第一,培养学困生对学习的兴趣,至少要减轻其对学生的抵触情绪,并逐渐地增强其对学习的自信心。教师在设置教学目标时,可以针对学困生设置一个基础目标,只要学困生完成这一任务就可以获得一定的奖励。在学困生获得小小的进步时也要在班级中表扬,增强其学习的自信心。
第二,多样化的教学方式,灌输式教学是导致部分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的原因之一,因此教师就要在此方面出改变。教师要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方式,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微课、翻转课堂、合作学习教学、思维导图式教学活引入游戏元素进行教学。这样才能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促使其主动投身在学习中,提升自主学习能力,进而实效教学效果的提升。
(三)加强沟通,关注学生思想动态
针对中学生存在着的矛盾心理,以及其在青春期受到生理因素影响产生的一些心理问题,教师在进行班级管理中要注重学生的心理引导。要时刻关注着学生的思想动态,加强与学生的日常交流、沟通,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主动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与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尊重学生,平等地对待所有学生,这样才能增加学生对教师的信赖,今后学生在遇到问题时才会主动寻求教师的帮助。
结论
农村初中班级管理中由于留守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特殊性、青春期学生存在矛盾心理以及学困生管理难度大等,导致了其管理效果不佳。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建议对症下药,要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心爱护,要从多等方面促进学困生的进步,还要关注学生思想动态加强沟通。这样才能提升农村初中班级管理的有效性,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徐雁波. 农村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中家校沟通艺术探讨[J].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8, 000(006):P.192-192.
[2]杨小马. 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的现状及对策分析[J]. 新一代:理论版, 2019, 000(020):P.84-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