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永锋
武汉四中
班主任工作的具体方法和策略有很多,但我们必须提高对唯物辩证法的认识,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来观察、分析和处理问题,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矛盾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矛盾分析法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下面,笔者略谈一下矛盾分析法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的运用。
一、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坦然应对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并且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事物,我们都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才能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班主任工作千头万绪、纷繁复杂。例如,学生之间、师生之间、老师与家长之间、学生与家长之间……都存在较多矛盾。而且这些矛盾可能都会汇集到班主任这里,寻求解决。对待这些矛盾,我们首先要肯定它们的存在,坦然接受这个事实,不要被诸多矛盾所吓倒,同时,也要树立足够的信心来面对。其次,要冷静分析,及时解决。对待矛盾切不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不能采取回避躲闪的态度。例如,班级里两个同学之间为了一件小事发生了矛盾,导致了吵架甚至肢体冲突,班主任就应及早介入,摸清情况并及时处理,否则,小事情可能会演变成大事故,甚至酿成悲剧。总之,解决问题和矛盾不能一劳永逸,新问题和矛盾会层出不穷,班主任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和智慧,以百折不挠的精神才能从容应对。
二、抓住矛盾的特殊性,区别对待
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世界上的一切事物之所以千差万别,就在于各种事物内部的矛盾各有其特殊性。这就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也是我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学生。班级里的学生,有的爱动,有的喜静;有的大胆,有的怯弱;有的能歌善舞,有的能言善辩;有的活泼开朗,有的沉默寡言。作为班主任,就应该对症下药,因材施教,通过组织各种活动,搭建平台,让学生们的兴趣爱好及特长都能得到充分发挥,把他们培养成社会需要的各类人才。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特点,因此,班主任在处理问题时要因人因时而异,切不可一刀切。
例如,同样是违反了校纪校规,对于初犯或者因特殊情况引起的偶犯,能够主动承认错误且态度良好的,可以从轻处罚;对于初犯,知错能改且态度诚恳,平时一贯表现良好,学习优秀,积极为班集体服务的,可以口头批评并免于处罚;对于那些无视校纪班规,屡教不改,顶风违纪,影响恶劣的,则应严加惩处,从重处分。对于内向敏感,自卑怯弱的同学,要注意保护其自尊心,采取委婉温和的方式进行沟通和教育;对于性格豪爽开朗的同学,可以开门见山,直截了当地进行批评教育。
三、坚持两点论,全面认识
复杂事物在发展过程中,存在诸多矛盾,既有处于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的主要矛盾,又有处于从属地位、不起决定作用的次要矛盾。不论主次矛盾,都有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主要方面,也有处于被支配地位的矛盾次要方面,因此,我们在认识问题时要看到两种矛盾和两个方面,不能以偏概全,以点代面。
作为班主任,在接班初期,应迅速摸清班级状况,分清班级里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正能量和负能量,并采取相应措施,抑恶扬善,使班级向良好的方向发展。在对待某一个同学时,既要看到他的优点,也要看到其缺点,给予其客观公正的评价。例如,我们在对待成绩优秀的学生时,不能因其学习成绩上的优秀,或者是个人的喜好,就看不到其缺点而对其无原则地袒护,要清醒地看到他们身上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有的心胸狭窄、有的自私自利、有的粗心大意、有的清高自傲……,我们应及时发现并及早提醒督促其改正,不能任其发展,让优生蜕变成令老师家长们都头痛的“差生”。同样,我们对待学困生,除了看到他们身上的缺点和问题之外,更应努力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一味地批评和责罚会让他们慢慢变得麻木,导致他们对自身的否定,最终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甚至会走上违法犯罪道路。转化一名后进生的意义在某种程度上丝毫也不亚于培养一名优生。
四、把握重点论,着力解决
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除了要坚持两点论,还要把握重点论,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牵牛要牵牛鼻子”,在认识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要抓住主流。把两点论和重点论紧密结合起来。
有时候,我们面对的班级可能是一个纪律涣散,班风不良的班,这时候,我们先不能着急,要冷眼旁观,先摸清状况,找到班级中“兴风作浪”的重点人物,加以严惩,杀鸡骇猴,至于其他的“从犯”,可以“从轻发落”,或者既往不咎。只要找到了歪风邪气的根源,并重点治理,不良风气自然会烟消云散。宽严相济是班级管理中必须注意的问题,一味严肃会让学生望而生畏,从而敬而远之,不利于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一味和蔼可亲,宽容忍让,会让学生肆无忌惮。在建班初期,应以严为主,狠刹歪风邪气,对不良行为好不留情。当班级逐步走上正轨,建立了良好的秩序之后,应适当放松,对学生可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和学生多沟通交流,采纳他们的合理意见,融洽师生感情,形成既“严肃、紧张”又“团结、活泼”的班级大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