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超
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第一中学附属学校 山东济宁 272100
摘要:在新课程标准中提到,初中美术教学要使学生能够对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差异性形成正确认知,学会客观看待这种差异,尊重他人的不同,并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艺术修养和道德情操。而德育教学也是为了使学生能够形成良好的道德思想观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由此可见,德育教学与初中美术教学有着一定的相似性,美术教学中孕育着德育的功能。因此,在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中融入德育教学是一种必然的趋势,能够让学生在形成一定美学修养的同时,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不仅能够陶冶学生的艺术情操,同时也能促进学生养成健康的德育观,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鉴于此,本文对初中美术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策略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初中美术;德育教育;渗透策略
1美术课堂中融入德育教学的必要性
1.1教学目标的一致性
要想实现全面的德育教学融入,必须在各个部分融入德育教学内容。在日常教学中,文化课可以以文字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让学生在感受我国语言文字博大精深的同时,提升自身的道德品质。而初中美术教学则是以一种不同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地影响。德育教学的融入能够使美术教学具有更深层次的意义,使教学既有较强的艺术性、人文性,也具有历史性、社会性特点。由此可见,美术课堂是德育教学的重要途径,德育教学也是美术教学的有效延伸。
1.2美术的育人优势
美术是人类的另种语言,从其特点上来讲,美术能够以情感育人,这也是在美术课堂中融入德育教学的优势这种情感教育能够将真理转化成有血有肉的行为和行动过程。与传统意义上的德育教学不同的是,美术教学中德育教学的融入比文字和语言的教育更能促进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作为一种催发情感、积聚灵感、激活想象的艺术,美术更能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其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在初中美术教学过程中,通过对美术作品的欣赏,学生能够感受到艺术、生活的多姿多彩,发现生活中“阳光”的一面,进而形成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同时,在美术课堂上,学生也能够通过动手实践创造许多富有想象力的作品,这些作品中饱含了学生对世界、对事物的见解,体现着学生的人生态度。虽然艺术的表现形式没有文字描写那样细腻而富有深意,但是这些直观、形象的色彩,也能够充分地描绘艺术细节,以其多样性带给人们不一样的视觉冲击。学生所创作的艺术作品,不仅仅是一幅画作,同时也表达着学生在外界事物的情感态度,描绘着作者的精神世界。
2初中美术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策略
2.1在作品赏析教学中渗透德育
作品赏析教学是初中美术课堂上很重要的构成部分,让学生欣赏各种经典的艺术作品,是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学科素养的过程。值得注意的是,在赏析不同类型的艺术作品时适合的教学引导方式会有所差别,因此在作品赏析教学中渗透德育时,教师要善于找到合适的教学切入点。为了让作品赏析教学取得更好的实施效果,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工具,让学生更清晰直观地欣赏这些美术作品,受到艺术的感染与熏陶。在这样的背景下,学生会对课程教学中包含的德育元素有更好地理解。
比如在进行“辉煌的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赏析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展示各种经典的中国古代工艺品,让学生了解美术作品诞生的背景,体会其中深层次的意蕴,充分感受特定时代的民族精神。通过对这些作品的欣赏,学生的审美情趣得以有效培养,审美能力也不断提升,民族自信、爱国热情也由此被激发出来。在多媒体的辅助下,学生不仅可以更清晰地观看这些工艺品,还能接触大量课本中没有涉及的学习内容。这样的教学方式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有助于丰富学生的学习感受。
2.2在绘画课程教学中渗透德育
绘画教学是让学生具备较好的美术感受与表达能力,从整体上提升学生学科素养的训练过程。教师在进行绘画教学时同样可以灵活渗透德育。中国古典山水画包含很多中国传统文化要素,学习这些内容可以很好地丰富学生对中国古典文化的认识,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山水画中蕴含的意趣,并且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审美感受力。教师可以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分析加强对学生学科能力的培养,并渗透德育。
例如,在讲解“中国山水画的意境”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建立对于中国画的初步认识。教师要让学生明确,中国画无论是使用工具,还是绘画技法,都与西方画有较大差别。同时,教师可以通过呈现一些典型的中国画作品让学生感受到中国画画风的独特、意境的高雅,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让学生更加热爱祖国,热爱祖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德育的良好渗透。
2.3在工艺制作教学中渗透德育
通常,工艺制作课程很受学生喜爱,尤其是那些融入了生活化元素,并且开放有趣的手工艺制作课程,学生学习参与的热情很高。教师可以在开展工艺制作教学时培养学生的美术感受力和动手实践的能力,让学生的学科能力得到很好的锻炼。同时,教师还可以结合教学设计一些开放有趣的手工艺品制作活动,并在活动中融入一些德育要素。这不仅为课堂增添了更多趣味,而且学生会因为参与活动而受到潜移默化的引导,能够很好地感受活动中包含的德育要素。
比如,在教学“手工灯饰”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合理地将元宵节这个主题和教学内容进行融合,引导学生制作元宵节会用到的一些灯饰。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主了解元宵节相关的文化,让学生利用身边的素材制作元宵节灯饰,如兔子灯、莲花灯等。这些工艺美术将民族的智慧和结晶体现得淋漓尽致,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充分体现出来。通过实践,学生对于民间艺术会有更加充分的了解,会产生浓浓的爱国主义情。不仅如此,学生也会在活动中感受到很强的趣味性,随着学生对制作活动越来越投入,学生的思维也会变得更加活跃,进而制作出各种实用的作品。
3结语
初中美术德育教育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坚持“以美育人”的理念,积极从美术课堂的引入、内容、活动等方面入手做好德育教育的合理渗透,将德育与美术教育相融合,提升初中生自主发展、文化基础和社会参与等方面的核心能力和必备品格,实践“立德树人”的学科理想。
参考文献:
[1]陈利兰.浅谈初中美术教师渗透德育的有效策略[J].考试周刊,2018,(17):181.
[2]陈明.在初中美术课堂中开展德育的经验之谈[J].新课程导学,2018,(3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