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兴趣教学法的有效应用

发表时间:2021/3/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3期   作者: 卢雄伟
[导读] 初中历史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整体教育体系而言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作

         卢雄伟
         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世纪金源学校  云南昆明  650299
         摘要:初中历史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整体教育体系而言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作用,不仅能够使学生在初中历史的教学过程中对身体进行有效的锻炼,同时能够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使学生能够获得德智体的全面性发展,在初中阶段的学生,就其自身而言其身体往往处于成长的特殊时期。由此,相应的体育教学需要充分地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性的参与,并且对与初中学生学习规律及学习特点相符合的学习方法进行有效的制定,使学生能够对其自身的学习兴趣进行有效的培育,使学生对于整体体育知识的学习积极性得以大幅度提高,由此使学生的体育学习质量得到进一步的优化。基于上述角度,文章从兴趣教学法的角度出发,对初中体育教学中如何将兴趣教学予以有效应用的方式进行有效的探究,以期对我国的初中体育教学提供有效的现实性参考。
         关键词:初中体育;兴趣教学法;教学应用
         引言
         在最近几年,我国的数学教育理念得到了进一步的优化,而初中院校在发展展程当中更加重视对学生的德育方面的培养,对于初中生而言,其自身的心理素质及身体素质正处于发育的重要时期,由此需要从兴趣教学的角度,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各类体育训练及学习当中,使学生的技能不拔的意志品格得到有效的培育,使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进一步的优化,使学生能够进一步地养成优质的学习习惯,并且使学生能够为未来步入社会奠定有效的现实性基础。
         1对兴趣教学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作用进行详细的探析
         1.1充分的对学生的体育锻炼兴趣进行有效的培育
         体育教学法在具体的开展过程中,能够充分的对学生的兴趣点进行有效的获取,并且使学生以兴趣为基础点,积极地参与到相应的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需要充分地结合各类热点项目,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并且需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化特点及相应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充分的根据其自身的个性化特征、心理素质以及身体素质等进行具有针对性的学习。而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只有学生的兴趣感得到有效地提升,才能使其能够充分的根据教师的思路进行有效学习,使其能够充分的配合教师对各项体育项目训练予以有效地完成,而兴趣教学法在应用过程中,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了有效的改变,使学生的体育学习积极性大幅度提升,并且使学生的主动性得到有效地提高。使学生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对体育的学习兴趣进行有效的培育,使其能够充分地投入到体育课程的教学过程中,由此使整体体育教学的质量得到大幅度优化。
         1.2进一步使教学气氛得以活跃
         在具体的体育教学过程中,相体育教师需要充分地结合学生的兴趣点,引导学生进行各类体育锻炼,同时,学生需要充分地根据自身的特点与实际需求进行有效地结合,对相应的锻炼内容进行选择,在进行体育锻炼的过程中,需要以更加多样化的形式予以展现,由此能够在极大程度上对教学氛围予以有效的活跃,而每一学生在发展过程中,均需要对适合自身的教学方式予以有效的探究,需要积极地进行锻炼与交流,使整体体育课堂的升级得以进一步体现,由此使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到相应的体育锻炼当中,对被动式的学习模式予以摒弃,使整体教学的有效性大幅度提高。
         2对初中体育兴趣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
         2.1整体教学模式不合理性相对明显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往往相应的学生的兴趣性较低,进而使整体教学模式的不合理性相对凸显,而整体教学模式不合理性相对凸显的主要表现,可以从以下两点予以体现。


         首先,整体教学模式无法得到更加完整的构建。在当今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大部分初中的体育教学课程往往以“放羊式”的教学模式予以执行。而在该种环境之下,学生自身的个性化特点及相应的兴趣无法得到有效的展现,进而在极大程度上无法使学生的心理特征及相应的课程积极性得到有效的体现,最终使学生容易对相应的体育课程失去兴趣,仅仅为了上课而上课,并且使学生很少能够对相应的内容进行直观化的把控。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往往教师会采取单一化的教学模式。
         举例说明,会以跑步与比赛等方式使学生进行参与,而相应的模式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很难使学生的兴趣予以有效地提高,甚至会使学生产生极大地抵触情绪,对教学产生较为突出的负面性影响。
         2.2体育教学无法对兴趣进行有效的培育
         在初中阶段的学生,就自身而言,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而兴趣是使其学习予以有效提升的重要根源。然而,目前的初中体育教学的开展过程中,相应的教师往往无法对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予以有效的培育,使整体体育教学在开展过程中,出现诸多兴趣缺乏性问题,大部分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使其整体课程存在的随意散漫的现实特点,并且整体知识点的教学详细程度同样不足,使学生无法对具体的课程产生兴趣。同时,由于初中阶段的学生需要面临中考,因此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如果过多地将时间放在对体育课程训练上,同样会使学生的学习负担予以增加,使学生无法养成主动接触相应课程的积极性。
         3进一步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应用兴趣教学法的方式
         3.1使整体课程的趣味性得到有效增加
         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兴趣主要来源于对整体课程趣味性的认知,由此需要使整体课程的趣味性对大幅度提升,使学生能够产生优质的学习兴趣,而对于体育课程而言,使课程趣味性得到提升需要从教学游戏化模式上予以改良。使学生的运动习惯得到有效的培育,使学生的体育意识得到到效的增进,由此达到引导学生兴趣养成的最终目的。由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其自身的思想正处于逐步成熟的阶段,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相应的教师需要以引导化的方式,使学生对体育课程产生兴趣,而在此过程中,充分的应用游戏化教学模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使学生对于体育活动的积极参与程度得到有效地激发,使学生能够对相应的课程氛围进行有效地改善。
         3.2使体育活动内容得以多样化构建
         在初中体育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实际教学内容使多样化的教学内容得以有效的构建,从根本上对学生的参与程度进行有效的优化,使学生能够化被动为主,地投入到具体的课程学习当中,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充分的根据学生的个人表现,并且对学生的个人特长进行有效的分析,使学生能够充分地融入到课程当中,初中阶段的学生其自身的兴趣爱好具有极为广泛的特征,并且更加注重相应的娱乐性与竞技性,由此需要充分的使学生的个人爱好得到有效地激发。在学生能够对自我予以保持的基础上,使学生对体育运动所带来的快乐与感受。
         举例说明,在对铅球投掷练习过程中,可以采取教育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对铅球涂抹颜色,并且将场地进行局部的调整,对整体场景进行剧情场景的模拟,使学生的课程参与热情得以有效地提高。
         4结语
         初中体育教学是我国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环节之一,不仅能够使学生的身体得到有效的锻炼,更能够使学生的主观学习思维得到有效的锻炼,初中体育教师需要充分地将兴趣教学法予以有效的应用,使初中生的体育学习热情及兴趣得以大幅度提高,由此使我国初中体育教学的高效性特征得以有效的凸显。
参考文献:
[1]邓若锋. 身体练习体验的体育教学理论框架构建[J]. 体育学刊,2016,23(01):112-120.
[2]肖尔盾.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混合学习模式探索[J]. 中国电化教育,2017(10):123-129.
[3]于素梅. 对体育教学质量内涵及影响因素相关问题的研究——从强化体育课谈起[J]. 体育学刊,2014,21(02):81-8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