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研学旅行活动的小学英语教学初探

发表时间:2021/3/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3期   作者:黄超
[导读] 国内的研学旅行刚刚起步,中小学研学旅行过程中存在形式单一、活动单薄等问题

        黄超
        江西省萍乡市湘东区河洲小学        337016
        摘要:国内的研学旅行刚刚起步,中小学研学旅行过程中存在形式单一、活动单薄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研学旅行组织单位可以依托本地区资源优势进行研学旅行活动设计。鉴于此,本文对基于研学旅行活动的小学英语教学策略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小学英语;研学旅行;区域资源;教学策略
        自《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2016年发布以来,研学旅行在教育行业得到迅速发展。从该层面来讲,研学旅行不仅是课外活动,更是具体的课程。就其内容而言,研学旅行不只是英语课程的简单增补,更重要的是学生英语能力的集中体现。就其形式而言,研学旅行一方面渗透了传统课程的设计思想,另一方面也融入了很多综合性较强的要素。基于此,针对研学旅行开展课程化教学,既能有效健全和丰富实践课程,也能弥补英语能力培育及应用的不足。
        一、基于研学旅行的英语课程设计要点
        1、教学方法的设计
        第一,交际教学法。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外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等基本技能,获得初步运用外语进行交际的能力;通过语言实践,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其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和思维能力。教材体系的创新主要反映在语言结构与交际功能的结合上更为紧密。教材中的语言训练应当由机械模仿型转向任务活动型,使其更富于实践性和启发性,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研学旅行可以说是一项任务型活动,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第二,抛锚式教学法。抛锚式教学法是为了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能力而构建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以构建真实的教学情境为基础,这即是“锚点”。通过这种方法的应用,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欲望,采用实际情境以及会话等方式来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并在此基础上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思维。研学旅行英语课程就是以具体的城市景点为教学情境,设置问题进行回答,并让学生与外国友人进行沟通与交流。最后环节是效果评价,在研学旅行英语课程结束后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2、课程内容的设计
        研学旅行路线要根据所选城市的具体情况量身定制,采用景点英文简介、知识拓展和问题探究等方式,首先介绍本地区的历史发展过程以及城市特色建筑,然后以历史朝代为经,以城市变迁、重大历史事件和著名人物为纬,进行知识拓展,最后给学生布置任务,对相关问题进行探究。
        3、课程活动的设计
        研学旅行通常采取“情景问题+具体任务”的模式,课程活动的设计遵循以下原则。一是师生、生生相互配合。根据角色需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力争做到教师与学生交互、同学之间交互、教学环节与氛围交互。在研学旅行课程中,外国友人和学生相互配合,活动具有针对性和真实性。二是动静结合。动态:学生与学生之间需要分工合作,共同完成某项任务;静态:学生认真倾听外教发言并感受地道英语的魅力,感受口语交际中的心理情感变化和某些发音部位的区别;学生有动有静,动静结合。
二、基于研学旅行活动的小学英语教学策略
        小学阶段是发展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关键时期,是英语学习的入门阶段、基础阶段。小学阶段的英语教学,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扎实的英语基础。“研学旅行”理念融入小学英语教学,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后续英语知识的更深层次学习奠定基础。


        1、课前“研学”活动
        “研学旅行”理念应用于小学英语教学,要求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探究英语知识,充分发挥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营造良好的英语教学氛围。在学生研学的过程中,教师应适当点拨学生,帮助学生更好地研学,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首先,教师应注重对学生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由于小学生自律性较差,良好习惯的养成还需要教师通过硬性布置作业才可有效实现。所以,针对小学阶段学生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教师不仅要为学生布置书面作业,还可要求他们利用课余时间在家长的监督下进行课前预习,对即将要讲解的英语知识形成初步认识,同时还要坚持每天在课余时间练习几分钟口语,几分钟听力,久而久之,自然能够养成正确的英语学习习惯。另外,教师还可充分利用英语早读时间,先让学生大声朗读英语课文内容,然后由教师播放教学音频,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教学内容。其次,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以培养学生主动探究英语知识的意识。教师可通过合作学习、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形式培养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最后,教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课后复习的良好习惯。高效的课后复习,有助于学生进一步巩固课堂所学英语听说知识,深化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发展听说能力。
        2、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研教”活动
        小学正是学生好奇心与探究欲旺盛的时期,各种兴趣爱好也在不断变化。在小学英语听说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结合英语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生活体验,创设生动、形象的英语教学情境,以此开展英语听说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在生动、亲切的情境中产生用英语表达的欲望。教师需注意的是,情境的创设一定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促使学生产生对英语教学的亲切感,才能有效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到英语听说练习过程中,促进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提升。
        以“We love animals”这一单元的教学为例,教师可借助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一些本地区特有动物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在图片或视频的启发下,自然地说出“What’s this……”、“This is a……”,鼓励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大胆开口,锻炼英语口语表达能力。
        3、基于合作学习的旅行活动
        开展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课堂教学作为锻炼学生听说能力的重要场所,在研学后教理念指导下,合作学习是开展旅行,锻炼学生听说能力的最高效、最易行的方式。小组的划分应综合考虑不同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认知能力以及发展需求等进行合作小组的科学划分,争取不同小组整体结构的大致平衡。
        例如,在学习“Unit 5 Let's eat !”之后,教师可以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组织学生一同出行研究本地的美食进行搜寻并品尝,然后让学生回来以小组的形式对英语“旅行”过程中的问题进行讨论,经过讨论仍无法解决的问题或者有其他希望了解或掌握的内容反馈给老师,由老师根据课程安排对学生反馈的问题进行讲解。这样不仅能够有效解决学生“旅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教师还可从中了解到学生的英语听说学习情况,有助于教师提升英语听说教学的针对性,提升小学英语教学的整体质量。
        三、结语
        综上所述,“研学旅行”理念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依托合作学习模式,在学生研学的基础上开展教学活动,可以提升英语教学的针对性,促进学生英语综合水平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吴婕.英语研学旅行课程的实质、误区及实施策略[J].新东方英语,2018,(2):185,187.
[2]陈天刚,潘晓兰.小学英语教学特点及面临的挑战[J].中国新通信,2018,20(1):17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