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信息技术教学的学生核心素养提升方法研究

发表时间:2021/3/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3期   作者: 陈莹
[导读]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寻求知识、

        陈莹
        四平市第一高级中学

        摘要: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寻求知识、自主探究和创新的能力。核心素养是学生的知识、能力和态度等的综合表现,即学生应该具备的一些主要的、必要的共同素养。单从信息技术这一学科来看,学科素养可以概括为学生应当具备的四种能力,即信息思维、计算思维、数字化的创新能力、以及学科社会责任感。高中学生信息技术教育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且对学生形成信息技术及相关思维方式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培养;高中学段教学
        一、中学生核心素养背景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遍应用、多媒体技术的逐步发展以及智能手机的广泛普及,互联网信息技术走进了千家万户,渗透进了广大人民群众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人们,越来越方便地获取信息和知识,获得的途径也越来越多。在如今这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下,信息交互的速度越来越快,信息内容越来越丰富。在此形势下,高中信息技术学科逐渐受到很多业内学者和学校的关注,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高中信息技术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综合素质上发挥着不容小觑的作用,成为学生在高中阶段的必修课程之一。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教育的重中之重已经成为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是目前党的教育发展方针的具体化,是将教育的宏观教育培养理念、培养目标与老师具体教育教学实践相连接的中间环节。通过核心素养的这一中介,党的教育方针可以转化为教师日常教育教学实践中简明可行的具体要求,明确学生应具有的基本人格和关键能力,从中观层面深入回答“德行谁树”这一根本问题,引导课程改革和教育方式转变。信息技术教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充分体现学生的信息思维、计算思维、数字化的创新能力、学科社会责任感这四方面的核心学科素养。通过系统化的培养,积极探索合适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这四个方面,使学生的各方面素质能与之后社会对人才的高要求相匹配。
        二、在中学信息技术课堂中如何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学生对某一学科的综合认识和创新能力被称为核心素养。许多学校已经认识到为高中生开设信息技术课程的必要性。但与此同时,在实际的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上,对于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往往受到阻碍。原因可能是教师对其重视不够,教学理念过于陈旧等。通过以下几种方法促进学生学科综合素养的培养。
        1、理论与实践相统一,促进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与其他学科不同,信息技术是一门需要学生实践能力的学科。因此,实践能力的培养在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质的培养中显得尤为重要。所谓实践能力,是指学生在实际生活和学习中对课堂中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信息技术实践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学生解决学习信息技术时可能出现的仅仅停留在浅层的理论,而不能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问题。在对信息技术教学《多媒体技术应用》的图片加工与采集部分进行讲解时,老师可以充分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出丰富多样的课堂形式,帮助学生更加熟练地掌握并应用图片加工和采集技术,使学生认识到信息技术知识在实际生活实践中的可运用性。
        2、用分组来增加参与性,提升计算思维培养
        以小组为单位的学习方式近年来深受学生们的喜爱。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学生的学习效率也可以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互相帮助得以提升。计算思维是学生信息技术核心素质的主要部分。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有助于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遇到困难时,学会从多角度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这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培养具体计算思维的过程中,教师还应不断探索创新课堂教学方法,通过团队合作等方式,帮助学生培养学科核心素养。例如,在进行信息技术教学中有一章是认识多媒体技术需求分析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将课堂分为多个学习小组,将内容分配给不同的小组。课程内容由小组成员自己准备,并在下一次的课堂上展示,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可以分析多媒体技术的需求。小组学习模式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并运用课堂上的相关知识。
        3、将信息技术社会责任感融入学生培养中
        为了更好提升学生信息技术学科的核心素养,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以及信息责任感的培养。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化学习系统、百度网盘、网上学习平台走进了学生的视野。在五花八门的网络内容面前,教师要维护网络环境,向学生传播正能量的、有指导意义的视频和资料,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作为高中信息技术教师,要为学生创立绿色、健康的网络环境,为学生讲解我国计算机行业的相关法律法规,以此提升学生的信息责任感,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4、完善老师队伍建设,提升培养学生能力
        充分运用人工智能等新兴科学技术破解教师队伍建设突出问题、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改革。人工智能与教育的深度交融,乃至整个教育信息化建设都离不开大批高层次人才的参与。将来随着人工智能带来的新的增长点,信息技术学专业的知名度和认可度将有望得到进一步提高,与人工智能教育相关的研究机构、学部院系、专业和实践基地也将不断增多,有望扭转信息技术学专业办学规模缩小的局面。如今面对新形势,对于人工智能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所需的资源建设仍需面对极大的转型升级压力,比如课程、师资、实验室等。与此同时,人才培养单位所需的经费和相应国家政策均有待大幅改善。
        5、建设丰富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库
        学习资源库可以减少学生在海量网络信息中筛选信息的时间,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效率。除了教师课前上传的教学资源可以让学生在课前预习有相应的指导,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中,会产生很多信息需求。教师可以预先或按需准备供学生自主学习的资源和可以在当前探究活动中使用的素材,可以提供相应的学习参考网站供学生拓展学习等。建设数字化学习资源库,要求教师要能把握好对教学资源的取舍。教师要非常清楚教学内容和目标,可以通过谈话沟通,调查问卷等方式与学生互动,了解他们的需求,为学生提供更合适的教学资源。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想法是很丰富的,他们学习过程中生成的资源是宝贵的,教师可以筛选收集起来进一步完善学习资源库。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构建便利的数字化自主学习环境,教师通过课堂活动,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字化工具进行自主学习去解决问题,以促进学生的数字化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三、信息技术教育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毋庸置疑的是,信息技术与学生们日常生活是密不可分的。在未来,信息技术会进一步发展,甚至成为国家的技术依托。因此,在高中学段的信息技术教育中着重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至关重要的,有着重要的意义。为了顺应时代节奏、满足社会需求,学生应该具备信息技术的相关知识,掌握信息技术的基础能力,拥有信息技术核心素养。各大学校也应该帮助学生在高中阶段普及信息技术教育,更新并完善信息教育模式,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作为工作重点。

参考文献:
[1]吴胜,吴苏.中学生信息学奥赛微课教学法初探[J]. 福建电脑,2019(2)
[2]李峰,柳瑞雪,任友群.确立核心素养、培养关键能力——高中信息技术学科课程标准修订的再思考[J].全球教育展望,2018(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