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汉明
广西隆林各族自治县民族中学 533400
【摘要】 “读—导—练”三段式教学方法改变了以往“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体现了现代教学由重“教”到重“学”的转变,对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分析能力将会有很大的提高,对教师的教学观念转变也有很大促进作用,实现高效课堂。
【关键词】
“读—导—练”教学模式——践行教学活动
“读—导—练”教学模式是隆林民族中学通过学习、探讨、总结,结合学校实际创新的教学方法,目的是为了改变以往教师“满堂灌”的现象,把课堂交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实现高效课堂。下面具体谈谈“读—导—练”教学模式的操作方法:
一、“读”不是走马观花式朗读,而是“有事”去阅读
“读”是“导”的基础,学生不懂“读”或是“读”不好,都会影响到“导”的效果,甚至会影响到整节课的开展。就从《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来说吧,如果只让学生把本节课要学的内容从头到尾朗读一遍,是没用的。原因是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不像语文学科通过读寻找不理解的字、词或成语,也不是去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而是要让学生了解或明白本节课所学的是怎样的社会现象或问题,这些现象和问题产生的根源、发展变化的情况,给国家、社会或他人带来哪些有利或不利的影响,对这些问题和现象可以通过哪些方法来解决等等。所以,在学生阅读教材内容之前,教师要引导和鼓励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使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探索和寻找问题的答案,这样才能为后续的“导”奠定了基础,才能实现有效的阅读。
例如在教学《依法履行义务》一节内容时,教师应该首先展示以下问题:
1.权利与义务的关系是什么?2.怎样正确对待权利与义务?
3.为什么说法定义务须履行?4.法定义务有哪些?
5.怎样履行法定义务? 6.不履行法定义务的后果是怎样?
然后,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读”教材相应的内容,使他们在“读”的过程中有“事”可做,这样的“读”才是有效的读。
二、“导”不是全部导、均衡导,而是有所选择去导,有轻重之分、难易之别
“导”是帮助学生释疑、明白道理、获取知识、掌握方法的重要环节。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其中,充分体现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这一新的教学理念,为学生创造相互欣赏的机会和平台。当然,在教学过程中,不是把本节课所学内容的问题一一展示出来,一一去讲解。而应根据问题的轻重,有所选择,一些问题着重探讨、详细讲解,有些问题则点到至可。
“导”是有技巧的,讲原则的,而不是教,也不是讲,更不是灌,而是引导——帮学生指引方向,找突破口,这样学生才会有所获,加深理解。简而言之,“导”应是:
1.不导简单的、容易的、学生已经会了的问题:
例如在《依法履行义务》一节内容中“法定义务有哪些?”的问题,教材通过图片说明,并附有内容,答案简单明了,就不必要浪费时间和精力“导”了。
2.不导教材里答案很清楚的问题;
如《公民基本权利》中“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有哪些?”的问题,教材里已罗列清楚:政治权利与自由、人身自由、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等,学生一看便懂,就不必要去啰嗦了,否则只会浪费时间。
3.导重点的问题,并强调该问题的重要性;
如《公民权利的保障书》中“我国宪法是如何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的问题,答案虽不多也不难记,但可能因为不理解而无法在考试中能正确运用,所以,必须认真而又详细去“导”,让学生充分明白和理解我国从立法到执法,从党到政府机关工作人员都要尊重和保障人权,努力将人权理想变成现实。
4.导难的问题,而且要细导、详导,解决学生疑难问题;
如“我国宪法是如何维护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一问中,必须让学生充分了解和明白:我国宪法首先确认国家的性质并明确人民当家做主的地位,其次从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到保障公民权利等方面来维护和保障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目的就是保证人民当家做主。
5.导容易混乱的问题,并指明乱在哪里。
如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坚持宪法至上》中“如何规范权力运行?”与“如何监督权力行使?”的问题,必须引导学生找出两个问题的相同之处与不同处,并提示学生特别注意该问题的前提条件分别是什么,这样学生就容易理解并能整理出正确的答案。
“导”必须让学生充分参与,发挥主动作用,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大胆并乐于表现自己。体验自己和同学的闪光点,促成学生之间相互学习优点的良好风气。
三、“练”不能胡乱练,要依照教材,结合社会生活现实,有针对性且难易适中去练
“练”是深化知识,巩固知识,检查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也是学与用相结合的重要形式,有利于学生把书本上的知识转化成自己的知识,进而引导和规范自己的行为。“练”是在“读”和“导”的基础上,为了检测学生课堂上学习的情况,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记忆,更重要的是检测学生是否学以致用。所以,要把握好“练”的尺度:
1.正确选题,选比较典型的练习题;
2.练题题量要适度,不要太少,也不宜太多。太少达不到效果,太多完成不了,无效;
3.练题要有针对性,必须与本节课内容紧密相关,体现基础,突出重点;
4.练题难易要适中,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尊重她们学习的差异性;
5.练题可以适当拓展,有利于整合知识,形成链条,巩固知识;
6.做练题时,应给必要时间,培育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不能生搬硬套模式,应灵活运用
常言道:教无定法,学无定式。画家齐白石也曾说“学我者生,似我者死。”模仿或生搬硬套永远成不了经典、做不了大师。“模仿”得了他人的人生轨迹,却永不可能超越别人,重者,还可能迷失方向。所以,我们在践行“读—导—练”新教学模式时,必须师其意而不泥其迹,即在运用一种模式时,不是跟着人亦步亦趋,而是要善于汲取他人的思想、经验、教训,学习他人的精神、意志、品行,从而提高教学的效益。不同的学科在教学上的要求和方式是不尽相同的,我们应根据学科的特点和要求去进行教学,灵活运用教学模式。
通过实践,我觉得“读——导——练”教学模式具有较强的操作性,比较适合高效课堂要求,对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分析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对教师的教学观念转变也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总之,“读—导—练”三段式的教学模式改变了以往“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体现了现代教学由重“教”到重“学”的转变,为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而创设了新的教学情境,将有利于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我们教师不仅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加强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文化知识和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而且还要坚决转变观念,大胆实践,并不断总结经验,努力提高驾驭教材和课堂的能力,为把自己变成学生最欢迎的教师、家长满意的教师、社会有用的教师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