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兴安
云南省曲靖市富源县第六中学655000
摘要:随着人本教育思想在义务教育中的日益普及,以重视学生个体成长需求为特征的生命教育成为教育活动的重要价值导向。历史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是引领学生热爱生命、认知生命、升华生命的关键渠道。
关键词:初中 历史教学 实施生命教育 思考与实践
引言
德育渗透在初中历史学科的教学中,不仅能够为历史课程的教学带来优化与革新,也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认识学习内容,是提升课程教学综合质量的方法。教师在展开对学生的德育时,要注重方法的合理选择,避免对于学生单一的说教,要多引导学生去思考、探索与发现,让学生受到积极正面的影响,并且激发学生内在的情感。这样德育才会潜移默化地渗透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才能更好地接受所学内容,不仅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印象更加深刻,也能够获得教学内容包含的价值元素。
一、剖析人物经历,培养生命态度
以人物为切入点实施生命教育具有实用性,可以给学生树立一个榜样,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百折不挠的生命态度。例如,在教学七年级上册《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时,笔者引入了名将韩信的故事。在讲述过程中,笔者突出了韩信人生的前后对比,以“寄食乡亲”“漂母饭信”和“胯下之辱”三个故事,说明韩信也曾不得志。在讲完故事后,请学生思考韩信甘受胯下之辱的原因,引导学生懂得人应当寄望长远,如果胸有大志便不必过于在意眼前困境。又如,《动荡的春秋时期》一课中配有插图《勾践剑与夫差矛》,笔者便基于插图讲述了“勾践灭吴”的故事,叙述了勾践如何卧薪尝胆、厉兵秣马,在不张扬的情况下潜心努力、增长实力,直至完成大业。通过剖析这些人物的经历,引导学生树立长远目标,更理性地看待生命中的逆境,学会通过坚忍和努力来实现生命的璀璨。
二、介绍祖国的历史背景,增强学生民族的自尊心
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我国古代的伟大成就为学生展示出来,如为学生展示商代青铜器和闻名世界的四大发明等,促使学生在课堂中对中国的文化更好地感受,潜移默化使学生的民族自尊心有所增强。在我国的改革开放以来,现代化建设取得一定的成就,进而可以将学生强烈的历史使命感激发出来,促使学生对文化知识更好地学习,积极主动参与文化建设中。只有学生对我国的历史更好地了解,才能将他们的爱国心激发出来。学生如果更深了解本国的悠久历史文化,那么对祖国的文化会产生热爱之情。
三、品析典型案例,认知生命意义
在历史中存在许多彰显生命光辉的典型案例,显示了人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下顽强拼搏的精神。例如,八年级上册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中长征这个案例便可以用来实施生命教育。
长征中的红军超越生理的极限,创造了人类的奇迹,因此也出现了许多与之有关的优秀文学艺术作品。笔者先用一节课讲解了长征的起因、路线以及结束时间,让学生了解了红军长征时间之长、道路之遥、环境之恶劣、行路装备之简陋,再用另一节课组织开展长征故事分享会。学生在课前通过查询图书馆资料和互联网检索了解了许多长征故事,再在课堂上与其他同学分享。学生的讲述主要突出了“坚韧”“乐观”“互助”等精神,每个学生的分享都对其他学生形成了启发。笔者鼓励学生使用教室内的多媒体设备,以语音和图片的形式来展示更多的内容。本次课堂结束后,师生共同欣赏《长征组歌》。当下“05后”的学生出生于改革开放深入发展的时代,成长于和平而物质丰盛的环境,他们大多对长征历史有一定的距离感。笔者通过故事分享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走入历史情境,接受革命先辈的精神洗礼,让学生懂得了生命的意义在于拼搏与斗争。
四、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调动爱国主义情感
初中历史教师在为学生讲解抗日战争时,教师可以提前为学生寻找一些学生比较熟悉的电影,在多媒体上播放出来,如可以为学生找一些《地道战》、《铁道游击队》等电影,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通过观看电影对相关历史知识点更好地理解,并且对抗争胜利的艰难能够深刻感受到,对抗日英雄感受到自豪感,进而对我们的祖国会产生热爱之情。又比如:在为学生讲解新中国国防建设时,教师可以在多媒体上为学生播放钱学森和邓稼先的故事,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寓教于学。
五、开展实践教学,体现实事求是精神
对于学生的学习也不要只拘泥于历史的课本知识,可以和学生一起走出校门,去校外挖掘历史知识。例如,带领学生走进当地的博物馆,给学生讲述中华民族发展史上那些久远的故事;带领学生探访历史遗址,为学生们讲解当时在此地发生的历史事件;带领学生寻访名人故居,听一听先贤后人讲述当年战火中的英雄事迹;带领学生进入革命纪念馆,重走先烈的足迹,一边走一边讲述革命先辈为了我们的美好生活而无私的奉献,从而让学生们更加珍惜当下的生活。同时也让学生们明白,无论是历史典故还是历史案件都有充分的现实依据,让学生养成实事求是的精神品质。
结束语
总而言之,实施生命教育,是实现教育活动本质价值的应有之义。历史作为对人类活动与文明发展的记述,其中包含着巨大的生命教育价值。历史教师在实践教学中,要以初中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为基础,巧选切入点和教学方法开展活动,可结合对历史人物、事件和相关文化的阐述,让学生感悟生命、认知生命。
参考文献
[1]曾婷.构建初中历史生命化课堂实践研究[D].西南大学,2020.
[2]胡娟.生命教育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融入研究[D].信阳师范学院,2020.
[3]孙洁.生命化教育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实践探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9.